覃引鸞 藍方敏
【摘 要】闡述高職木材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從調整教學思路和內容、改革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變革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探索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木材學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木材學 高職 應用型人才 培養(yǎng)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C-0159-02
木材學課程是高職木材加工專業(yè)的必修基礎課,該課程涉及多學科知識、理論性和實用性都極強的課程,是相關專業(yè)學生接觸專業(yè)的基礎課程,是學生學好后續(xù)課程(木材干燥學、制材學、人造板工藝學和木工機械及切削原理)的基礎。深入開展木材加工專業(yè)木材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出以實際應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模式,是培養(yǎng)合格木材加工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基于對廣西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木材加工技術專業(yè)的教學現狀和企業(yè)對相應崗位技能需求的調查,試圖對木材學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改革進行探索,以為今后木材學教學提供理論依據。
一、高職木材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蓬勃發(fā)展。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已經從傳統(tǒng)模式逐步向“工學結合”的模式轉變。理論性極強的木材學課程,其教學目的是教授學生認識木材性質,并能夠應用相關知識提升工作的能力。我國目前從事木材加工行業(yè)的人數眾多,但是技術水平應用程度低,導致木材加工行業(yè)經濟效益不高,而且木材加工業(yè)各地區(qū)發(fā)展不均衡,其關鍵是缺乏技術人才,故木材加工技術專業(yè)迫切需要培養(yǎng)該方面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以及相關管理人才。為了提升學生在企業(yè)中的競爭力,滿足相應崗位人才需要,對木材學課程教學進行調整、改革是目前新形勢下發(fā)展的緊迫需要。
木材學課程傳統(tǒng)教學形式存在不少問題,已經無法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發(fā)展需求,緊迫需要進行教學改革,以便提高教學質量。傳統(tǒng)的木材學課程教學多是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點的“填鴨式”教學,過分強調理論知識,從而導致課程內容龐亂繁雜、與實際關聯性差、學生學習重點模糊等問題。而且,“填鴨式”的教學手段短時間內輸出大量信息,導致課堂時間緊,課堂缺少活力,學生參與實踐時間少,妨礙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以往教學評價方法單一,不能全面考核學生學習情況:傳統(tǒng)高等院校木材學教學評價一般以作業(yè)、平時練習、期末考試等方式來考核學生,學生平時上課內容繁雜無法完全掌握,一到期末學生為應付考試突擊復習,導致所學知識掌握不牢、實際應用能力差等諸多問題的出現。針對以上遇到的教學關鍵問題,結合高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特點與木材加工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須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核體系四個方面對木材學課程進行改革,以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實現人才培養(yǎng)。
二、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木材學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內容
木材學課程教學改革主要圍繞木材的加工利用相應工作崗位所要求的基礎知識、對應能力和諸多工作需要開展,結合木材加工利用相應的職業(yè)資格標準,重新調整教學思路。教學思路如下:第一,通過對已經畢業(yè)或是正在實習的學生進行相應調查,挖掘相應企業(yè)對于木材加工相關崗位人才需求,明確課程任務。第二,通過對木材加工各工種、各崗位生產過程進行剖析,篩選出與完成生產任務和課程任務有直接聯系的知識,作為課程重點學習內容。第三,根據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以及高校學生認識規(guī)律,對相應學習情境進行設計。第四,根據以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教學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所有教學項目設計逐步完成。第五,豐富考核形式,形成公正公平的考核體系。
傳統(tǒng)高職木材學的教學內容存在理論性過強、重點內容范圍廣、未體現技能培養(yǎng)等問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遵循人類認知規(guī)律,由簡單到復雜進行教學,并且以項目作為載體進行教學改革。共設計了4個項目、9個工作任務,內容涉及木材基礎利用和深度加工的基礎技能。其中對于木材宏觀結構、微觀結構和木材識別技術等教學內容進行了分析和細化,在教學組織以及實施中詳細講解,重點內容加大練習力度,特別是加強實際操作環(huán)節(jié)教學,使學生能熟練地掌握木材結構及木材性質,為后續(xù)學習過程中很好地運用相關木材知識提供保證。對于不同的工作任務,在具體實施中先重點講述要點知識,而后完成任務,充分體現教與學的互動,以及教、學、做一體化。
(二)改革教學方法
對于教學方法的改革,主要是在相應的教學活動中,以學生作為主體,以相關職業(yè)能力作為目標,采用項目教學、現場指導、實操訓練、自主網絡學習等多樣化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自主操作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木材學課程教學改革任務是教師如何以“項目作為載體、以任務作為驅動”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項任務實施。在各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融合為一體,實現學中做、做中學。如在講授木材化學性質項目的第三個項目“木質素”時,為了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木質素性質的興趣,在學習木質素性質之前先做“如何快速辨別針闊葉材”的小實驗。即將混合有針闊葉材的薄木片放在燒杯中,用1%KMnO7溶液浸泡15-20分鐘,用蒸餾水沖洗10分鐘,最后放入NH4OH溶液中觀察。顯黃色的為針葉樹材,顯紅色的為闊葉樹材。從實驗中提出為何針葉材會顯黃色,而闊葉材顯紅色,這里面的原理是什么?引出要學習的內容——木質素的性質。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將現代信息技術與以往教學方法巧妙結合,如巧妙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實體標本、模式標本)、教學相關照片和圖表等多樣化教學用具,提供直觀教學體驗,且與多媒體教學協調應用、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教室、實驗室內獲得直觀認識,保證學生能加深對相應知識、理論和技能的學習與掌握。
在學習木材微觀構造時,利用學?,F有的模式標本(櫟木和馬尾松標本)進行教學。模式標本是實體木材微觀結構的放大實物,通過模式標本可以在肉眼下觀察木材微觀結構。在教授相關知識時將相應的模式標本帶到課堂上,結合多媒體課件和具體的實物標本,詳細介紹木材組織構成細胞種類以及各類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如何在一個整體的木材中區(qū)分出不同類的細胞,幫助學生理解木材微觀構造,為后續(xù)學習的木材識別打下基礎。
對于木材識別知識的學習,除采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外,還可利用學校的標本和儀器資源,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在實驗室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并結合廣西大學林學院的木材網絡識別系統(tǒng),增加學生學習的廣度。對于較難理解的木材微觀構造,如木材細胞壁上紋孔結構,用電子課件、微課作品等展示給學生。對于木材化學、物理力學性質的教授,可以直接在實驗室中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測定木材的相關性質,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變革教學評價體系
對以往的評價手段和方法進行改革,即采用多階段評價方式,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評價方式以及多元化教學評價方式。尤其是多元化教學評價方式,將課堂提問、課間課后作業(yè)、實驗實訓及考試情況等多種評價方式融合,全面綜合評價學習效果,注重學生實操當中獨立自主分析問題、合作共同解決問題能力考核,能夠有效評價學生綜合能力。
多元化教學評價主要包括:課堂提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提問中考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于不同知識點掌握和關注,完成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評價。平時作業(yè)的布置,從作業(yè)中考核學生對待學習本課程的態(tài)度,是否認真思考,完成對學生課后學習、邏輯思維能力的評價。實驗任務的布置,考核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學生在實驗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完成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再思考能力評價。此外,理論考試則主要測試學生掌握整體知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上面幾種考核方式,多角度、多方面考核學生學習效果。
三、結語
在木材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相應教學改革,以實際工作崗位要求為準則,出發(fā)點為工作過程,對授課思路和內容進行重新調整,對重點內容著重教學,運用網絡、多媒體進行教學,并和常規(guī)教學手段(板書、實驗)相結合,教學采用模塊化、項目式的方式,注重學生對知識和必要技能的理解、掌握,提高教學質量,完善該課程教學評價、考核方法,加強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訓練,注重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提高,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粱紅艷.基于工作過程的《園林植物組織培養(yǎng)》課程設計[J].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12(3)
[2]鄭慧俊.高職《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26)
[3]韋文榜,李麗娜.木材學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3(2)
[4]符韻林,徐峰,羅建舉,等.發(fā)揮網絡作業(yè),增進木材學教學效率[J].廣西農業(yè)生物科學,2008(27)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