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情感缺失到人性缺失的孤獨意識

2016-01-14 13:25:33羅秋香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12期
關鍵詞:沈從文

摘 要:沈從文在小說中的孤獨意識主要通過情感缺失和人性缺失兩個方面體現出來。小說人物的情感缺失造成他們難以言說的孤寂,人物性格的偏執(zhí)又造成他們人性的缺失,沈從文正是通過這兩方面將孤獨意識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沈從文通過塑造孤獨者形象,寄予了對自我和民族的思考。

關鍵詞:沈從文 ?情感缺失 ?人性缺失 ?孤獨意識

孤獨,是一種深刻的內心體驗和精神境界。文學是孤獨的產物,孤獨則是文學家創(chuàng)作的永恒母題之一。沈從文曾說過:“孤獨一點,在你缺少一切的時節(jié),你就會發(fā)現,原來還有個你自己。這是一句真話。我有我自己的生活與理想,可以說是皆從孤獨得來的。我的教育,也是從孤獨中得來的。”[1]一直以來,孤獨都是解讀沈從文的關鍵詞。沈從文的孤獨是在不斷地追尋理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少年時代背井離鄉(xiāng)的軍旅生活播下了他孤獨的種子。1923年,他只身前往北京。1924年到1928年間,沈從文在北京過著舉目無親的賣文求生的艱難生活,這個時期,孤獨開始在他內心深處滋長。1928年以后,沈從文這個“鄉(xiāng)下人”前往上海任教,面對著上海的光怪陸離,看到了現代文明浸染下人性的異化,孤獨感正是在這個時期瘋狂生長蔓延。內心與現實的落差,使得沈從文開始回過頭來審視自己曾經的生活和自己曾經生活過的土地,他試圖為自己建構一個烏托邦式的世界,寄托自己正在瘋狂滋長的孤獨。創(chuàng)作于1929年初的小說《神巫之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而在《神巫之愛》前后,他也創(chuàng)作過一些小說,具有和《神巫之愛》相似的表達效果,比如《月下小景》《龍朱》等,這些小說都將孤獨的主題展現出來,體現出沈從文獨特的孤獨意識。孤獨意識在沈從文的很多其他小說中也得到體現,比如《菜園》《爹爹》《黔小景》《夜》《生》以及《邊城》,等等。沈從文在這些小說中的孤獨意識主要通過情感缺失和人性缺失兩個方面體現出來。小說人物的情感缺失造成他們難以言說的孤寂,人物性格的偏執(zhí)又造成他們人性的缺失,沈從文正是通過這兩方面將孤獨意識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文章從情感和人性兩方面入手,分析沈從文塑造的孤獨形象,對孤獨形象進行歸類梳理,最后挖掘孤獨形象背后沈從文所寄予的對于民族的思考。

一、情感缺失的孤獨者形象

情感缺失,往往包括親情、愛情、友情等感情的缺失,缺失是指在應該享有的時候沒能及時或者充分享有,情感的缺失會對人的日常行為和心理產生很大影響。沈從文在他的小說中就塑造了這樣一批情感缺失的孤獨者形象。

《神巫之愛》中的神巫,神職地位和貴族出身使得他高高在上。作為美和生命力象征的神巫沒有愛情,花帕族的女子雖然貌美如花,但都是給那些普通男人準備的,沒有一個女子能夠配得上完美的神巫。神巫就好像是梁山伯,但是正如花帕族族總所說:“神為了顯他的手段,仿照了梁山伯身材造就了你,卻忘了造那個祝英臺了!”[2]沒有祝英臺的梁山伯,愛情只能是缺失的。同時,神巫還沒有朋友,友情對于他而言也是不存在的。他身邊唯一了解自己的仆人五羊,除了每天和神巫不停地趕路之外,“不走路時就得吃喝,不吃喝時就得打點小牌,不打牌時就得睡!”[3]當五羊與他交談的時候,神巫卻又以神的語氣對五羊進行訓誡,他說:“我要的傭人只是能夠聽命令的人。”[4]盡管五羊是最了解他的人,他卻僅僅把五羊當作傭人使喚,因而五羊不是他的朋友。族總作為長輩,卻不是以長輩親人的身份和他交流,而是懷著尊敬和他交談,這種尊敬無形中拉開了他們的距離。他們之間也談不上感情。對于神巫而言,情感是缺失的,神巫真算得上是知音難覓,曲高和寡。

小說《邊城》中的翠翠自幼失去父母,在老船夫爺爺無微不至的愛護下長大,但父母的位置是無可替代的。翠翠情竇初開,卻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老船夫只是一味地順著翠翠的心意,猜測翠翠的心思,不料最終卻釀成翠翠凄美的愛情悲劇。換個角度來觀照這個愛情悲劇,正是翠翠父母親情的缺失,造成了爺爺身份的混亂與錯位,最終老船夫含恨而終,留下翠翠一人孤獨地日復一日地等待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小說中翠翠最后的孤獨甚至無望的等待,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情感缺失造成的。另外,小說中天保在意識到翠翠心屬弟弟儺送之后,毅然出走下船最后意外身亡,天保的悲劇某種程度上也是由情感缺失造成的。

《菜園》中的主人玉太太,“認字識禮,有點世家風范”[5],小說中多處寫她從容優(yōu)雅又善于經營。在亂世中,在沒有丈夫的情況下獨自撫養(yǎng)兒子,獨自成功地經營菜園,還得到當地人的尊敬。兒子是母親唯一的精神支柱,菜園是她唯一的物質支撐,但是兒子和兒媳因為參加革命被殺之后,母親精神崩潰,菜園被鄉(xiāng)紳新貴強占,驟然之間她變得好像是七十歲的老婦人,靠著回憶一些無用的舊事度日。老太太在兒子死后“沉默寂寞”地活了三年,最終在兒子生日那天自縊身亡。玉太太的情感缺失體現為老無所養(yǎng)、老無所依。同樣的情感缺失還體現在《爹爹》中的儺壽先生身上,他在妻子死后沒有再續(xù)娶,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在兒子身上,但是唯一的兒子卻在意外中死去。老年喪子之后,他關閉了藥鋪的門,去玉皇閣與孤魂野鬼為鄰,在長長的鐘聲中哭著過日子。但只要誰家的孩子被打傷、摔傷或者被甘蔗割破了手,他還是會去治療,而且不收取報酬。他感覺自己活著非常寂寞,為了自己在地下的兒子不再寂寞,他最終也死去了。在《黔小景》中,黔山深處商道上的旅店老人,輕描淡寫地和寄宿的商人聊著他其實已經死去的兒子,他一個人住在深山里,歲月無法抹平他的喪子之痛,最后他孤獨地離開人世。要是沒遇到那兩個寄宿的商人,他可能死去都不會有人知道?!渡分斜硌菘軕虻睦项^子,在兒子死去的十年間,在熱鬧的北京城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演兒子王九與趙四斗毆死去的場景,孤獨地承受喪子之痛。另外還有《夜》中的老人,他將自己的喪妻之痛化作平淡的語言,向別人敘述。

從神巫沒有知音、曲高和寡的孤獨,翠翠無望等待的孤獨,天保心灰意冷、意外死去的孤獨,到后來的玉太太、儺壽先生、黔山商道上的旅店老人、表演傀儡戲的老人、向別人講故事的老人,這些人物情感上的缺失帶來的精神之痛越來越深刻。在這些小說中都直接表現傳達著孤獨,在沈從文看來“隔膜、疏離、內心的苦悶與彷徨都是孤獨的代名詞”[6],孤獨始終伴隨著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沈從文在飽含溫情與人情的表層敘述之下,塑造了一群因情感缺失而陷入孤獨的孤獨者形象,通過這些人物形象表現他自己獨特的孤獨體驗。

二、人性缺失的孤獨者形象

小說始終關注的主體是人,人性是繞不開的話題。沈從文在他的小說中塑造了一些人性缺失的孤獨者形象,他們因為自身性格的偏執(zhí),或者其他的緣由,認定某些社會規(guī)則,按照社會規(guī)則來規(guī)定自己的人生,造成自己人生不可逆轉的悲劇。

在《神巫之愛》中,花帕族有預言“凡是幸運必是孿生”[7],神巫自己說過,他只想要找到自己傾心的那一個女子,“如果是有兩個可傾心的人,那我不如仍然作往日的神巫,盡世人永遠傾心好了?!盵8]最后的結局是神巫終于鼓足勇氣走進心儀女子的家里,掀開蚊帳看到的是“姊妹兩個,并睡在一頭!”[9]神巫驚愕地以為置身夢中,然后沈從文巧妙地以兩串省略號結尾。不過可想而知,神巫因為自己的固執(zhí),遲遲徘徊;因為自己的偏執(zhí)非要做出選擇,他只能又一次回到最初那個高高在上,被群體排斥,又自我絕緣的神巫。神巫的偏執(zhí)是人性缺失的一個表現。另外在小說的開始就寫到,神巫因為做了神之子,就不能做人間好女子的丈夫了;他清楚神巫的職責,認為自己應當屬于眾人,從而緊緊關閉自己的愛情之門,想把自己的愛平等地分給每一個女人。所以,“每到一處,遇到有女人攔路歡迎,這男子便把雙眼閉上,拒絕誘惑?!盵10]神巫是神在人間的代言人,應屬于天上,卻生活在人間。神巫有著普通男子的七情六欲,他天生就是美好健康生命力的典型代表,卻始終克制著自己的正常欲求,當他遇到自己傾心的女子之后,還在想著那是一件神允許他做,而他自己又不能做的事情。他為別人解決煩憂,而自己的煩惱卻無處傾訴,他為別人而壓抑自己的本能,這正是主體意識喪失的表現,正是人性缺失的另一種體現。

“美麗越是突出,憂愁越是深沉”[11],在沈從文那些極力彰顯美好的小說中,往往潛藏著深刻的憂愁?!渡裎字異邸啡缡?,《月下小景》《龍朱》等亦如此。在《月下小景》這篇小說中,沈從文用詩化的敘述筆調,描寫了寨主的獨生子儺佑與一個女孩子在美麗的月下美景中互相唱著動聽的情歌,互訴衷腸。沈從文極盡展示他們的相戀之美,然而,他們民族的習俗規(guī)定:“女人同第一個男子戀愛,卻只許同第二個男子結婚。若違反了這種規(guī)矩,常常把女子用一扇小石磨捆到背上,或者沉入潭里,或者拋到地窟窿里?!盵12]最終這對相愛的青年雙雙服下毒藥,自殺殉情?!昂没ú荒荛L在,明月不能長圓”,訴說的正是他們民族千百年來的愛情困境。儺佑身上也具有神巫身上那種美好的、神性的光輝,同樣他們在面對既有的常規(guī)時,只能妥協(xié),甚至采用死亡的方式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造成命運的悲劇。《龍朱》中的龍朱,同神巫一樣是健康生命力的象征,因為完美遭到排斥,成為獨行無伴的獸中之獅,年齡越是增長,他越是趨于完美,也就越是寂寞與孤獨。龍朱是白耳族苗人中的美男子,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這里的女子們卻都放棄了對美的追求。美成了龍朱身上的負擔,越是突出越是沉重,也就越是孤獨。龍朱的孤獨也是人對于美追求的喪失,是人性缺失的一種體現。

無論是神巫,龍朱,還是小寨主儺佑,都是他們所在民族的美好人性的化身,但是卻無法掙脫自身性格的缺陷和民族內部習俗的束縛。他們都有著健康美麗的肉體、純樸的心靈、朝氣蓬勃的精神,然而他們的人性被神性壓制著,人性的喪失造成其孤獨寂寞與命運悲劇的不可逆轉。

三、超越詩性的思考,孤獨意識的提升

沈從文很多小說的藝術空間都是極具詩性的。很多時候,他表面上是在濃墨重彩地彰顯詩性的藝術空間,但深挖這些詩化的藝術空間之后,就會發(fā)現他實質上是在進行對自我和民族的宏大思考。沈從文在談及自己孤獨意識的形成時說過:“這也許是屬于我本人來源古老民族氣質上固有的弱點,又或許只是來自外部生命受盡挫折的一種反應現象?!盵13]上文所述的這些小說中,沈從文有意識地淡化人物的孤獨,將小說人物難以言說的孤獨潛藏到文字敘述之中,表層文字之后是他對民族深沉的隱憂和對自我意識的隱藏。

(一)對民族現狀的隱憂

上文提及的這些小說,是沈從文“精神返鄉(xiāng)”之后的直接產物,但是他在“精神返鄉(xiāng)”后卻發(fā)現無家可歸。民族傳統(tǒng)中的一些痼疾在他的反觀中漸漸凸顯出來。首先是民族本性的善良與熱情的消失,人與人之間已經沒有了對彼此生命細節(jié)的細致觀察。《爹爹》中住在鳳凰縣城人們,在儺壽先生喪子之后,沒有設身處地為儺壽先生想過,還像從前一樣,遇到自家小孩磕磕碰碰受傷的時候還是會找他,在他于孤獨寂寞中死去之后,人們哀挽嘆息之時,也只是感嘆他的死帶走的是這些人的方便?!恫藞@》中那些到菜園中宴客的人,有時候也附庸風雅一番,將園主人的故事加以感嘆作出一些好詩,但是卻沒有人關心孤獨活著的玉太太?!渡分心切┯^看傀儡戲的人們,只是冷漠的看客,從來不會觀照戲里的故事和表演的人?!肚【啊分心切﹣韥硗纳倘?,都沒有能看到旅店主人難言的孤獨與凄涼。這些無不顯示出善良與熱情消失之后,人與人之間已經沒有了起碼的對彼此生命細節(jié)的觀照。

其次,是沈從文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發(fā)現了民族內部一些頑固的傳統(tǒng)因子,它們深深地影響著民族的未來。沈從文在小說《龍朱》中寫道:“民族中的積習,折磨了天才與英雄,不是在事業(yè)上粉骨碎身,便是在愛情中退位落伍,這不是僅僅白耳族王子的寂寞,他一種族中人,總不缺少同樣故事!”[14]從《龍朱》到《神巫之愛》,再到《月下小景》和《邊城》,沈從文運用詩一般的語言,構建了一個充滿人情、溫情,一切皆善的詩化空間。但是,“一切充滿了善,充滿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良善與單純的希望終難免產生悲劇?!盵15]存在于這個詩化空間里的人們都具有善良美好的品質,可是冥冥之中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左右著他們的命運,民族的未來也被某種神秘的力量(或者認定的規(guī)約)牽絆,變得無法看清。

最后是對民族現狀的隱憂。沈從文懷著強烈的責任感,想要建造一座精神家園。小說《龍朱》中,美麗的龍朱卻得不到女子的追求,只能深陷孤獨之中,這里的女子喪失了對美的追求的權力。白耳族是沈從文懷著強烈的責任感,有意識地獻給自己民族的禮物,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言:“想起了你們,描寫到你們,情感近于被閹割的無用人,所有的仍然還是憂郁?!盵16]憂郁透露的是沈從文對自我民族的擔憂。沈從文想要建造一座精神家園,小說《神巫之愛》中的云石鎮(zhèn)可以說就是他精神暫時得以皈依的家園??墒钱斔蒙砥渲袝r,卻發(fā)現民族中有些東西正在慢慢消失。人們常說,歌聲是苗族青年男女打開愛情之門的鑰匙,然而神巫愛上的卻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女。啞女不能以歌聲表達自己的愛意,卻贏得了神巫的垂愛,愛情中情歌的消失,透露出了他對民族的隱憂。

(二)自我意識的滋生

從《爹爹》到《神巫之愛》到《邊城》,這些小說大致都寫作于1928年到1934年間。沈從文于1928年從北京前往上海中國公學任教,這期間的沈從文的孤獨感相較于在北京時期那種被隔絕在外的孤獨感更加深刻,都市的喧囂聲充擊著他的耳膜,無法融進去的生活,使他更加懷戀那個養(yǎng)育他的苗蠻之地,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好單獨,或許正希望從單獨中接近印象里未消失那一點美。溫習過去,即依然能令人神智清明,靈魂放光,恢復情感中業(yè)已失去甚久之哀樂彈性?!盵17]故鄉(xiāng)承載的是沈從文已經破碎的夢?!熬穹掂l(xiāng)”的沈從文在這里找到了還留存的生命力量,像神巫、龍朱、儺佑等就是他尋找到的生命力量。然而,沈從文自己也意識到自己身上的“熱情、與勇敢、與誠實,早已完全消失殆盡”[18],這種情緒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創(chuàng)作,被置入到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這些人物是整個民族中的典型,是健康生命力的象征。然而他們卻被隔絕在民族之外,被民族規(guī)約逼到絕境上,從某種層面上看他們像另外一個沈從文。這些人物是沈從文思索后塑造的生命形式,然而這樣的生命形式在現實中并不存在,作為理想主義者的沈從文,一面為現實而皺眉,一面為理想而傾心。沈從文以“鄉(xiāng)下人”的身份融入現代都市,他的精神無法與現代都市進行溝通,產生深深的隔閡。作為區(qū)域民族中一個行動的先驅者,他選擇的似乎是一條特立獨行的道路,他是一個孤獨的先驅者。沈從文只身來到大都市,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代表了他所認同的這一支民族的文化。然而生活處處碰壁,有著種種不如意,身邊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愛情更是奢望,他就好像一只孤舟,漂泊在浮華與冷漠的都市里。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小說中人物的孤獨恰好是自己孤獨意識的自我滋生。正如李歐梵指出的那樣,沈從文只是寫出自己的形象[19],是借作品中的人物來撫慰自己和緩解自己的孤獨感。

在現代文學史上,孤獨意識不是沈從文特有的標簽,魯迅也擅長描寫孤獨,塑造孤獨者形象,在文本敘述基礎上使孤獨意識得到提升。沈從文從情感缺失到人性缺失的孤獨者形象塑造,在建構詩性藝術空間的同時,從自我意識投射和民族思考的角度使孤獨意識得到提升。這正是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所體現的自身獨特的孤獨氣質,從這個角度對沈從文進行解讀,豐富了對沈從文人格的認識,深化了沈從文研究。

注釋:

[1]沈從文:《我的寫作與水的關系》,《沈從文全集》,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206頁。

[2][3][4][5][7][8][9][10]沈從文:《神巫之愛》,廣州: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第381頁,第358頁,第358頁,第241頁,第377頁,第391頁,第411頁,第354頁。

[6]付麗華:《論沈從文作品中的孤獨情結》,宿州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11]陳子林:《論沈從文的孤獨之生成》,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12]沈從文:《月下小景》,李迪,李榮勝編選:《沈從文小說精品》,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第297頁。

[13]轉引自凌宇:《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思想價值論》,文學評論,2002年,第6期。

[14][16][18]沈從文:《神巫之愛》,《龍朱》,廣州: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第190頁,第187頁,第186頁。

[15]沈從文:《水云》,《沈從文全集》(第七卷),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111頁。

[17]沈從文:《燭虛》,《沈從文全集》(第十二卷),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頁。

[19]符家欽譯,[美]金介甫:《沈從文傳》,北京:時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146頁。

(羅秋香 ?貴州獨山 ?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558200)

猜你喜歡
沈從文
丁玲 沈從文 從摯友到絕交
藝術品鑒(2020年10期)2020-11-27 01:53:40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節(jié)選)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8
由副文本窺探沈從文《邊城》的創(chuàng)作
論沈從文小說的造境藝術
西南學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44
沈從文《看虹錄》及其小說現代化之實踐
人間(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46
沈從文兩次“犯錯”
拒見沈從文
中外文摘(2015年20期)2015-03-03 06:24:27
微博評書:沈從文家書
“出土文物”沈從文
文史月刊(2013年6期)2013-06-24 12:02:36
沈從文小說開頭藝術初探
西南學林(2012年1期)2012-11-12 12:57:40
平定县| 淄博市| 平武县| 稷山县| 浏阳市| 综艺| 扎囊县| 大洼县| 叙永县| 屏东县| 龙江县| 德保县| 乐山市| 巧家县| 泾源县| 徐水县| 邵东县| 青冈县| 铜山县| 饶阳县| 台湾省| 卫辉市| 兴安盟| 镇沅| 嘉禾县| 河北省| 洛浦县| 随州市| 左权县| 洪江市| 麦盖提县| 罗甸县| 乌兰浩特市| 扎赉特旗| 万载县| 峡江县| 桂林市| 涪陵区| 揭西县| 上思县|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