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麗
【摘 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不可阻擋的大背景下,經濟外交的地位逐步提升。近年來,中國在全球經貿等領域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在WTO、IMF、APEC、G20等領域,中國積極開展多邊外交,取得了建設性的成就。本文意在分析中國在G8、G20中的多邊外交,以及論述其在全球經貿領域所發(fā)揮的作用,進而分析中國應如何充分利用多邊外交為我國創(chuàng)造有利于經濟快速發(fā)展的道路。
【關鍵詞】中國外交;多邊外交;G20;全球經貿
從G7、G8到G20,全球多邊經濟合作機制成員國的變化體現(xiàn)了全球經濟力量的此消彼長。我國與這些多邊經濟合作機制關系的變化是我國國力增強的結果,在這些機制中的多邊外交提升了我國對國際經濟體系的影響力,使我國的綜合國力有效轉化為在國際舞臺上實現(xiàn)自身利益的國家能力。
一、我國與G7\G8集團的多邊經濟外交
以2003年為界,我國與G7\G8集團的關系可分為兩個階段。2003年以前,我國與G7的關系是“來左去右,各行其道”。但隨著全球化的變化需要,G7集團也意識到中國在全球事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全球治理。2003年6月1日,在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的再三要求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了法國埃維昂舉行的G8討論會,表明中國致力于推動國際發(fā)展合作的立場,并利用與會之機,積極開展首腦外交,為進一步發(fā)展與G8成員國的關系拓展了空間。這標志著中國對G8態(tài)度的轉變。
二、我國在G20機制中的多邊經濟外交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大背景下,中國以巨額外匯儲備的強勢成為了G20的一員。自1999年起,我國積極參與所有G20峰會,開展經濟外交,并在國際金融建設和全球經濟發(fā)展的改革上做出了應有貢獻。如:2001年10月29日至30日,我國代表團參加了第五次G20首腦私人代表會議。主要討論如何建立有效的國際資本市場和”9·11”事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和反對金融恐怖活動。
2009年的希臘債務危機之后引發(fā)了歐洲債務危機,這成為了接下來G20峰會中重點討論和解決的問題。在這一片歐洲“危機來了”的感嘆之中,中國的角色更加凸顯。外媒稱世界迎來“中國時刻”,勸歐洲放下架子對華示好。2011年11月,法國《費加羅報》3日的文章列出兩個供讀者參考的數(shù)字:一是中國多達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二是北京參加歐洲救市的數(shù)額可以多達1000億美元。文章說,中國領導人每出席一次G20峰會,就比上一次更加強大,就有更多的外匯儲備作后盾,這次峰會又一次表明中國是世界大國不可缺少的伙伴。
三、在金融外交領域上的貢獻
(一)2008年的金融危機加快了國際經濟合作機制的轉換步伐
在此之后,我國積極開展多邊外交,如胡錦濤主席積極同各國領導人分別會面,表明中國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決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及財政部部長等也積極參與G20峰會,在IMF問題上表明中國的立場。2009年4月G20第二次峰會上,我國提出了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構建國際金融新秩序六大內容,如:加強金融監(jiān)管合作;國際金融機構增強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等。充分顯示了中國經濟實力的強大與日趨在國際經濟大舞臺上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的地位。
(二)IMF發(fā)布2015經濟增長率預測統(tǒng)計:中國領跑G20
G20是包含歐盟和世界上19個最大的經濟體的組織,據(j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G20在2015年的經濟增長的預測,中國將以6.8%的增長率成為G20中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與此同時俄羅斯經濟增長率下降3%,成為G20中墊底的國家。
四、中國為什么加入G20,卻沒成為G8一員?
1997年,俄羅斯正式加入七國集團,成為G8成員國之一。事實上,俄羅斯在G8中的地位較低,顯得與其他七國“格格不入”,原因在于俄羅斯沒有充分利用好外交手段為本國謀利、某地位;開始之初,一味地忍讓退縮,導致在G8中地位越來越低。G8也一直邀請中國加入,但我國一直保持謹慎態(tài)度。這與我國的身份定位,毛澤東之后黨內的集團領導體制,擔心G8會弱化聯(lián)合國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有關。直到1999年,中國才加入G20,成為其一員。但此時中國的地位卻是不同的。中國可以以20國集團里的重要一員與G8成員國對話,發(fā)表聲明、提出建議等,這是一種平等對話的方式。而非像俄羅斯那樣被埋沒在G8中,喪失自己的發(fā)言權。所以我們可以試想,若中國以當時的實力加入G8,還會有今天這樣的地位嗎?或許早已像俄羅斯那樣“默默無聞”,而在2014年被暫停其八國集團成員國地位?但是歷史沒有假設,所幸的是中國有了自己獨立的地位與堅定的立場,可以在國際大舞臺上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五、我國在G8、G20機制中的多邊外交的特點
最大的特點是我國加入G20機制的時機選擇合適,采取了因時制宜、順其自然和水到渠成的外交策略,有利于實現(xiàn)本國利益最大化。我國根據(jù)自己的實力選擇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立場,在G8拋出橄欖枝時,我國并未接受,這是因為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實力還不夠強大到可以和西方大國平起平落。但G20機制創(chuàng)建時,我國毫不猶豫,抓住時機成為其一員,并逐漸成為其中最重要的成員,沒有之一。另一個特點是我國在G8和G20機制內自身定位準確。我國將自身定位為:(1)發(fā)展中國家;(2)尋求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國家;(3)社會主義國家。正是我國對自己定位準確,才可以在G20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了我們在同西方國家打交道時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六、結論
外交是以和平手段促進國家利益的活動。外交活動必須根據(jù)實際和潛在可用于最求目標的權力來決定自己的目標。如果一個國家為自己制定了它沒有力量去實現(xiàn)的目標,那么它有可能虛擲實力而導致外交失敗而走回頭路,是自己的國家利益遭受損失。我國加入G20是出于自身國情、實力,以及國際順應全球化歷史大潮的需要的考量,并抓住時機,表明自己推動國際發(fā)展的堅定立場,展現(xiàn)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同時在與西方打過打交道時不卑不亢,為我國贏得了發(fā)言權。
【參考文獻】
[1]鄭啟榮,牛仲軍.中國多邊外交. 2012年9月.
[2]環(huán)球時報.環(huán)球網.2011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