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衛(wèi)
漫畫家是離不開幽默的,豐子愷的漫畫,一向以富有詩意和哲理著稱,生活中的豐子愷為作畫,也曾遇到很多趣事。
豐子愷總是帶著速寫本,走到哪里就畫到哪里,由此積累了大量的繪畫素材。有一次,去農(nóng)村寫生時,他看到田野旁的樹林里有幾個農(nóng)婦正在掃落葉,她們各種各樣的姿態(tài)引起了他的興致,于是,他立即掏出速寫本,躲在一棵大樹后面畫了起來。正當(dāng)他畫得入神時,竟被其中一位農(nóng)婦發(fā)現(xiàn)了,于是,一群“娘子軍”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大興問罪之師:
“你畫我們作什么?”
“準(zhǔn)是畫了去給洋鬼子的吧?”
其中一位農(nóng)婦更叫嚷起來:“洋鬼子會捉畫中人的靈魂的呀!靈魂被收去,就活不成了!”
“不得了,決不能讓他畫去!”
那些女人們越說越來氣,有一個甚至伸手要搶速寫本。面對這種局面,豐子愷縱然百般解釋也無濟于事。正鬧得不可開交之時,幸虧村里的一位老人聞聲趕來,問明了原委,替豐子愷解釋了半天,她們這才息怒而去。在謝過了那位好心的老人之后,豐子愷急忙從口袋里掏出心愛的速寫本查看,幸好八張描繪農(nóng)婦姿態(tài)的畫稿都完好無損,這才松了口氣。
一天,在火車站的候車室里,豐子愷看到一個小販拎著一籃花生米走來,他覺得其形象很入畫,就一邊觀察他,一邊伸手去口袋里掏速寫本。那小販以為豐子愷盯著他是準(zhǔn)備掏錢,連忙走到跟前道:“先生,花生米要買幾包?”豐子愷愣了一下,無奈之下只好將錯就錯地買了兩包花生米。
豐子愷喜歡清靜,特別不喜歡和當(dāng)時的政界人物來往,常常說:“富貴于我如浮云?!薄读加选冯s志的編輯多次到豐子愷家中采訪,拍攝他作畫的照片后登在刊物上,稱他為美術(shù)界的名人,并且對他的作品贊譽有加。豐子愷看了之后,對家中的孩子們幽默地說:“其實,我不是明人(名人),而是清人。”然后解釋說,明、清是兩個朝代的名稱,而名和明是諧音,名又是名利一詞的首字,他不喜歡做名人,他喜歡做個清靜的人。
豐子愷還曾因給家里的自鳴鐘改頭換面而引出一段趣聞。1936年,他從上海買了臺大自鳴鐘,掛在緣緣堂的客廳里沒幾天,就感到鐘面上那數(shù)字太過枯燥乏味,于是,他把鐘從墻上取下來,用油畫顏料把鐘面涂成了天藍(lán)色,再添上幾條碧綠的柳絲,又用黑色硬紙板剪出一對飛燕,粘在時針和分針的尖端。這樣一來,時針和分針走動時,就變成一對飛燕在垂柳中互相追逐了,客廳平添了無限的詩情畫意。鄰居們看到后,作為奇聞一傳十、十傳百,不久,附近的人幾乎全知道了,許多人還特地來到豐子愷家里,一定要見識見識這個稀奇的自鳴鐘。人們說:“到底是藝術(shù)家,做起事來就是與眾不同。”
(伯 仲摘自《河北日報》2015年11月20日,豐子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