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吉
摘 要:整體法和隔離法是力學部分常用的分析方法??梢韵雀綦x再整體,也可以先整體再部分隔離。這就是整體法與隔離法的綜合應用。整體法與隔離法的綜合應用時,系統(tǒng)的運動情況通常分為以下三種類型:第一,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第二,系統(tǒng)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且無相對運動;第三,系統(tǒng)內(nèi)部分平衡部分不平衡。
關鍵詞:整體法;隔離法;力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245-02
在力學中,解決力學問題時,往往遇到這樣一類情況:題中被研究的對象不是單一的一個物體,而是互相關聯(lián)的幾個物體組成一個系統(tǒng)。解這一類問題,一般采用隔離法:即把各個物體隔離開來,分別作受力分析,再根據(jù)各自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應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列式求解。但在這類問題中,往往單用隔離法很難求得結果,解決過程也十分繁復,甚至用隔離法解簡直無從著手。這時,我們不妨試用整體法:即把整個系統(tǒng)當作一個整體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再列式求解。這樣做,往往能使原來很難求解的問題簡單化,無從著手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整體法是從局部到全局的思維過程,是系統(tǒng)論中的整體原理在力學中的應用。它的優(yōu)點是:通過整體法分析物理問題,可以弄清系統(tǒng)的整體受力情況,從整體上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和變化規(guī)律,從而避開了中間環(huán)節(jié)的繁瑣推算,能夠靈活地解決問題。
隔離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體從相關的物體體系中隔離出來,作為研究對象,只分析該研究對象以外的物體對該對象的作用力,不考慮研究對象對其他物體的作用力。它的優(yōu)點是:容易看清單個物體的受力情況,問題處理起來比較方便、簡單,便于理解。在分析系統(tǒng)內(nèi)各物體(或一個物體的各個部分)間的相互作用時用隔離法。
整體法和隔離法是力學部分常用的解題方法??梢韵雀綦x再整體,也可以先整體再隔離。這就是整體法與隔離法的綜合應用。整體法與隔離法的綜合應用時系統(tǒng)的運動情況通常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
整體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一起勻速運動時,或者系統(tǒng)內(nèi)一部分處于靜止狀態(tài),另一部分勻速運動。以上這些情況,整體都平衡,整體內(nèi)每個物體所受合力為零,整體所受合力也為零。這樣,根據(jù)整體的平衡條件,就可以確定整體或某一個物體的受力特點。
例: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個三角形木塊abc,在它的兩個粗糙斜面上分別放兩個質(zhì)量m1和m2和木塊,m1>m2,已知三角形木塊和兩物體都是靜止的,則粗糙水平面對三角形木塊()。
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確定,因為m1,m2,θ1,θ2的數(shù)值并未給出;
D.以上說法都不對。
解析:這樣類型的問題優(yōu)先選用整體法,根據(jù)整體受力平衡,則很容易判斷水平面對三角形木塊摩擦力為零,且彈力等于整體的重力之和,所以選項D正確。
例:質(zhì)量m=5Kg的物體置于質(zhì)量為M=20Kg的粗糙斜面上,斜面的傾角α=370。用一平行于斜面向上、大小為40N的力F推物體,使物體沿斜面M向上作勻速運動,這時M保持靜止狀態(tài)(g=10m/s)。則地面對斜面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N,斜面對地的壓力大小為__N。
解析:這種類型通常習慣利用隔離法分析,先分析物塊,在對斜面體進行分析,過程比較復雜。如果利用整體法會比較簡單,因為整體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合力為零。根據(jù)整體水平方向平衡,可以得到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f=Fcosα=32(N),根據(jù)整體豎直方向平衡,得到地面對斜面的支持力N=(M+m)g-Fsinα=226(N)。
二、系統(tǒng)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且無相對運動
由于系統(tǒng)內(nèi)物體間沒有相對運動,即整體內(nèi)每個物體都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這時整體所受的合力提供整體運動的加速度。這種情況利用整體法,更容易把握整體的受力情況和整體的運動特點。
例:光滑水平面上,放一傾角為的光滑斜木塊,質(zhì)量為m的光滑物體放在斜面上,如圖所示,現(xiàn)對斜面施加力F,若使M與m保持相對靜止,F(xiàn)應為多大?
解析:由于斜面光滑,物塊只受重力和斜面的彈力,而且和斜面一起運動,則先隔離物塊分析受力,計算出加速度a=gtan,方向水平向左,再根據(jù)整體法可以求得F=(M+m)gtan ,這是典型的整體法與隔離法的綜合應用(先隔離后整體)。
三、系統(tǒng)內(nèi)部分平衡部分不平衡
這種情況由于系統(tǒng)內(nèi)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同,物體間有相對運動,通常習慣用隔離法。若系統(tǒng)內(nèi)兩個物體一個處于平衡,另一個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時,也可以利用整體法來分析,有時會使問題簡化易于理解。這種情況整體所受合力不為零,整體所受合力就等于不平衡物體所受的合力,用來提供不平衡物體的加速度。
例:若前例中使M靜止不動,F(xiàn)應為多大?
解析:這就是非常典型的系統(tǒng)內(nèi)部分平衡部分不平衡的問題,物塊在光滑的斜面上沿斜面加速下滑,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而斜面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由于外力F作用而保持靜止不動,及平衡狀態(tài)。這種類型如果利用整體法來分析要簡單得多,這里整體所受的合力就等于處于不平衡的物塊所受的合力。首先要根據(jù)物塊受力明確物塊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
整體受力為:重力(M+m)g、地面的支持力N和外力F,利用正交分解法,將加速度分解為水平方向ax=acos=gsincos;豎直方向ay=asin=gsin2,再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到:F=max=mgsincos=mgsin2,(M+m)g-N=may=mgsin2,這種方法很顯然要比分別隔離來計算要簡單方便。 例:質(zhì)量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輕彈簧上端固定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動時,框架始終沒有跳起。當框架對地面壓力為零瞬間,小球的加速度大小為( )。
解析:這里框架恰好平衡,而小球不平衡,利用整體法,由于框架對地面的壓力為零,則整體只受到重力(M+m)g,合力即為(M+m)g,方向豎直向下,提供小球的加速度,所以(M+m)g=ma,即a=g,所以選項D正確。這一題如果用隔離法分析過程要復雜麻煩。
綜上所述,在分析多個物體相互作用時,靈活運用整體法和隔離法對問題的解決將會帶來很大的方便,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整體法的思維意識,幫助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力和運動的相互關系,更加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