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付祿 楊森
【摘 要】音樂劇《嘎老》在侗族大歌的基礎上,進行精細的藝術加工,使之以“劇”的方式得以呈現(xiàn),是對少數(shù)民族戲劇創(chuàng)作的有益革新。導演作為主創(chuàng)團隊的核心人物,在劇目的排演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關鍵詞】嘎老;導演;音樂劇
中圖分類號:J8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2-0039-01
獲國家藝術基金贊助,由貴州文化演藝集團和榕江縣政府制作的中國首部侗族音樂劇《嘎老》于2015年7月至8月展開了排練、演出工作。筆者在劇中擔任副導演,下文以親身經(jīng)歷為切入點,梳理導演組在本劇當中的主要工作,進而歸納其藝術構思。
一、籌備期間的工作
(一)劇本案頭工作。對劇本的結構性、情節(jié)的邏輯性加以論證、修改,增加陸成、阿蓮兩個主要角色。梳理故事線索,對文學劇本進行動作化加工,考慮部分場面調度。(二)確定主創(chuàng)團隊。6月22日,在貴州大學藝術學院劇場,根據(jù)劇情需要和候選人形象、嗓音等條件,確定王藝、熊正宇為男主角,楊春念為女主角,林欽為嘎老;選定戲劇與影視學研究生丁付祿為副導演;選定彭學艷副教授為舞蹈編導;選定一級舞美師鄭長青為舞美和燈光設計。(三)擬定排練計劃。為保證排練工作有序、科學運行,先期擬定了大致的排練計劃和工作方案。
二、排練期間的工作
(一)排演前動員。6月30日,在三寶侗寨舉行排演啟動儀式,省、州、縣主要領導干部先后致辭,對《嘎老》的創(chuàng)作和排演意義給予充分肯定。7月1日,在榕江文體廣電旅游局會議室舉行排演動員儀式,縣領導、劇組主創(chuàng)以及全體演員參與,宣讀排演計劃。(二)第一階段排練。由于演員大多是非職業(yè)演員的緣故,7月1日開始,進行為期一周的聲、臺、形訓練,由一級演員陸俊蓮任侗歌指導,現(xiàn)代舞碩士劉旻旻任形體指導,貴州省話劇團演員時東瑜任臺詞指導。(三)第二階段排練。給演員下發(fā)劇本,講解劇本大意,并為演員說戲。7月8日,正式開始劇目排練。此次采用“流水線”式的創(chuàng)作方式,制作人兼詞作者王德文寫好歌詞后,發(fā)給藝術總監(jiān)兼曲作者楊小幸進行譜曲,曲子譜好后發(fā)給導演組,副導演楊世英帶領演員念詞、識譜、合樂,舞蹈編導彭學艷按照旋律節(jié)奏和劇情進行形體編排。與此同時,導演張海冰對主要角色的戲份進行細摳,對每句臺詞、演員的每個調度甚至每個表情進行了事無巨細的調整。導演還奔赴貴陽參加舞美制作、多媒體設計等制作部門的專題會議,對各部門的工作提出具體設想,并對劇本進行適應性調整。(四)第三階段排練。8月4日,完成了全劇的框架建立工作,導演組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對演員表演狀態(tài)的調整,段落之間的銜接。8月17日,出品人、制作方對全劇進行排練階段的最終審查。
三、合成期間的工作
(一)對演員的繼續(xù)訓練。8月18日,劇組主創(chuàng)和全體演員轉至貴陽國際會展中心劇場,由于本劇的舞臺設計的是斜平臺,演員需要在平臺上進行唱段、舞段和戲份的展示,于是,對演員和場面調度進行了適應性調整。(二)穿服裝聯(lián)排。本劇服裝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侗族服飾、裝飾的設計和造型之美,并充分考慮演員上下場調度與換服裝之間是否存在時間差,于是進行穿服裝聯(lián)排,以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進行調整。(三)與舞美、燈光、道具合成。8月25日,全體演職人員轉入貴州國際會議中心劇場進行合成彩排。對遷換景的節(jié)奏進行精準要求。本劇舞美共涉12次換景工作,換景部門進行反復、多遍的換景嘗試,最終找準程序和節(jié)奏。本劇中的道具并不復雜,為適應演員調度和形體動作,導演組對《攔路歌》中的柵欄色彩,《漂布歌》中布的長寬數(shù)值進行了高標準的改造要求。與燈光部門的反復調試,對每一個情節(jié)點和段落中光區(qū)的切割、色彩的搭配,以及與天幕背景、演員服裝的色彩進行搭配調試,對追光部門進行精準要求。
四、完成演出
8月29日至31日,進行為期三天的公開演出,導演組及時記錄演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記錄觀眾的掌聲、笑聲等反應,并虛心接受各界專家、學者甚至普通觀眾的意見和建議,將眾多建議進行總結歸納,以便進行精品再打磨。
五、本劇中可圈可點的導演藝術構思一窺
(一)斜平臺的舞臺設計。區(qū)別于大多平面性舞臺設計,本劇采用斜平臺的設計方案,具備更加立體多樣的觀賞性,對演員的調度也不再局限于左右調度,多了上下調度。(二)寫意化的舞美設計。采用軟景、多媒體投影等技術手段,規(guī)避大多數(shù)戲劇“大寫實”的舞美設計,如風雨橋、隔窗喊妹、長桌宴等主要情節(jié)點給觀眾以意境美和想象空間。(三)純手工的服裝設計。在《父母恩情》唱段中,安排14位侗族姑娘穿上獨具特色的晚寨琵琶服進行展示,每套服裝的一針一線都是不打折扣的純手工制作。(四)間離效果的合理使用。在《耀眼的光芒》和《父母恩情》唱段中,運用了“間離效果”,利用燈光、調度、歌隊等手段唱出主人公心聲,通俗易懂,觀眾都看得明白,又有新奇效應。
六、結語
音樂劇以其視聽兼?zhèn)?、雅俗共賞的特質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并且正在不斷擴大的受眾人群。導演作為音樂劇主創(chuàng)團隊的核心,對導演工作的整個過程進行記錄,對導演藝術和風格的總結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丁付祿(1992-),男,漢族,河南省鄧州市人,單位:貴州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學;
楊 森(1991-),男,漢族,河南省周口市人,單位:貴州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