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南巡特賜老臣豆腐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來到江蘇,照例頒賜食品等給地方官員,時任江蘇巡撫的宋犖得到特別照顧,諭旨中提到“朕有日用豆腐一品,與尋常不同,因巡撫是有年紀(jì)的人,可令御廚太監(jiān),傳授與巡撫廚子,為后半世受用”等語。此時在江蘇巡撫任上的宋犖,已年過七十,是第三次接待皇帝南巡了。
御賜豆腐這件事,清代筆記多有記載??滴醯圩约菏窒矚g這種小食品,并特別交代御廚把宮中做豆腐的秘方傳授給宋犖的廚子,也算是美食史上一段趣事了。
徐桐的守舊
徐桐是晚清理學(xué)家,道光時期的進(jìn)士,官至禮部尚書,是清末保守派人物之一?!肚迨犯濉氛f他,“守舊,惡西學(xué)如仇”。徐桐穿的衣服都是綢緞或土布,不用洋布。他也不用國外貨幣。偏偏他的寶貝兒子徐承煜,一反其父風(fēng)格,喜歡西洋式的生活,其房間也都按照西洋的方式布置。徐桐無奈,每次經(jīng)過兒子的房間時,“必閉口掩耳疾趨而過”。
徐桐有一回和同事聊天,說到西方各國,他承認(rèn)世界上確實有英吉利、法蘭西這些國家。但有些國家他認(rèn)為根本就不存在,是英國、法國總來討好處,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所以捏造出來跟它們一起討好處,好顯得自己不那么突出。就像什么西班牙、葡萄牙,徐桐說這簡直是開玩笑:“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jīng),無過于此!”
重慶大轟炸蔣介石至少三次遇險
從1938年2月18日到1944年12月19日,重慶大轟炸期間,蔣介石至少有三次險遭日本飛機轟炸斃命。
1938年8月12日,日本飛機轟炸蔣介石黃山寓所,炸彈就落在寓所附近。當(dāng)時蔣介石還拒絕撤離,他告訴大家:不要緊,大家靠住墻壁,伏下來,不要著急。
1940年6月12日,一個500公斤的炸彈冉度掉在蔣介石寓所旁。1941年8月30日,蔣介石在重慶的黃山官邸召開軍事會議,日本從離任的意大利駐中國大使那里得知這一情況,日本陸軍第三飛行團團長遠(yuǎn)藤三郎少將率領(lǐng)轟炸機隊直接轟炸這一官邸,可謂“斬首行動”。結(jié)果蔣介石安然無恙,炸死蔣介石衛(wèi)士兩人,重傷四人。
陳立夫反問宋美齡
20世紀(jì)50年代,陳立夫在臺灣被閑置,不得已只好去美國謀生。他去向蔣介石和宋美齡辭行時,蔣夫人送了一本《圣經(jīng)》給他,說:“你在大陸負(fù)了那么重的責(zé)任,現(xiàn)在一下子冷落下來,會很難適應(yīng)。送你本《圣經(jīng)》念念吧,也好在心靈上得些慰藉?!?/p>
陳立夫不客氣地指著墻上蔣介石的肖像說:“夫人,這活的上帝都不信任我,我還希望得到耶穌的信任嗎?”
張云逸兩塊“語錄牌”智退“造反派”
1966年“文革”開始時,張云逸已經(jīng)74歲,不再擔(dān)負(fù)黨政軍的重要工作,因此他沒有被流放、坐牢,僥幸得以保全。盡管如此,在“打倒劉、鄧”的高潮中,其處境也非常困難,但他沒有屈服于當(dāng)時社會的壓力,絕不違背自己的良心,不怕被扣帽子,堅持原則,毫不讓步。
“文革”中,“造反派”到處抄家,張云逸就在桌子上擺了兩塊手抄的毛主席語錄牌:“對待思想上的毛病,決不能采取魯莽的態(tài)度,必須采取治病救人的態(tài)度,才是有效的方法。”另外一塊牌子上寫著:“共產(chǎn)黨員必須隨時準(zhǔn)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p>
此后,凡是“造反派”來家里鬧事,張云逸就先念語錄,然后回答問題,“造反派”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季羨林眼里的“牛棚”
在撰文回憶“牛棚”生活時,季羨林打趣稱自己“曾有志于研究比較地獄學(xué)”。他發(fā)現(xiàn)西方地獄“實在有點太簡單、太幼稚、太單調(diào)、太沒有水半”,“一點想象力都沒有……讀了只能讓人覺得好笑”;而印度的地獄則“真正是博大精深”,再加上“中國人的擴大與渲染”,“地獄簡直如七寶樓臺,令人目眩神馳”。
接著,他說出他在“牛棚”里待過以后的認(rèn)識:“‘革命小將在東勝神州大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建造起來的牛棚,以及對牛棚的管理措施,還有在牛棚里制造的恐怖氣氛……遠(yuǎn)遠(yuǎn)超過印度的原版?!?/p>
監(jiān)獄里的王洪文
秦城獄中的王洪文據(jù)說患有植物性神經(jīng)紊亂癥,經(jīng)常無故摔倒。據(jù)劉慶棠回憶:“有一次王洪義跟我們?nèi)タ床说兀彤?dāng)作散步鍛煉。走著走著他突然間摔倒,遲群和我趕緊伸手?jǐn)v扶他,但沒抓住。衛(wèi)兵不讓我們動他,對我說:‘老劉,他已經(jīng)犯過好幾次了,你們千萬不要攙他。你們要攙他,十分鐘才緩過來;不攙他,五分鐘就緩過來了……我們就坐在馬扎上看著他,果然五分鐘后他的手腳能動了?!?/p>
美國首席大法官“不可原諒”的錯誤
在約翰·保羅·斯蒂義斯大法官的回憶錄《五位席大法官:最高法院雜憶》中,神靈雕像般的大法官們,集體走下神壇。
書中提到,聯(lián)邦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開會時,若有人敲門,誰應(yīng)去開門?答案是資歷最淺的法官,資歷最淺指的不是年齡最輕,而是進(jìn)入最高法院時間最短。
大法官斯蒂義斯說,他成為最高法院大法官之后不久,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由丁過丁專注開會,他這個資歷最淺的新任大法官沒聽到敲門聲,結(jié)果坐在他左邊和右邊的兩位資深同事起來應(yīng)門,斯蒂義斯大法官羞愧難當(dāng)。
大法官厄爾·沃倫義高義帥,人稱“超級首席”。1957年,美國律協(xié)會議在英國倫敦召開,沃倫出席發(fā)表重要講話。按照東道主英國的規(guī)矩,沃倫應(yīng)該著晨禮服和條紋褲出場。英國人或以為沃倫應(yīng)知道這規(guī)矩,未事先提醒,而沃倫恰好不知道這套禮儀。沃倫著褐色西裝出席,英國人當(dāng)場就震驚了,沃倫為此從美國律協(xié)引咎辭職。
不過現(xiàn)在看來,這些“不可原諒”的錯誤,都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