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蓮
摘 要:本文以鄉(xiāng)鎮(zhèn)中心幼兒園在園所特色課程建設中的所做、所思、所想為切入點,以“讓幼兒投入,讓幼兒行動”作為課程實施的理念保障,闡述了課程建設中課程指導、課程內容、課程呈現(xiàn)和評價及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讓我們理解到領悟課程脈絡、共同研發(fā)課程、參與體驗課程、家長的協(xié)調配合對園所特色課程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 課程 特色 脈絡 研發(fā) 體驗
一、科學領悟課程脈絡——課程指導的有效嚴謹
1.貫徹《指南》,確立科學的課程觀和課程建設觀
我們通過請專家來園講座,送骨干教師外出學習,回園進行自培講座,學習和運用《指南》等方式領悟課程脈絡。老師們通過學習能根據(jù)要求,結合孩子的實際生活和發(fā)展水平,把先進的教學理念滲透于活動的每個細節(jié),鼓勵幼兒大膽提問、質疑,引導他們提出新問題、產生新疑問,讓孩子在操作中積極探索,啟迪智慧。
2.靈活施教,領悟有規(guī)律可循的課程脈絡
繼幼兒園的園本特色和教育主題明確下來,課程設計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通過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和工作經驗的積累,大家對課程設計大概脈絡也就有了一些掌握:
(1)找尋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如小班孩子對飼養(yǎng)小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老師就會帶領幼兒開展飼養(yǎng)小雞、小鴨、小兔子的活動。
(2)將點子話題進行組織。如養(yǎng)蠶活動中,將幼兒和家長點子話題進行分類歸納:如蠶寶寶的食物、蠶寶寶的運動、蠶寶寶的壽命、蠶寶寶的變化等等。
(3)確定目標,構思活動。老師在每個活動方案目標的制定上都會考慮各個領域的整合。如黃瓜豐收時,幼兒在采摘黃瓜的過程中,會進行數(shù)學數(shù)數(shù)、測量、統(tǒng)計,使其勞動能力,社會合作能力等獲得一定的發(fā)展,老師就可以運用相應的領域編號來進行標注。
(4)安排活動,設計活動方案。教師根據(jù)目標來設計相應的過程、教材、教具及活動延伸。
當然在這過程中,教師由于個人的差異一定會遇到種種困難,這時年級組的成員就會一起討論、審議,互相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老師和幼兒真正地主動學習、自主發(fā)展。
二、師生共同研發(fā)活動方案——課程內容的靈動開放
1.精心預設,教師的智慧寶典
在每個種植活動開展之前,我們老師心中都有一個主要的、大的研究方向,即按照選擇地形——開墾菜地——播撒種子——參與管理——體驗收獲這五個大的步驟開展活動,是有一定組織性、目的性、計劃性的教育活動。但也會隨著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及時調整、適時組織、適時開展的,但大的教育方向是沒有改變的。
2.精彩生成,孩子的靈動之果
一個生成主題的開展,雖然有很多內容是我們老師事先就有計劃和設想的,因此,會在一些特殊的時刻發(fā)生一些特殊的事情、自發(fā)生成、隨機生成一些有意義的教育活動。例如:孩子們自發(fā)提出要給我們的種植園地做個標牌,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我們大班種的蔬菜,并且還熱烈商量、討論標牌的制作方法、制作材料、制作步驟等具體事項,就這樣一系列關于《制作標牌》的生成活動又由此展開了……
三、幼兒積極參與真實體驗----課程內容、評價的多樣呈現(xiàn)
我們的特色課程對于幼兒來說就是做彰顯天性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做能感受挑戰(zhàn)的事、做感到趣味的事,而做小農人,就是給幼兒一個角色,因為他們感興趣,覺得好玩,因為有挑戰(zhàn),覺得帶勁。
1.興趣
在小農人的實踐活動中,幼兒有更多的時間去體驗、去參與。所以,在一日活動中,我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時間,帶領幼兒去參與、去感知。如在天氣晴好的日子里,我們每天早晨在戶外體育游戲之前,總是先要帶領當天的值日生到菜園去看一看,看看我們種的菜長成什么樣子?有什么新的變化?然后,孩子們可以趁此機會,駐足觀察蔬菜的生長情況、關心蔬菜的管理問題。
2.挑戰(zhàn)
從“我們的菜園”工程正式啟動以來,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經歷了許多、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同時也在相互協(xié)商、討論中解決了很多問題。如:地形的選擇、種菜前我們需要做些什么、種菜需要哪些農作工具、沒有農作經驗怎么辦等等。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是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孩子們大膽地發(fā)表著自己的見解、描述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他們收獲的不僅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慧眼、思考問題的頭腦、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一種生活的經歷、人生的閱歷。
而以上幼兒參與的各種活動,都會在主題墻、區(qū)角、作品欄等進行展現(xiàn),讓幼兒通過觀察、學習、感受和評價自己和同伴作品,使原有經驗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又增強孩子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如孩子每天會在自己觀察的時候,把看到的植物生長情況,用繪畫的形式及時而準確地記錄下來,并且還配上一句簡短的說明。老師也會做個有心人,用我們的慧眼去觀察,用我們的聰耳去聆聽,把一些精彩的、有意義的活動瞬間用精彩的文字記錄下來,并做好分析反思;在我們的特色課程建設中,我們還將每一階段的精彩瞬間用照片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給人一種具體、形象、直觀、生動的活動場面。
四、有效利用家長和諧配合----課程資源的廣泛開發(fā)
在“農活體驗樂 心懷感恩心”的特色建設中,我們把家長請到我們的研究中來,從而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順利、更精彩。如:我們通過“家長園地”“請您配合”等請家長協(xié)助孩子一起收集活動所需的自然材料,并幫助幼兒豐富相關的知識經驗;我們還邀請家長做我們的“田野指導者”,簽訂協(xié)議,分階段地對農活工作進行指導,使幼兒獲得的經驗更全面。
我園的特色課程建設,使我們更加認識到:只有將我們的教育真正地融入到孩子們的生活中,才能順應孩子的天性,適合孩子的需要,孩子們才能盡情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畫自己心里的畫,跳自己想跳的舞蹈……幼兒才能用行動演繹課程的故事,教育才能發(fā)揮更大的教育價值。
(江蘇省無錫市前洲實驗幼兒園)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年
[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2012年
[3] 虞永平,《回到過程之中——幼兒園課程建設的路》
[4] 吳亞英,《做呵護生命成長胚芽的幼兒教育》
好家長·幼教新天地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