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
跑800米、1 000米沖過終點時上氣不接下氣的感覺很難受,往往幾分鐘后才會有所緩解,這是很多人懼怕跑步的原因。有些人認為自己跑得不快是因為肺活量不夠,不能吸進足夠多的空氣。那么,是不是肺活量大就跑得快呢?
· 什么讓我們跑得更快 ·
用平常的觀點來看,長跑者似乎確實需要一個強壯且肺活量很大的肺部,相對來說,身材魁梧的人比身材瘦小的人肺活量大。但是研究表明,肺活量的大小并不會影響人在長跑運動中的表現(xiàn)。如世界上最頂尖的馬拉松運動員,他們的身材并不高大,肺活量也大不到哪去。
其實,氧氣進入肺部之前,通過的第一關是鼻子。在運動時,運動員為了獲取更多的氧氣,或許會張開嘴來呼吸,但是即使運動再激烈,人體攝入氧氣的渠道也不會更多。對于普通人來說,不運動的時候,每次呼吸會攝入半升空氣,1分鐘吸入的空氣大約是6升。這個數(shù)字會在劇烈奔跑時猛增至200升,相當于100瓶大瓶可樂的體積吧。
人體在運動時,肌肉細胞不斷代謝出二氧化碳,這些代謝產(chǎn)物通過血液進入肺部,再被呼出體外。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濃度越高,身體就越會刺激你以更高的頻率來呼吸。在平原地區(qū),氧氣濃度相對人體的需求來說是十分充足的。當氧氣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后,肺部會把其交換至血液中輸送到身體各處。血紅蛋白是一種非常高效的細胞,有多少氧氣進來都能滿負荷攜帶。只有極少數(shù)的精英選手,由于他們的心臟過于強大,血液循環(huán)速度過快,會有部分血紅蛋白沒有發(fā)揮100%的攜氧功能(學名“運動型動脈低血氧癥”)。對于普通人來說,只有在高海拔地區(qū)時,才會感到低血氧。因此在平時跑步訓練時,光靠深呼吸是無法給身體帶來更多氧氣的——血紅蛋白一直是滿負荷運轉(zhuǎn)的。所以說,跑步成績跟肺活量關系并不大。
· 從肺活量到VO2max ·
如果肺部容納的空氣總量并不能讓你跑得更快,那么決定奔跑速度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呢?答案是輸送氧氣為肌肉所用的效率。這需要更強大的心肺功能來實現(xiàn),而不能只靠深呼吸。
衡量氧氣使用效率的指標是VO2max(最大攝氧量)。提高最大攝氧量的最好練習方法是間歇跑和長距離運動。速度練習對身體的刺激可以促進肌肉纖維生長,提高血紅蛋白濃度,增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
后天訓練對一個人最大攝氧能力的改變在5%~25%,而先天的人與人的最大攝氧能力的差異可能在75%,甚至超過95%。這就是馬拉松賽場上,黑人選手的優(yōu)勢難以撼動的原因。
性別也是影響因素,男子天生比女子的最大攝氧能力強25%。不過,頂級運動員中,性別的差距只有10%左右。
若要測量最大攝氧量的數(shù)據(jù),最準確的方法是讓運動員戴著面罩在跑步機上狂跑,然后通過計算吸入的空氣量、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來計算對氧氣的利用量。
看了以上分析,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明白了,肺活量并不在長跑中起決定性作用。當你下次再跑到氣喘吁吁的時候,不要再歸罪于肺活量了,提升自己的最大攝氧量才是正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