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年鳳
【2016年中考備考作文試題】
請以“慢畫人生”為題,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名師題解】
這是一道命題作文,“慢”,是指遲緩,速度小,與“快”相對。當然,具體到文題中,“慢”不僅僅是指具體物體的成長、行駛速度慢,還可以指心靈的慢,比如不爭不搶,比如慢慢累積,比如沉淀自我等等。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有慢下來,才能漸次領(lǐng)略自然的神奇,體驗情感世界的喜怒哀樂,悟透靈魂世界的精妙。“畫”,是指描,用文字將人生的畫卷細描細繪:動態(tài)的、彩色的、立體的畫面。這樣一分析,便不難得出文章的主旨來——在成長的路上,我們要學會慢慢享受生活,慢慢領(lǐng)悟人生。
快節(jié)奏的今天,“出行”有快車,“吃飯”有快餐,就連閱讀,也有“快餐文化”。如何在紛繁的生活中,享受生活的精彩與恬美,唯有將性子“慢”下來,慢慢走,欣賞路畔的風景;慢慢吃,品嘗美食的滋味;慢慢讀,煅燒文字的真味;慢慢學,學得畢生賴以生存的真本領(lǐng)……生活,需要一種慢態(tài)度。這樣想來,文章的思路便有了。在寫作中,我們可以將這些現(xiàn)象運用到文章中去,在對比中,更容易讓讀者明白文章的主旨。
【推薦素材】
素材一:中國當代學者林語堂,被譽為中國古典文化的最佳傳承者之一。他崇尚“自由和淡泊”以及“智慧而快樂的生活哲學”。在《生活的藝術(shù)》一書中,林語堂寫道:“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碑斠粋€人悠閑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么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
素材點撥:這類素材,將生命中的“慢”體驗,置于自然之中。它讓我們看到,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粒微塵、一片土壤對于每一個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在寫作時,我們可直接將林語堂先生的這段話運用到文章中,無論是做題記或者結(jié)尾,都是不錯的選擇。
素材二:有人說,只有忙碌才能出成績。85歲高齡,精神矍鑠、瀟灑從容的金庸先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他說:“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緩緩,最后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yǎng)天年?!苯鹩瓜壬鷮W識淵博,著作等身,但他不尚奢華,而是羨慕“且自逍遙沒人管”的生活,飲食簡單清淡,七八分飽,衣著自然簡樸。徐徐緩緩的他做出了很大的事業(yè),為表彰他的杰出貢獻,2001年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把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金庸星”。
素材點撥:這類素材可以從“人生追求”的角度入手,將人生目標與生活態(tài)度結(jié)合起來,恰到好處的心性,才能做出屬于自己的“成績”。小到一餐,大到一輩子的理想達成。名人的人生之路,刻下了既定的軌跡,但也同時為我們普通人提了個醒:學會慢下來,說不定也會是你成功的一個秘訣。
素材三: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 ? ? ? ? ——陶淵明《飲酒》
素材點撥:這類素材,崇尚的是一種“悠然人生”的境界,在喧囂的生活之中,找尋屬于自己的“慢”人生,“畫”出的,應該是理想的生存之境、生活之道。詩人選取細微的感動心魂的事情,領(lǐng)悟到宏大的主題,以小見大的觀察能力與體悟能力不得不讓我們佩服。那么,我們在寫作中,也可以受其啟發(fā),從一些小事,如寫字、玩旱冰、做簡餐之中一樣可以獲取同樣的情感體驗和精神領(lǐng)悟。
【佳作示例】
慢畫人生
江蘇省如皋初級中學 ?金麟
快與慢,不過是一瞬間的念想,但人生的滋味,卻常常會在這一瞬間被發(fā)揮到淋漓盡致。
——題記
有時候很羨慕那些畫家,他們能將世界的模樣全盤勾勒,勾勒成一個靜止卻靈活的人生。他們常常端坐在那兒,一坐就是半天,全身上下只有手在飛舞,眼里是近乎固執(zhí)的執(zhí)著。
我不能達到那樣高深的境界,無法將自己置于一個靜止的空間。對于我來說,如畫家一般熱衷的慢節(jié)奏似乎就只存在于鄉(xiāng)村了。
當我回到鄉(xiāng)村,我定會再看一眼路旁的莊稼,因為那是鄉(xiāng)村的全部,也是鄉(xiāng)村人的全部。也就是那天,我看到了水稻。那水稻長得很是精神,高而細的模樣,卻承載著滿身的顆粒飽滿,那金黃的稻穗,在夕陽的映射下,顯得那么的美麗。鄰家的老人戴著白色的紗帽,穿著薄薄的衣裳,身上灰撲撲的,但當隱沒在水稻田里的時候,卻閃出了迷人的光亮。她是那樣不起眼,卻那樣細致。她幾棵幾棵地看過去,似是毫不疲倦。一陣風吹過,田里泛起波浪,她微微抬起身子,發(fā)現(xiàn)了我。
“又回來啦,這回放幾天???”
“啊,放七天。”
我干巴巴地回答,只覺得面生的厲害,不知道該叫什么,又怕叫串了輩,索性含糊而過。
“吃了嗎?”
那邊又傳來一聲,穿過密密的稻田,直到人心里去。
“吃了,吃過了?!?/p>
我望向她,她微瞇著眼,臉上縱橫的溝壑聚在一起,仿佛是流過了歲月的河流。我們都笑著,卻又都不說話,過了會兒,她便又俯下身子,再次在稻田里走動起來。印象中,田間勞作都是那么的辛苦,而她卻不,她就像一個生物家,慢慢地觀察著稻田的一切。一會兒摸摸這棵水稻,一會兒摘出幾粒稻穗,在手中揉搓。她走得是那樣的慢,嘴唇也輕輕地張合著,似乎在跟誰小聲地說話,又似乎是自己在那里自言自語。
此刻的她和水稻,忽然變得奪目起來,通身像被鍍上了金般,隨那一去不返的時光向遠處奔流。應該是因為陽光的緣故吧,我這樣想。
忽然有些欣欣然,有些自豪,因為能夠領(lǐng)略到這方風景?;蛟S我也是個畫家了,我自豪地想。能將這緩慢的時光抓住,何嘗不是一種描摹、一種欣賞、一種心靈的凈化?慢畫人生,應該就是這樣了罷,品味、品咂,在一樣的生活中收獲不一樣的自己。
快節(jié)奏、慢節(jié)奏,其實只是心靈的遠近。當你的腳步放得緩慢,你的心靈也會離自然越來越近,同樣它也會變得愈發(fā)輕盈,讓你會忍不住細細觀賞沿岸的風景,并且在心中記下。
耳邊傳來家人的呼喚,我往回走。情不自禁地向后望了一眼,她的身影那樣偉岸,仿佛能和那小道一起延伸到天邊。那一瞬間,我似乎牢牢地抓住了什么。
人生亦是如此,人的成長是速成不得的,只能一步一步夯實基礎(chǔ),慢慢成長,慢慢描畫自己的人生,這樣才能成人,成才,走上屬于自己的巔峰之路。
【教師點評】
作者的構(gòu)思非常新穎。通過稻田里一位老人的言行以及鄉(xiāng)村的風景,體悟出人生需要“慢”的主旨。相比很多同學都會選擇通過描繪某一植物慢慢生長的故事而得出文章結(jié)論的作法,本文的布局安排,顯得更加巧妙而不落俗套。另外,作者的觀察力也很值得我們學習,他對于景物與人物的細描、對于人物微妙神情的捕捉,都非常到位而深刻,再加上流暢而詩意的語言,更讓文章成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