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改親
(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介休 032000)
淺埋煤層保水開采技術歷來是我國煤礦開采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尤其是對于地處我國西部區(qū)域的煤礦來說,由于西部本身缺水較為嚴重,加之煤炭資源的大規(guī)模開采,煤炭開采后形成采空區(qū),導致含水層被破壞,水資源隨著開采后形成的導水裂隙帶流失,不僅嚴重威脅井下開采安全,而且造成了大量的水資源浪費,給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難以恢復的破壞[1]。因此,厚土層下淺埋煤層保水開采技術的研究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保水開采的實質就是通過選擇合理的采煤方法和技術手段,使煤層采空后頂板含水層不被破壞或者盡量少被破壞,以實現保護水資源和保障井下防治水的要求[2]。淺埋煤層的開采極易引起礦區(qū)水環(huán)境及整改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失衡,因此,要實現保水開采,應從其開采理論和方法本身入手。傳統(tǒng)的保水開采方法包括留設防水煤巖柱、煤層限采、條帶開采、房柱式開采、預先疏排水、充填開采等。有的方法在較高成本投入的前提下實現了保水開采:如,充填式開采;有的方法以犧牲煤炭資源回收率實現了保水開采,如,留設防水煤巖柱、煤層限采等。
根據覆巖關鍵層理論和“三帶”理論,煤層開采后,直接頂垮落,老頂斷裂,表土層等緩慢下沉,在采空區(qū)上方形成自上而下逐漸發(fā)育的張拉裂隙,并形成垮落帶、導水裂隙帶及彎曲下沉帶。如果自上而下發(fā)育的張拉裂隙和自下而上發(fā)育的導水裂隙之間的隔水層厚度能夠達到隔水要求,就可以實現厚土層淺埋煤層的保水開采[3]。
煤層開挖后,實現保水開采的關鍵就在于使采場覆巖關鍵層破斷后能夠整齊排列,實現隔水作用。當關鍵層斷裂后,其附近的隔水層如果厚度較大,則能夠抵消部分采動引起的變形,隔水層中的裂隙發(fā)展范圍和程度均會減小,導致裂隙發(fā)展達不到上覆含水層,實現保水開采;而如果隔水層的厚度較小,則關鍵層的破斷會引起隔水層內的裂隙高度發(fā)育,很快形成導通上覆含水層的導水通道,就不容易實現保水開采[4]。加之,淺埋煤層基巖較薄,關鍵層單一,關鍵層的隔水機理也較為簡單,因此,淺埋煤層開采應該更加注重發(fā)揮關鍵隔水層的作用。
導水裂縫帶的發(fā)育狀況對工作面水患及保水開采的成功與否影響極大,所以,要研究工作面的保水開采,就應首先對工作面的導水裂縫帶發(fā)育狀況進行預測研究。
目前,國內外有關導水裂縫帶高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經驗公式法、模擬計算法、變形分析法、現場實測法以及深井物探法等[5]。本文擬采用經驗公式法對我國西部某礦1001工作面導水裂縫帶高度進行計算。其中,9號煤層平均厚度3.2m,上覆最近含水層距煤層距離為58m。導水裂縫帶高度的經驗計算公式見表1。
表1 導水裂縫帶高度經驗計算公式
故工作面回采后導水裂縫帶的預測高度為17.4m~25.4m,達不到上覆含水層的高度,預計可以實現保水開采。
根據工作面回采后形成的覆巖導水裂隙帶高度計算結果,進而分析長壁工作面和柱式工作面在不同基巖條件下的開采特征,可得到淺埋煤層保水開采分類體系[6],如表2所示。
根據1001工作面地質生產條件建立UDEC數值計算模型。本工作面煤層為近水平煤層,采用單一走向長壁后退式綜合機械化開采,在對現場實際地質生產狀況進行簡化和抽象的基礎上,設計數值模擬模型為水平模型,盡量規(guī)避無關因素的影響,以期模擬得到回采后頂板裂隙的發(fā)展效果。所建模型大小為300m×70m,本文模型及回采空間圖如圖1。本文的模擬計算中,煤巖體和節(jié)理的物理、幾何參數是在現場的原巖參數的基礎上確定的。
模擬結果分析如下:圖2為導水裂縫帶發(fā)育圖,圖3為覆巖鉛垂位移圖。根據圖2所示的頂板破壞圖可知,上層煤回采后,工作面頂板垮落,覆巖自下而上發(fā)生移動破壞,形成一定高度的導水裂縫帶,裂縫帶高度為27.0m~28.3m,均比經驗公式計算所得高度上限值大。根據圖3所示的鉛垂位移值,也可大致判別出導水裂縫帶的發(fā)展高度。在此高度下,導水裂隙帶與含水層不形成溝通,為含水層下的回采提供了安全保障,也能夠實現西部缺水地區(qū)的保水開采。
表2 淺埋煤層保水開采分類體系
圖1 數值模型及回采空間圖
圖2 導水裂縫帶發(fā)育圖
圖3 覆巖鉛垂位移圖
根據淺埋煤層保水開采機理的理論分析,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利用理論計算方法得出某礦1001工作面回采后導水裂縫帶的預測高度為17.4m~25.4m,達不到上覆含水層的高度。同時,利用UDEC數值模擬軟件,模擬得出裂縫帶高度為27.0m~28.3m,均遠未達到地質條件中給出的煤層至含水層的距離。預計在此高度下,導水裂隙帶與含水層不形成溝通,能夠實現本工作面的保水開采。并且,在工作面推采過程中,應盡量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減少對覆巖的擾動,更好地確保實現保水開采。
[1] 劉愛蘭.淺埋資源綠色開采關鍵技術[J].中國礦業(yè),2009,18(7):62-66.
[2] 王悅平,胡永凱,李曉輝.淺埋煤層保水開采簡述[J].山東煤炭科技,2009(6):74-75.
[3] 師本強.陜北淺埋煤層砂土基型礦區(qū)保水開采方法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1,28(4):548-552.
[4] 馬立強,張東升,劉玉德,等.薄基巖淺埋煤層保水開采技術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3(1):1-5.
[5] 劉英鋒,王世東,王曉蕾.深埋特厚煤層綜放開采覆巖導水裂縫帶發(fā)育特征[J].煤炭學報,2014,39(10):1970-1976.
[6] 劉玉德.沙基型淺埋煤層保水開采技術及適用條件分類[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