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紓文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會標上,大熊貓的形象憨態(tài)可掬。作為全球瀕臨滅絕的動物之一,大熊貓無疑是幸運的。2015年2月,中國政府公布的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全國共有野生大熊貓1864只,相比2003年第三次調(diào)查增加了268只。
然而,并非所有瀕臨滅絕的動物都和大熊貓一樣“好命”。2014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對一萬余種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進行了調(diào)查,據(jù)此得出的地球生命力指數(shù)與1970年相比,下跌了52%。
最近10年,滅絕動物的名單上又新添了10余個物種。從瀕危到消失,絕大多數(shù)動物的滅絕過程都同人類的活動密不可分。
美國《科學》雜志披露,地球目前正處在“第六次滅絕浪潮”之中,這些滅絕可通過荒野之地被破壞、動物被作為奢侈品或其他資源被消費,以及人類對被視作威脅或競爭對手的物種的殺戮發(fā)生。
因此,讓我們懷著懺悔的心情來祭奠那些已滅絕的物種,愿未來所有的瀕危動物都能像大熊貓一樣,從絕境走向“重生”。
白鰭豚
白鰭豚素有“長江女神”的美譽,曾因其名貴的皮膚而被過度捕撈,加之棲息地喪失、水資源污染等多方面原因,2006年,科學家在長江航行3000多公里后,仍未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跡。雖然目前它只是被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名單,但科學家認為白鰭豚可能已經(jīng)滅絕。
比利牛斯山羊
它們曾廣泛分布于西班牙和法國,但在20世紀初,數(shù)量驟降至不足百只。2000年1月6日,最后一只比利牛斯山羊“西莉亞”被發(fā)現(xiàn)死于西班牙北部,該物種遂被宣布正式滅絕。2009年,科學家通過從“西莉亞”的耳朵中提取的皮膚細胞,成功克隆出一只比利牛斯山羊,令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克隆又復活的物種。但是,由于肺功能衰弱,它僅存活了7分鐘。
西非黑犀牛
曾廣泛分布于非洲中部大草原,卻由于人類的偷獵而走向滅絕。1980年,這一物種的總數(shù)仍有數(shù)百頭,但到2000年只剩下10頭??茖W家曾對它們的最后一塊棲息地進行調(diào)查,遺憾的是并沒有發(fā)現(xiàn)野生西非黑犀牛的蹤跡。雖然尋找工作仍在繼續(xù),但研究人員擔心,這一物種可能已經(jīng)徹底滅絕了。
金蟾蜍
它們有著橙色的皮膚和嬌小的身軀,曾是哥斯達黎加的常見物種。隨著空氣污染和全球變暖,以及受兩棲動物常見的壺菌病的影響,科學家在1988年只發(fā)現(xiàn)了8只雄性金蟾蜍和兩只雌性金蟾蜍,次年,僅有一只雄性金蟾蜍的蹤跡被發(fā)現(xiàn)。2007年8月,金蟾蜍被宣布從地球上消失。
德氏小
雖然它們可能在10多年前就已經(jīng)從地球上消失了,但科學家遲遲不愿將德氏小列入“滅絕物種”名單。1989年、2004年、2009年,研究人員在它們的棲息地馬達加斯加島偏遠的阿勞特拉湖,分別進行了3次全面摸查,但都沒有找到它們的蹤跡。2010年,德氏小被宣布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