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 秋
再婚老人 莫讓遺產毀了家的和諧
文/盧 秋
近日,北京市海淀區(qū)法院經(jīng)調研發(fā)現(xiàn),一方或雙方均為再婚的夫妻中,其中一方去世后,后老伴與繼子女之間因遺產分割問題發(fā)生糾紛的繼承案件越來越多,嚴重影響家庭和社會的和諧。
【案例一】向女士與第一任丈夫共同生育了3個子女,雙方離婚后,3個孩子由前夫撫養(yǎng)。后向女士與夏先生結婚,二人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購買了位于本市海淀區(qū)的住房一套,登記在夏先生名下。后向女士于2013年8月因病去世。向女士去世后,其與前夫生育的3個子女將夏先生訴至法院,要求分割位于海淀區(qū)的房產,以及夏先生與向女士名下的存款中屬于向女士的遺產份額。夏先生則表示,海淀區(qū)的住房系自己用婚前財產獨自購買,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同時,自己和向女士名下也無其他財產。經(jīng)法院釋明,向女士的3個子女稱,因常年與向女士不在一起居住,向女士也未具體向子女說過財產范圍,對向女士的財產狀況無法詳盡了解,也無法提供具體的財產線索。
【案例二】安先生60歲的時候妻子離世,因子女常年不在身邊,安先生請張女士照顧其生活起居,后安先生與張女士在長期的生活中產生深厚的感情,二人辦理了結婚手續(xù)。不料婚后沒幾年安先生便因病離世。安先生離世后,其與前妻生育的子女將張女士訴至法院,要求分割安先生與張女士名下的存款。審理中,張女士多次表示安先生與自己名下沒有存款,也無銀行賬戶,后安先生的子女向法院提供財產線索,經(jīng)法院查實,張女士與安先生名下各有3個銀行賬戶,且張女士在安先生去世后,將安先生名下的存款全部取走。
【案例三】楊先生共有3次婚姻,前兩次婚姻中妻子均因病離世。其與前兩任妻子先后生育一名男孩楊甲、一名女孩楊乙,2008年楊先生與第三任妻子劉女士結婚后,又生育一子楊丙。后楊先生因病去世,名下有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的房屋兩套以及車輛兩輛。楊先生去世后不久,楊甲和楊乙分別將海淀區(qū)的兩套房屋占領,并拒絕劉女士及楊丙入住房屋,楊甲還將車輛變賣后獨占車款。后劉女士及楊丙將楊甲和楊乙訴至法院,要求分割海淀區(qū)的兩套房屋以及車輛。
該類案件的特點如下:
一是當事人之間矛盾較大,難以調和。在再婚類繼承案件中,涉及繼父母、繼子女以及繼兄弟姐妹幾類主體,他們之間無自然血親關系,而在日常生活中又未能建立深厚的親情與感情,彼此之間亦不信任,對遺產的處理與分割爭議較大,經(jīng)常發(fā)生當事人之間情緒激動甚至破口大罵等情形,矛盾很難調解、協(xié)商解決。
二是財產關系多樣,易與婚前財產混合。再婚類家庭中,雙方或者一方婚前都擁有一定的財產,婚后隨著夫妻生活時間的推移,很容易產生婚前財產與婚后財產混合、難以區(qū)分的情形,增加了遺產繼承分割的難度。
三是當事人故意隱匿、轉移遺產現(xiàn)象嚴重,加大遺產范圍查實難度,影響遺產公正分配。再婚關系中,有些再婚者隨再婚配偶生活,有些隨其與前妻或前夫所生孩子一起生活,在此情況下,被繼承人的遺產往往只掌握在隨其一起生活或者較為親近的繼承人手中,為了達到獨占或者多占遺產的目的,部分繼承人往往采取以下方式隱匿或轉移遺產:1.隱匿被繼承人存款、股票、基金賬號等;2.轉移貴重物品、珠寶、現(xiàn)金等;3.在被繼承人患重病住院期間惡意消費或虛構錢款用途事由取走錢款;4.在世的再婚夫或妻一方隱瞞自己名下財產情況,逃避作為共同財產分割。這些情況的存在,造成其他繼承人很難掌握遺產的實際情況,也難以提供完整的遺產信息,更加大了法院查實遺產的難度,最終可能使得部分繼承人合法權益很難得到保護。
法院認為,再婚類家庭關系中,維系繼父母、繼子女之間親情的唯一紐帶就是再婚者一方,因此,當再婚者一方去世后,本來毫無血緣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關系變得搖搖欲墜,在利益的誘惑面前矛盾一觸即發(fā),而這類繼承案件的多發(f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再婚配偶與繼子女沒有在日常生活及交往中建立起良好的家庭關系,彼此較為抵觸、隔閡較重;二是再婚一方在世時,未將自己財產情況全面告知子女或者配偶,以至于發(fā)生部分人員隱匿或者轉移遺產,以及不能全面查實財產情況;三是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部分老人在世時忌諱談論身后事,或者部分老人抱著“能過且過”的態(tài)度,明知自己在世時處理這類問題可能會有很多麻煩,但是不愿在生前讓這類問題“叨擾”自己平靜的生活,也不愿意去面對這類難題,繼而將矛盾延續(xù)到其去世后,再任由繼承者們自行展開財產爭奪戰(zhàn)。
【法官釋法】按照法律規(guī)定,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收入、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財產,都屬于遺產范圍,被繼承人死亡后,其繼承人均有權繼承上述財產。而前述遺產爭奪戰(zhàn)一旦爆發(fā),損失的不僅是繼承者們彼此之間的感情,影響家庭與社會的和諧,更在無意間,會引發(fā)繼承者們對死者的不滿,讓死者死后也不得安息。對此,法官提出以下建議:(一)再婚者在世時應積極妥善處理好家庭關系,努力采取措施促進再婚配偶與繼子女之間建立和諧、團結的家庭成員關系。(二)再婚前履行財產公證程序,積極辦理婚前財產公證,明確雙方各自婚前財產狀況,以免婚前財產與婚后財產混同,難以區(qū)分。(三)再婚者應破除傳統(tǒng)觀念,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提升法律意識,可以采取自書遺囑、代書遺囑、公證遺囑等形式,對自己的財產分配留下明確的書面處理說明,做到“有備無患”,以免其去世后產生家庭財產糾紛而毀了家的和諧。
責任編輯/鄭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