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現代法學的形成理路

2015-12-25 16:09萬峣
雪蓮 2015年23期

萬峣

【摘要】現代法學的形成從1917年至今,由于經濟、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人們對社會的認識更加深刻,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沖擊、后現代工業(yè)社會的轉型和社會問題的日益增多,使得法律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在發(fā)生變化。法學思想不會一成不變,會隨著社會的改變而不斷發(fā)展進步。

【關鍵詞】現代法學;形成;后現代法學

一、中國現代法掌理論的形成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現代法學歷經了一個曲折階段,隨著改革開放才快速發(fā)展。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的法學帶有強烈政治性,由于我國一直以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并沿用蘇聯模式,所以這一時期的中國法學帶有“服務與政治”的屬性,對資產階級法學全面批判。

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的市場化和對外開放才使中國現代法學開始真正形成并得以發(fā)展。中國現代法學是從引進西方法律思想開始的,隨著對西方法學思想的研究,中國法學最開始時期繼受了西方法學,深受西方法學的影響。因此,現代中國法學具有移植性的品格。有學者認為:“移植比我國先進的法律,是迅速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一個捷徑?!币虼耍轮袊⒁院?,我國全方位地移植了蘇聯的法律。而改革開放以來,學界開始積極移植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法律。

近十幾年,由于社會問題逐漸增多,同樣由于科技的進步,學科的交叉、融合加深,很多社會法學的著作進入我國學者的視野,國內學者紛紛將目光轉向西方社會法學。中國法學開始借鑒其他社會科學的理論資源和研究方法,尋求解答中國法律與傳統(tǒng)社會、市民社會、農業(yè)社會、熟人社會的聯系,探討支撐法條背后的社會的。中國的社會法學迅速形成和發(fā)展。許多其他學科的方法被借鑒于中國的社會法學研究中,形成了眾多理論成果。這一時期的研究經歷了法律文化、市民社會理論、本土資源理論、民間法研究、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和司法運作研究等進路和主題。

同樣地,也有學者將我國現代法學理論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唯政治話語是從的政治法學階段:二是唯法條是從的詮釋法學階段以及三是從社會透視法律的社會科學法學階段。

二、后現代法學的興起

20世紀70年代以后,世界全球化加強的同時,現代化進程的弊端也日漸顯現,后現代主義進入到法學領域,產生了一個影響巨大的新興學派——后現代法學派。后現代主義思潮表達了對于人類生存狀況的不安和焦慮,以及對一個更為合理的物質和精神世界的渴求?;诟@麌业某霈F和與之相伴的政府職能的擴大,導致法律看起來成了政府推行某種公共政策的工具;而隨著二戰(zhàn)后后工業(yè)化社會轉型和新的社會矛盾的出現,僅僅依靠法律自身已經不能說明、解釋和解決社會問題;上述兩點導致國家法律對法律之外的社會和政治因素開始反應,因此后現代主義法學對法律至上、法律自治性、法律自身一致性發(fā)起挑戰(zhàn),主張否定現代法學普遍性原則,強調法律對不同社會群體的不同含義,強調多元性和差異性。后現代法學形成了三個主要流派:女權主義法學,法律與文學運動,批判種族主義法學。

在中國現代法學形成過程中,也一小部分學者認為中國現代法學實際上是一種按照西方學術傳統(tǒng)建立的外來的話語系統(tǒng)。包括對中國法律傳統(tǒng)的研究,也是完全按照西方學術規(guī)則模式進行分析的。因此提倡用批判法學的視角、后現代法學的視角審視現代的中國法學。顯然,這招致了一大批學者的反對。

然而后現代法學對傳統(tǒng)法學的沖擊仍然是巨大的,而且這一新興學派的發(fā)展勢頭十分強勁,是一股不可忽視的現代法學思潮。

綜上,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進步過程中,法學思想不會一成不變,會隨著社會的改變而不斷發(fā)展進步。西方現代法學形成了新分析法學、新自然法學、社會法學、綜合法學、經濟分析法學等許多適應新的變化的復興或新興的法學思潮。中國現代法學由于中國社會和歷史的原因,稍不同于西方法學的發(fā)展,中國法學界的聲音和關注的熱點都基本一致,所以先后出現了政治法學階段、注釋法學階段、社會法學階段,并深受西方法學的影響。并且,在當下,一股后現代主義思潮在法學強勢興起,為法學的未來發(fā)展帶來了更多可能。

參考文獻:

[1]魏敦友.現代中國法學成長的基本邏輯[J].晉中學院學報,2009,(5).

[2]何勤華.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539.

[3]信春鷹.后現代法學:為法治探索未來[J].中國社會科學,2000,(5).

[4]侯猛.中國的后現代法學研究及其前景[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