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ra
在所有名字當中,瑪格麗特顯得悠遠、神秘:高貴而悲情的瑪格麗特王后,鐵娘子瑪格麗特·撒切爾,浪漫不羈的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它像一道神奇的咒語,為每個署名的女性附上一種幽暗的光環(huán)。而提起瑪格麗特·基恩,我們想引用一位記者的話—那是我聽過最匪夷所思的故事。
瑪格麗特·基恩(Margaret Keane),1927年生于美國。她的作品多以女性和兒童為題材,并以巨大的、比例失調(diào)的眼睛著稱。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這種大眼睛兒童的形象曾在美國掀起一陣風潮:甚至連牙醫(yī)診所的墻上,也會貼著這樣的海報。
生活的精彩總是超過所有腳本,當“大眼睛”布滿街頭巷尾,備受喜愛之時,瑪格麗特做了一件讓所有人跌破眼鏡的事:她稱這些署名“基恩”的畫作,根本不是丈夫沃爾特·基恩所畫,自己才是真正的作者。
而這個荒唐案背后,是一個女人甜夢化作噩夢的記憶……
危險氣息的邂逅
1955年,瑪格麗特和她的第一任丈夫離婚了。一夜間,她成了沒有工作,也沒有前途的單身媽媽。當時的社會風氣還很保守,當她去應聘時,桌子后面的老板問她的第一句話是:你的丈夫同意你出來工作嗎?
但瑪格麗特還是憑借畫畫的技能,在家具公司找到了一份工。在巨大的、破舊的廠房里,跟一群男畫工一起為嬰兒床畫卡通裝飾。周末有空時,就去廣場支個攤位出售畫作,有時也會幫兒童畫肖像,收取低微的報酬。她畫的兒童很有特點:都長著巨大的眼睛,沒有常見的歡快,反而流露一種憂傷,讓人憐愛。這座城市總是陽光明媚的,綠色的枝蔓被照得生機勃勃,白云,玫瑰色的汽車……唯有她穿著黑白兩色的衣服,面色憂愁。
很快,一位在旁邊出攤的風景畫家—沃爾特·基恩走進了她的生活。
他是一個極富魅力的男性,不僅總帶著樂觀歡快的語調(diào),還有瘋狂有趣的經(jīng)歷。為了追逐夢想,他曾辭掉工作,跑到法國左岸當藝術(shù)家;他熱愛畫畫,視憑手藝吃飯為豪;他體貼有禮,最重要—他是一名離異的單身男子。沃爾特的出現(xiàn),好像給瑪格麗特陰沉的世界投進了一道光,深深吸引著她。
兩人很快墜入愛河,步入了婚姻。
并不真正了解的人,在愛的魔力下迅速結(jié)合,總似帶著一種危險的氣息?;楹?,瑪格麗特還是體會到了一些“不同”,比如:當談及藝術(shù)品該以什么為追求時,她認為一定是作品里的情感打動別人,可迷人的丈夫則毫不在意,認為“人們買藝術(shù)品不過是為了跟風”。顯然這是理想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不同,是價值觀深處的分歧。但此時的瑪格麗特沉浸在嶄新的生活里,不想理會任何煩惱。她像青春期的小姑娘一樣溫馴、幸福,并在婚后所有的作品上署上了夫姓—基恩(KEANE)。
沒多久,沃爾特提出了一個“完美團隊”的點子。他認為瑪麗是兩人之間更有才華的,但她羞澀、拘謹。如果她專心畫畫,而擅長交際的自己負責推廣,再合適不過。可以和喜歡的藝術(shù)朝夕相處,不必應酬,瑪格麗特也認為是極好的,欣然答應了。
幽靈畫家
沃爾特確實很有商業(yè)頭腦,加上瑪格麗特畫的大眼睛兒童非常特別,很快他們的生意就有起色了。但有件事讓瑪格麗特非常氣憤: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發(fā)現(xiàn)丈夫并不只是幫她推銷作品,而是完全以畫家自居,跟買家侃侃而談。對此,沃爾特表現(xiàn)地很無辜,他說“人們?nèi)绻浪麄兪窃诤妥髡吡奶?,會更愿意買的?!边€說他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兩人共同的家能過上好日子。善良的瑪格麗特,將難過默默吞進心里。
她繼續(xù)過著不出門的生活,每天關(guān)在閣樓里畫畫,狹窄的畫室塞滿了一幅幅大眼睛的作品。此時,瑪格麗特的情緒已經(jīng)復雜起來。她一面維護丈夫的形象,繼續(xù)幫他創(chuàng)作;為了守住秘密,不惜對女兒說謊。一面,奪走她著作權(quán)的正是這位枕邊人,讓她像一個不見光的幽靈般存在著。她甚至走進教堂的懺悔箱,企望向上帝求助。
與此同時,沃爾特利用自己“表演性”人格的優(yōu)勢,積極曝光,配合媒體炒作。還極力塑造自己慈愛、溫暖的形象。他的作品不斷被送到美術(shù)館和基金會收藏。當他在電視上“深情演繹”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被戰(zhàn)火奪去家園的孩子們,眼中的憂思,聲調(diào)里的凝噎征服了在場的所有觀眾。卻讓瑪格麗特內(nèi)心更加寒冷,仿佛這個男人是完全陌生的。她不得不承認,自己并不了解這位丈夫。
覺醒
很快,沃爾特就成為了鼎鼎大名的暢銷畫家,他不斷結(jié)交社會名流。而真正的作者瑪格麗特則陷入了精神的迷失。她不僅要源源不斷地創(chuàng)作新品,供丈夫去表演,還要對一切守口如瓶。而這個時期的“大眼睛”,已經(jīng)擺在專門的基恩畫廊里銷售,動輒五萬美元起步。
盡管一切榮譽和財富都屬于沃爾特,但真正讓她陷入絕望的,是丈夫日益暴躁的脾氣。稍加不滿,就會用惡毒的語言詛咒她,甚至對家里的小狗動粗。為了保護自己和女兒的安全,瑪格麗特終于在每日的不安和驚慌里,再次提出離婚。此時的沃爾特已經(jīng)不在乎廉恥,他提出:除非今后所有的作品都署他的名字,否則就別想離婚。
這段荒唐的結(jié)合,終于在1965年結(jié)束了。五年后,身心俱疲的瑪格麗特才在電臺節(jié)目中道出真相。她說,“我是這個家里唯一的畫家”。一時間輿論嘩然,而沃爾特則指責她是無稽之談,還誣陷她精神不正常。在兩方各執(zhí)一詞下,法官想到了一個辦法:通過當庭作畫讓二位自證清白。最終,在1986年的庭審中瑪格麗特用35分鐘完成了她的作品,沃爾特則以肩膀酸痛為由,拒絕作畫。一切水落石出。
尾聲
也許瑪格麗特·基恩從未想過,這段婚姻會比第一次更糟糕,痛苦更深邃。當充滿謊言和壓抑的婚姻結(jié)束時,她和大眼睛的故事還在繼續(xù)。勝訴后的她拿回了屬于自己的榮譽,作品也比以往更加陽光;但與此同時,曾經(jīng)哀傷基調(diào)下的深沉也隨之不見,日漸淪為普通的裝飾畫??蛇@也許就是真實的人生:它并不是單純的女性覺醒,從此一片坦途的劇本。它是多維的、復雜的,有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