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
中國市場的流動性有其特色,這一特色與投資者的不成熟、與內幕交易相結合,中國政府救市不會讓市場更不市場,只不過是把原本就扭曲的市場的本來面目,暴露給市場。曝光,是最好的殺菌劑。救市,是必然選擇。
《經濟學人》雜志8月底的文章把中國的救市行為形容為“糟糕透頂、斷斷續(xù)續(xù)”。而在7月份的文章中,明確“盡管A股近期大幅震蕩,但主要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仍安然無虞”,“受損最大的人往往叫得最兇,不幸的是,監(jiān)管機構再次屈服于壓力,并采取了不適當?shù)木仁写胧薄?/p>
不止《經濟學人》,包括國內外很多機構與學者都對救市提出了質疑。瑞銀新興市場首席投資官馬里斯卡爾8月28日表示,中國政府和監(jiān)管機構很可能沒有必要采取太強烈的手段來支撐股市和刺激經濟,因為兩者情況其實并不是特別差。7月底,彭博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消息透露,IMF敦促中國最終退出為遏制股市市值被抹掉的跌勢而采取的救市措施。
中國有必要在市場極端恐懼時,讓市場恢復正常。
持中國沒必要救市觀點的人,認為股市下跌對于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沒多大影響,他們以成熟市場的心態(tài)面對中國市場,不是對于中國的實際情況一知半解,就是隔岸觀火,因為中國風險沒有從肌體上傳導給全球。
樂觀者認為,持末日理論的人們擔心過頭了,遠比股市重要的樓市,在過去幾個月里,房價和交易量都很健康。如果最壞的情況發(fā)生了,央行有足夠的政策寬松空間。在7月底,央行下調利率后,一年期利率仍舊保持在4.6%。經濟增速放緩,但即使按最保守估計,今年只增長5%,中國帶給世界總產出的增長,也會比2007年中國公布的14%要多。
并且,A股市場并未危及中國的金融穩(wěn)定,它尚未給主要金融機構帶來大麻煩。券商仍然安然無虞,盡管他們通過融資交易和賣空機制向投資者釋放2萬億元資金。
還有人擔心,中國政府救市會損傷市場的自由度,好不容易取得的市場化成果由于救市而回到老路。
這樣的擔心并非毫無根據(jù),但對中國經濟與房地產的樂觀,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樂觀,恐怕是不太了解中國國情所致,他們有必要跟制造業(yè)主和民間金融業(yè)者多交流。
6月19日,到電視臺做節(jié)目,外面一個券商朋友在開電話會議,這邊在直播,那邊電話里聲嘶力竭、緊張萬分:對,必須要救市,已經影響到融資保證金了,接下去就是銀行,非常時刻,必須要救……
這就是當時的真實情況,股票市場下挫影響配資融資盤平倉,風險傳導到券商、基金、銀行,不救市大家一起溺亡。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從6月15日至7月6日,滬深兩市共有878只股票跌幅超過50%,其中52只股票跌幅超過60%,融資盤面臨非常大的平倉壓力,一旦大面積平倉將形成負面反饋效應。根據(jù)測算,截至8月25日收盤,共有221.99億股跌破理論警戒線,參考市值達4928.46億元,涉及上市公司395家。其中,有142.34億股已跌破理論平倉線,參考市值達3224.3億元。這是火燒連營的過程。
A股市場比較極端,內部傳導極為迅速,雖然管制嚴厲,但管制效率不高,境內的企業(yè)家很少會否認,事實上,他們更害怕諸如美國這樣的監(jiān)管,平時靠個人信用,一旦違規(guī)絕不輕饒。
局部市場出現(xiàn)風險,迅速傳遍金融全身。股市上升時,不僅基金、券商、銀行想方設法增加股市的資產配比,民間資金也瘋狂進入股市,通過場外市場等各種方式進行,本質上跟民間資金追逐高利貸沒有太大區(qū)別,造成整體杠桿高企,很大一部分在監(jiān)管之外。一旦市場下跌,迅速出現(xiàn)多米諾骨牌效應。
表面上看來,中國金融業(yè)一切很好。2015年度央行金融穩(wěn)定壓力測試顯示,銀行體系對信用風險的抗沖擊能力較強。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結果表明,在壓力沖擊下各商業(yè)銀行的流動性比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輕度、中度和重度沖擊下,分別有1家、2家和4家銀行的流動性比例不滿足監(jiān)管要求。不過,記性好的人會記得,2013年6月20日,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一度摸高14%,缺少資金的銀行瘋狂地拋券換錢,什么債券流動性強拋什么,銀行尚且如此,缺少監(jiān)管的金融機構之瘋狂可以想象。
從地方政府與行業(yè)來說,在溫州等地產業(yè)轉型時,在鋼鐵等行業(yè)轉型時,由于不良率上升與抽貸結合,導致當?shù)匦刨J市場凍結,某個行業(yè)凍結,由政府出面增信。如果當?shù)厥莻€獨立經濟體,金融危機估計已經爆發(fā)了。
中國市場的流動性有其特色,這一特色與投資者的不成熟、與內幕交易相結合,中國政府救市不會讓市場更不市場,只不過是把原本就扭曲的市場的本來面目,暴露給市場。曝光,是最好的殺菌劑。救市,是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