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肢端惡性黑素瘤一例

2015-12-23 00:56:46晉紅中孫秋寧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15年2期
關鍵詞:紅褐色黑素瘤肢端

李 蕓, 晉紅中, 孫秋寧, 方 凱

臨床資料

患者,男,51 歲。主因右足部散在結節(jié)、腫物半年,于2013 年12 月21 日就診。半年前,左足內(nèi)側(cè)外傷后皮膚感染,患者未予以重視。后感染部位出現(xiàn)粟粒大小的褐色丘疹,自覺無痛癢,逐漸增大,生長速度較快;2 個月前部分丘疹增大至直徑為1 cm的結節(jié),周圍散在粟粒大小的褐色丘疹,無不適;1個月前患者出現(xiàn)納差、反酸、腹脹、便秘等不適感覺,體重1 個月內(nèi)下降5 kg。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可,無發(fā)熱、蒼白及黃疸;腹部觸診正常,肝肋下未及;右側(cè)腹股溝可捫及鵝蛋大小的淋巴結,質(zhì)韌,無壓痛,活動度不佳。皮膚科情況:右側(cè)足踝內(nèi)側(cè)可見一直徑為2 cm 大小的淡紅褐色結節(jié),邊界不規(guī)則,其上可見紅褐色痂皮,周圍皮膚散在分布粟粒至綠豆大小的紅褐色丘疹,質(zhì)韌(圖1)。實驗室檢查:血、尿、糞常規(guī)正常。血清乳酸脫氫酶(LDH)17.2 μmol/(s·L)[0 ~5.0 μmol/(s·L)],超敏C-反應蛋白(hsCRP)15.10 mg/L(≤10 mg/L),肝腎功能及血脂正常。腫瘤標志物:鱗狀細胞癌抗原、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組織多肽抗原、細胞角蛋白19 片段Cyfra 均正常。血涂片正常。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12.3 pg/ml。幽門螺桿菌(+)。右足踝內(nèi)側(cè)紅褐色結節(jié)處取組織細菌及真菌培養(yǎng):可見糞腸球菌、鮑曼不動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生長,未見真菌生長。胸部X 線片未見明顯異常。腹部B 超示肝囊腫,肝臟多發(fā)中強回聲團,示血管瘤。CT 示肝內(nèi)多個結節(jié)樣稍低密度影,部分邊緣模糊。肝多個占位性病變,考慮轉(zhuǎn)移瘤可能性大。手術取腹股溝淋巴結活檢可見異形腫瘤細胞。取足踝部紅褐色結節(jié)行組織病理示:顯著角化過度,表皮增生,表皮內(nèi)大量大小和形態(tài)有明顯異形的腫瘤細胞,細胞呈圓形或梭形,可見病理性核絲分裂,異形性黑素細胞胞質(zhì)內(nèi)有較多色素顆粒,基底層色素增加;真皮血管擴張,真皮內(nèi)亦見大量腫瘤細胞(圖2)。免疫組化染色 示HMB45(+++),S-100 蛋 白(+++),Melan-A(+++),AE1/AE3(+++),CD31(+),CD34(+),vimentin(+++)(圖3)。診斷:肢端惡性黑素瘤Ⅳ級(伴LDH 升高的遠處轉(zhuǎn)移)?;颊叻艞壷委煟? 個月后死亡。

圖1 肢端惡性黑素瘤患者右足踝內(nèi)側(cè)皮損

圖2 肢端惡性黑素瘤患者足部皮損組織病理(HE染色)

圖3 肢端惡性黑素瘤患者足部皮損免疫組化(SP法I染色 ×400)

討論

惡性黑素瘤(melanoma,MM)是一種黑素細胞的高度惡性腫瘤,其診斷主要靠組織病理檢查。由于MM 的惡性程度高、易復發(fā)和轉(zhuǎn)移,預后較差,因此探索針對MM 診斷的早期、敏感、特異的指標尤為重要。2004 年提出“ABCDE”早期診斷方法,從對稱性、邊界、顏色、直徑及病程等五個方面診斷MM,特異度可達100%[1]。MM 的轉(zhuǎn)移擴散極為常見,轉(zhuǎn)移部位和LDH 升高水平可作為晚期MM 患者的預后指標。發(fā)生肺外臟器轉(zhuǎn)移或具有較高血清LDH 者預后最差[2]。根據(jù)本例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淋巴結活檢、皮損組織病理及免疫組化檢查,考慮肢端MM Ⅳ級(伴LDH 升高的遠處轉(zhuǎn)移)。該例患者血清中LDH 升高,提示預后極差。在MM 的治療過程中,控制腫瘤侵襲和轉(zhuǎn)移是關鍵。對于轉(zhuǎn)移性MM,除了早期手術切除外,細胞毒性化療、生物免疫治療等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隨著大量的治療靶點被研究和開發(fā),免疫治療已用于晚期MM 的治療,如IL-2,BRAF 抑制劑,T 淋巴細胞抑制等[2]。

MM 的發(fā)生多與局部外傷、反復刺激、有MM 家族史、先天性巨痣有關[3]。1913 年Gaskill 首次報道因穿靴摩擦、反復外傷引起的MM。相關病例對照試驗也已證實外傷是肢端MM 的獨立風險因素,且長期反復外傷與MM 發(fā)病之間的關系反應了劑量-效應關系

[3]。這種作用機制可能與創(chuàng)傷愈合時細胞因子的釋放或刺激微血管致腫瘤細胞的轉(zhuǎn)移有關[4]。本例患者外傷后局部感染經(jīng)久不愈,逐漸出現(xiàn)體重下降及MM 發(fā)生,支持反復外傷引起MM 的觀點。長期的擠壓不僅能影響肢端MM 的發(fā)生而且還影響其擴散方式。相關文獻報道MM 可沿著與鞋面摩擦的足前部種植于鄰近部位,呈線狀分布[5]。

[1] Abbasi NR, Shaw HM, Rigel DS, et al. Early diagnosis of cutaneous melanoma: revisiting the ABCD criteria [J]. JAMA, 2004, 292(22): 2771-2776.

[2] 敖俊紅, 楊蓉婭. 轉(zhuǎn)移性黑素瘤的治療選擇 [J].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13, 6(4):219-223.

[3] Durbec F, Martin L, Derancourt C, et al. Melanoma of the hand and foot: epidemiological, prognostic and genetic features. A systematic review [J]. Br J Dermatol, 2012, 166(4):727-739.

[4] Lesage C, Journet-Tollhupp J, Bernard P, et al. [Post-traumatic acral melanoma: an underestimated reality? [J]. Ann Dermatol Venereol, 2012, 139(11):727-731.

[5] Jung HJ, Kweon SS, Lee JB, et al. A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177 acral melanomas in Koreans: relevance of spreading pattern and physical stress [J]. JAMA Dermatol, 2013, 149(11):1281-1288.

猜你喜歡
紅褐色黑素瘤肢端
肢端肥大癥并發(fā)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
肢端肥大癥患者糖代謝異常和相關指標分析
肢端肥大癥與高血壓
三頭奶牛
兒童黑素瘤診斷進展
林間萌寵紅松鼠
山澗野杏花
牡丹(2015年6期)2015-05-30 10:48:04
黑素瘤前哨淋巴結活檢與淋巴結觀察的最終對照研究報告
聯(lián)合療法治愈連續(xù)性肢端皮炎一例
息肉樣黑素瘤一例
获嘉县| 盈江县| 长治市| 西和县| 罗甸县| 临颍县| 博客| 永春县| 青冈县| 金秀| 库伦旗| 浪卡子县| 高州市| 唐山市| 漳浦县| 登封市| 微山县| 旌德县| 萝北县| 峨边| 平南县| 西华县| 枣强县| 景宁| 香港| 哈密市| 志丹县| 壤塘县| 杭州市| 嘉义县| 双桥区| 阜南县| 古浪县| 铅山县| 舟曲县| 红桥区| 讷河市| 苍南县| 将乐县| 西丰县| 永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