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 干
八〇后在行動
⊙ 文/王 干
王 干: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有《王干隨筆選》《王蒙王干對話錄》《世紀末的突圍》《廢墟之花》《南方的文體》《靜夜思》《潛伏我們周圍的》《潛京十年》等學術專著、評論集、散文集。
八〇后作家是文壇持續(xù)發(fā)酵的一個話題。韓寒、郭敬明在本世紀初帶來的旋風沖擊了文壇的很多領域,如今他們在影視圈里去折騰了,而新一代的八〇后作家悄然生長。他們以不同于韓寒、郭敬明的行事方式在文壇低調地展示著自己的實力,馬金蓮、于一爽、甫躍輝、周李立、王威廉、孫頻、朱個、文珍、宋小詞、張怡微、陳幻、馬小淘、鄭小驢、蔡東、陳崇正、霍艷、手指、小昌等人,以各自不同的風格出現在大大小小的刊物上,漸漸成為文壇的主力軍。
《青年文學》是青年作家的出發(fā)地、成長地,開辟這個欄目讓我主持,是因為我作為《青年文學》的老作者,也是從青年過來的。如今年輕一代的作家們在成長,我有義務去添薪續(xù)火。同時我也是老編輯,同一代代青年作家打過交道,常常在青澀之中讀出他們的成熟氣息。其實,對我來說,也是防止自己老化的有效措施,青年身上的活力是文學的生命力之所在。
北京不出青年作家久矣。
這一期推出的于一爽,是北京的青年作家。北京的青年作家一出山總是能夠驚動文壇,當年阿城、張辛欣、徐星、劉索拉等都是一鳴驚人,后來的劉恒、王朔也曾了得,之后的七〇后作家還出過丁天。八〇后的呢?雖然居住在北京的不少,但北京地產的京味卻一個也沒有。這一回于一爽帶著一身的京味兒和張辛欣、劉索拉那般的豪氣及逼人的才氣來了,她的小說雖然說不上驚世駭俗,但也不拘一格。她的《每一個混蛋都很悲傷》等小說,讓文壇刮目相看。畢業(yè)于電影學院編劇系又在知名網站當文化版副主編的她,委實在小說里灌注了新的元素。那些閃耀的鏡頭和斷裂感,是場面化的敘事;而北京人與生俱來的反諷語感,在攪拌了網絡的熱元素之后,呈現出來的于式敘述流,確實新鮮而不沉悶。
此次推出的兩個短篇,《十年》和《酒店》都很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十年》,寫了人生交錯中對美好事物的挽留。《酒店》讓我想起英國作家福特的短篇小說《石泉城》中兩人在酒店里面的情節(jié),那篇小說的轉折發(fā)生在汽車酒店;酒店聚合情人帶來快樂,但沒有安定感導致女主人公決定離去。于一爽在敘述中保持著那種平淡冷靜的口吻,淡化了性別意識形態(tài)的男權主義和女權主義,保持高度中立甚至中性的敘述品格,是值得關注的小說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