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坤
據我了解,從古到今人們在理解、品味古詩詞時有著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譯詩來解說內容,用描述來表現(xiàn)詩境,用抒情來表達感受,用闡釋來點示深意,用吟誦來傳情達意,用評說來賞析美點??傊藗冃蕾p詩詞的著眼點是詩情畫意。
那么,初中階段我們應該如何進行古詩詞閱讀教學呢?《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對閱讀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薄罢b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币_到以上要求,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個人認為閱讀教學必須具有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原始閱讀,產生原始理解。
原始閱讀,就是學生自主嘗試,親歷實踐,對文本產生原始的理解。原始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開始,我們要給學生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原原本本的閱讀。這個層次,只要求學生理解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文章最直白的表述。原始閱讀要關注的是文中的事實和細節(jié),需要學習和記憶的東西,產生原始理解——最淺層的理解。
古詩詞的原始閱讀要求是學生能借助于頁下注釋、工具書等讀通詩詞,知道詩詞的大概意思,產生第一感受,并能提出自己的疑問。這些是進行閱讀教學的起點和依據,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后續(xù)理解。
在原始閱讀之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和學生、老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以便充分了解原始閱讀的整體情況。根據學生的原始閱讀和原始理解情況,教師可對本次閱讀教學的目標、后續(xù)閱讀的教學主題、教學切入點等作進一步的調整和準備。
第二層次是后續(xù)閱讀,產生基本理解。
后續(xù)閱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過程,是閱讀的深化,是教學的關鍵階段,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通過對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觀點或陳述內容的接受、領會性反應,在情感上達到了與作者及文本深刻而全面的交融——基本理解。這里的基本理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從文本客觀面貌中找到客觀依據,二是長期以來廣大讀者(專家)達成的高度共識。
在古詩詞的后續(xù)閱讀中,教師可帶領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鑒賞和品味:
抓“疑”點。孔子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課堂教學要在生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層層深入。抓“疑”點就是要將學生的閱讀與質疑、思考、交流和感悟等有機結合,獲取知識,產生體驗,形成能力。我們引導學生質疑關鍵要做到三點:一是要給學生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質疑習慣,三是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
抓“美”點。古詩詞大多描繪了景物,這就要求我們要抓住古詩詞景物的“美”點,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詩詞中所描繪的畫面,將學生的讀與思考、理解和想象有機結合,揣摩詞句精妙,使教材、教師和學生三位一體,產生共鳴。如教學馬致遠的《秋思》時,我們要讓學生進入到文本中,扣住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意象,想象蕭瑟、蒼涼的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
抓“情”點。“詩言志”“詩緣情”“詩歌合為事而作”,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傳達情感的活動,主要是“以情動人”。古詩詞大多傾注了作者的情感。這就要求我們要抓住古詩詞中的動“情”點,引導學生開展與文本和作者對話,根據詩詞創(chuàng)設的意境來感受文本中的形象和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如《泊秦淮》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歌曲靡靡,牽出“不知亡國恨”,學生要對話的不是歌女,而是聽歌的豪紳權貴;要對話的是作者為何寫“商女不知亡國恨”。經過對話,學生不難理解作者是由“亡國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調,借陳后主之詩,鞭笞權貴的荒淫,含蓄而深沉。
總的來說,原始閱讀到后續(xù)閱讀,原始理解到基本理解的分層次閱讀教學,不但層次鮮明,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關注了學生主體,而且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學理上的支撐(依據),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有效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