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武鐵路新型60000系車
日本東武鐵路的野田線連接埼玉市與千葉縣船橋市,是東京首都圈環(huán)線的一部分,與多條線路接軌,近年引入了以50000系車為基礎的60000系新型列車。
用于日本東武鐵路野田線的新型60000系列車由3動3拖6輛車編組而成,即T C1+M1+M2+T+M3+TC2,見圖1。
圖1 列車編組(單位:mm)
基本性能參數為:最高速度120 km/h,加速度0.62 m/s2,常用減速度0.97 m/s2,緊急制動減速度1.25 m/s2。
列車頭部采用不噴漆鋁材的基色,正面和車肩配藍色,車門兩側有黃綠縱條,列車外形見圖2。
圖2 列車外形
該車與5000系車的車體相同,內飾的側墻以木色為主,側窗用防熱防紫外線的玻璃,設全玻璃貫通門。
車體采用輕型雙層鋁合金結構,攪拌摩擦焊接(FSW)成型,焊接精度高。車體隔音性好,車內環(huán)境舒適。
因為站臺高度降低,地板面高度降為1 125 mm。改進了車內座椅空間布置,使其出入方便,單人座椅寬460 m m。站立扶桿采用新設計的圓弧形扶桿。優(yōu)先席座椅為黃色,其車內環(huán)境見圖3。
圖3 車內(優(yōu)先席區(qū)域)
室內照明采用LED燈??赏ㄟ^司機操作更換100%、50%、25%亮燈條件。
為提高對通勤、通學旅客的服務,各車輛天花板處安裝了Wifi接入點(AP)及計算機插座,改善互聯網環(huán)境。
非貫通式司機室操作臺整體為灰色,司機操作臺配置T形單手柄主控制器,正面設置2臺液晶顯示器(LCD),左側配置速度計、壓力計、長坡道顯示器等,右側設置車輛信息控制系統(tǒng)監(jiān)控顯示器(圖4)。
圖4 司機室操作臺
4.1 轉向架
轉向架構架為4面鋼板焊接結構,無搖枕轉向架見圖5,采用Z形拉桿傳遞車體牽引力。
圖5 轉向架
基礎制動裝置設置在M車,T車轉向架設有單獨制動,以達到制動快和重量輕的目的。
空氣彈簧前后柔軟、左右較硬,使列車通過曲線時轉向架偏移減小,同時減小了小曲線半徑上的橫向壓力。
在側梁外側設置荷重差壓閥,提高了可維修性。
采用波狀輪輻車輪,并安裝隔聲橡膠環(huán),曲線通過時噪聲降低。
為了提高雨天、降雪時粘著性能,安裝了在車輪和鋼軌間自動噴射增粘材料(氧化鋁)的裝置,該裝置安裝在列車頭部第1根車軸處,司機操作臺有手動操作開關,還有空轉、滑行檢測和自動噴射功能。
4.2 受流裝置
采用單臂受電弓,弓頭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CFRP)實現輕量化,減少飛弧和磨損。
為了防止積雪影響升弓,設增壓空氣風缸,可用司機室“強制升弓”開關來操作。
另外,設受電弓升降檢測裝置,其升降狀態(tài)可通過司機室監(jiān)視畫面確認。
4.3 牽引電動機
采用輸出功率165 kW的三相鼠籠封閉型感應牽引電動機,由于采用了密封式,減小了噪聲,也減少了灰塵對電動機內部的影響,提高了省維護性。
4.4 控制裝置
采用脈寬調變(PMW)2級變壓變頻(VVVF)控制裝置,內部設備更小型輕量化,矢量控制使舒適度提高。
采用一直到列車停止的再生制動全電力制動控制方式,再生制動能量回收效率高,省電,制動磨耗量減少。
主回路元件冷卻采用自冷式,主回路切斷采用電磁接觸器型無壓縮空氣斷路開關,減少了維護。
4.5 輔助電源裝置
采用絕緣柵門極晶體管(IGBT)元件的低噪聲靜止逆變器(SIV),容量200 kVA,交流輸出400 V、60 Hz,每編組安裝2臺,提供空壓機和空調電源,裝置比以前更小型化、輕量化。
4.6 電動空氣壓縮機
采用低噪聲、高效率的除濕裝置一體化的標準型螺旋壓縮機,每列車安裝2臺。
4.7 車門裝置
采用電動式車門裝置,各車門設置門控制裝置,按照檢測電機電流,確認門的開關速度,檢測車門的關閉情況,電機關閉控制用較弱關閉力。
另外,在車站停車時,每輛車4扇門,可以只有1扇開,其他3扇關閉,確保車內溫度。
4.8 制動裝置
采用響應性、控制性良好的再生制動,并用數字指令、模擬轉換式全電氣指令方式(附有停車制動、保持制動)。制動系統(tǒng)中分常用制動、緊急制動和停車制動3個系統(tǒng),常用制動主要為再生制動,再生制動不足部分按照電空協(xié)調功能,補充空氣制動。
為了防止車輪打滑,設有車軸壓力調整閥的防滑裝置。
4.9 空調裝置
空調裝置制冷功率58.2 k W(50 000 kcal/h),空調裝置集中安裝在車頂上,4臺壓縮機運轉,采用輸出控制方式,室外通風機低噪聲化。
空調裝置的控制按制冷、采暖、除濕、通風由車輛信息裝置根據車內溫度和濕度、乘客人數以及車外環(huán)境溫度等發(fā)送指令控制。
4.10 旅客導向裝置
車外顯示器采用3色LED顯示器,車內為LCD顯示器。下一站和換乘站導向、線路圖顯示、站臺設施導向均有4種語言顯示。
4.11 車輛信息控制裝置(ATI)
列車上主要安裝的設備(主控制器、制動控制裝置、SIV裝置、空調裝置、門控制裝置、顯示裝置、廣播裝置等)的信息控制,是按照實時監(jiān)視來完成。車輛狀態(tài)監(jiān)視能給維護檢查、檢修提供準確信息,減輕乘務員負擔,在發(fā)生異常時給乘務員提供指導。
該系統(tǒng)采用雙CPU,控制系統(tǒng)、監(jiān)測系統(tǒng)二重傳送方式構成,各種設備的連接采用RS485接口。這樣,接線、車輛內部配線大大減少,設備集約化,減少維修,輕量化。
通過司機操縱臺上的監(jiān)控顯示器,司機能夠掌握各設備狀態(tài),加上收集故障信息,使得應對容易。
司機操縱臺顯示器為12英寸LCD顯示器,設置運行記錄顯示和監(jiān)視顯示2個畫面,畫面可以切換。運行記錄顯示將速度計、壓力計等各顯示燈在一個畫面內顯示。運行記錄設備連接線簡化,減少了司機操縱臺內配線。
4.12 廣播及緊急通報裝置
廣播系統(tǒng)具有音量自動調整功能。在司機室操縱臺設有廣播系統(tǒng)操作器,在列車的一端設有車長操作器,能向車內廣播、車外廣播以及進行乘務員之間聯絡廣播。另外,還增加了導向廣播、換乘廣播、娛樂類廣播、英語廣播等。
緊急通報裝置采用與乘務員對話方式,設置在各車的中部和輪椅區(qū),每輛車設2臺。
4.13 蓄電池
安裝100 V、100 A·h和15 V、30 A·h鎳鎘蓄電池2組,其容量可提供給停電時照明、廣播、列車無線通信、緊急通風裝置等30 min以上電力。
另外,還裝有蓄電池狀態(tài)監(jiān)測裝置,監(jiān)測車輛用蓄電池狀態(tài)(電壓、電流、溫度)以及異常情況和放電容量等,這些信息在車輛信息控制裝置的司機操縱臺上顯示。
4.14 站臺檢測裝置
為了防止乘務員誤操作,將無站臺一側的車門打開,安裝了防止誤開及檢測裝置。在列車頭車上安裝超音波傳感器,可檢測車門有沒有打開。
4.15 LED前照燈
列車前端采用LED照明燈,提高了司機的視認性和設備的可維護性。
新的60000系車相對于5000系車,新采用的設備和系統(tǒng),考慮了環(huán)境要求,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適性,促進了省維修化和降低成本。
袁元豪 編譯
責任編輯 冒一平
201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