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勇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福建 福州350108)
中國民間音樂傳播的新發(fā)展
王曉勇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福建 福州350108)
文章以唱劇《胡漢三》為例,探討花兒在發(fā)展過程中“禁忌”的解體以及現代傳媒的介入對它自身的影響,同時,以此為契機,解析其對中國民間音樂文化傳播的影響。
花兒;傳播方式;《胡漢三》;禁忌;時尚;傳統(tǒng)
花兒作為特有的民族藝術,其生存、發(fā)展與當地人民的繁衍生息密切聯系。花兒以歌詠物,題材涉及男女戀愛、詠史敘事等,傳播范圍廣,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在這里多民族雜居,文化紛雜,因此在傳播的過程中受到各種道德禁忌和民族禁忌的制約,一直游離在主流文化的邊緣。現在,各種新媒介的攝入、禁忌的解體無疑都影響著花兒向外界的傳播。
花兒是信奉中原儒學、中原佛教、道教,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的九個民族用漢語演唱的一種文學藝術品種,在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蘭文化為背景的大視野中,花兒因為表現情愛的體裁較多,在語言上受到較多的限制。一方面是花兒中有著許多關于兩性關系、性愛暗示的語言,另外一方面是唱花兒也是禁忌的行為。
在它的語言即內容成為禁忌之后,它的行為本身也成為禁忌?!坝袝r候言語因為語言(音素)的緣故,本身成為禁忌,如果真的在言語和行為之間有因果關聯的話,也不是行為禁忌導致言語禁忌,而是言語禁忌導致行為禁忌?!盵1]這種禁忌作用于演唱者和聽眾,會形成一種社會心理,在打破禁忌的時候,會對這種社會心理即所謂的社會安定造成破壞。
花兒和民間小戲、江南小曲不同,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正常狀態(tài)下不能夠演唱,只有在特定的語境下,類似于祭祀、廟會等時空中狂歡,因此它既不能歸屬于民間小曲,也不能躋身于神歌、祭語之中。在模棱兩可間處于神秘狀態(tài),人們對不能完全區(qū)分、含糊不清的事物有禁忌心理?!霸谌祟愇幕畹氖浪仔院蜕袷バ缘膬蓚€范疇中,花兒身處兩種狀態(tài)的過度維度,即特納等人著名的閥限時期。”[2]所以花兒很容易成為人們在正常狀態(tài)下比較避諱的符號,它的過渡性矛盾和模糊性分類是它構成社會禁忌的另一個原因。
花兒的主要題材是表達愛情(包括性),注定不能夠登上大雅之堂,堂而皇之地表達自我的情感,基于此花兒在演唱時被賦予禁忌,就得考慮社會倫理、長幼班輩,不僅不能在家里唱,也不能在村子里唱,以前有句諺語“花兒不進家,進家人笑話”。據說過去在西寧至蘭州這條路上,村莊路旁大樹上常掛著一個羊頭,以示路人要是在這里唱了花兒的話,便要罰你一只羊。
花兒只能在田間樹林,河邊荒野唱。在野外唱花兒也有禁忌,父母在跟前子女不能唱,兄弟在跟前姐妹不能唱,姐妹在跟前兄弟不能唱。1936年陳賡亞在《西北視察記》中說,在青海漢、藏雜居的白馬寺,各茶肆、面點都貼有村規(guī),其中規(guī)定:“無論居民行人,若在近村唱歌曲者,執(zhí)打柳鞭一百二十下”[3]。
現在花兒的傳播基本打破了原有的禁忌,除了花兒會以外,還是當地人們娛樂競技的語言,并且受到政府的保護,在專業(yè)院校有相關課程安排,有優(yōu)秀的表演家、傳承人,還有專業(yè)的演藝公司。禁忌的解體直接導致現代傳媒的強勢介入,用現代社會的語言詮釋傳統(tǒng)藝術的意義,在程世忠主演的青?;▋簩Τ獎 逗鷿h三》中,無論是村莊、田間還是城市、電視都有花兒的身影,主人公胡漢三用詼諧的語言表達對生活的認知。
傳播學的發(fā)展,使人們認識到人與文化的關系,人創(chuàng)造了文化,文化又創(chuàng)造著人。人生活在文化語境中,文化又以各種方式改變著我們。“媒介文化把傳播和文化凝聚成一個動力學過程,將每一個人裹挾其中,于是,媒介文化變成我們當代日常生活的儀式和景觀?!盵4]勞動者生產了這一藝術品種,這一藝術又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人們創(chuàng)作花兒的同時,還進行著傳播事業(yè),每個人帶著花兒的語言,用演唱的行為,去介入和影響他者的世界,從而形成了花兒的原始人際傳播方式。
花兒在漫長的時間里,都是通過口傳的方式發(fā)展,山間的花兒會,田間的花兒娛樂是它的主要傳播方式?!坝捎凇▋骸膫鞑]有大眾媒介的介入,其傳播以人際傳播為主,其傳者很大程度上是作為媒介來傳播負載其上的‘花兒’信息的”。[5]
花兒是聽覺藝術,是人們通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體驗、分析,得到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主觀意識再進行創(chuàng)作、構思,最后將抽象的觀念用物質材料反映出來。由于它的物質材料是聲音,所以在其產生伊始,就發(fā)生著自主性質的傳播,聲音生產和聲音傳播在時間上是相繼的,在空間上是并存的?;▋菏蔷艂€民族的共同文化,所以受這九個民族的生產方式的影響,在以農業(yè)活動為主的民族,花兒主要是內部交流和創(chuàng)作,是花兒的主要繼承者和傳播者。
人際傳播的過程為原始創(chuàng)作提供更多的機會,音影錄制鏈、電視影像鏈、互聯網鏈是由專門的生產個體通過各種技術把藝術變成產品?!逗鷿h三》是由胡漢三表演團隊通過導演、編排、攝影、剪輯、出版等環(huán)節(jié)生產出的產品,傳播給受眾不再是人際交流中的口頭傳播,更多的使用音影錄制鏈。以往的產品更多是演唱,傳播的是聲音,《胡漢三》傳播的是花兒的形象,用表演表達事件,有事件描寫、心理描寫、環(huán)境描寫,用電影的敘事手段編排了一部有聲有色的對唱劇,現代傳媒風暴帶來更多的信息,某個信息想要生存需要創(chuàng)新。胡漢三工作室推出《胡漢三》系列,一是做宣傳工作,二是提供了一條受眾喜歡的生產道路。
通過對青?;▋呵榫皠 逗鷿h三》的分析,現代新傳媒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可見一斑。在傳統(tǒng)遭遇現代的當下,似乎唯有變才是生存之道。就像是精神反作用于物質一樣,音樂藝術亦是如此。從整體上而言,新傳媒對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從傳承方式上而言,主要從以前依賴于口傳心授向專業(yè)的教授進行了轉變,出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以及更好的傳承目的,眾多傳統(tǒng)藝術已經成立比較專業(yè)的團體,或者依托高校,進行了一種專業(yè)化的教學,部分高校還開設了諸如“非物質文化傳承專業(yè)”等,從傳承方式上有了一個突出的變化。
其次,從文化語境上,青?;▋菏且环N傳統(tǒng)的傳情民歌,是男女青年為了相互示愛而即興演唱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種文化功能都沒有消失,花兒發(fā)展也是基于這種文化語境而成長的。但在今天,這種傳統(tǒng)的文化語境似乎已經不復存在,花兒的演唱似乎已經不具有這種“戀愛”功能?;▋焊嗟氖潜挥脕碇幐枭?,被拿來作為商業(yè)演出等。
再次,表演形式上的變化。以前花兒都是在生活的田間、地頭等任意場合,慣用二人對唱的對話式演唱,生活氣息和鄉(xiāng)土味比較濃,而現在更多是舞臺式的演出。
最后,是表演心理的變化?;▋旱难莩獜纳罨膱鼍耙幌伦淤x予了商業(yè)化和市場化因素,使得原來花兒演唱者心理發(fā)生了驟然的變化,如同明清小曲市井化以后發(fā)生全面變化一樣,隨著表演者的心理變化,會將其進行一定改造,使其更加適應消費文化,今天我們去了青海,發(fā)現大街小巷有許多花兒演藝吧,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禁忌的消失到新傳媒的發(fā)展對花兒的影響不難看出,任何藝術形式都會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物質生活的發(fā)展而變遷。這便是藝術史發(fā)展的動力源泉所在,其中的規(guī)律性自然可以被利用,這種歷史使然的變化斷然會改變藝術的發(fā)展,為此,不必過多的言及其好壞,只要循規(guī)律加以引導和利用,傳統(tǒng)文化方可在時過境遷依然為我所用。
[1]史宗·20世紀西方宗教人類學論文選[C].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5:333.
[2]劉永紅·禁忌與狂歡——淺談“花兒”的文化特征與社會功能[J].青海民族研究.2006(1):43.
[3]李青·回族民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
[4](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3.
[5]朱杰·論西北“花兒”的傳播模式[J].當代傳播,2009(4):44.
[6]曾遂今·關于音樂傳播鏈上的音樂文化產業(yè)思考[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3(1):124.
[7]余斌·淺談現代大眾傳媒對文化的影響[J].電影文學,2009(1):137.
(責任編輯:顏建華)
The New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Music Spread
Wang Xiaoyong
(Music Institut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350108, Fujian, China)
This paper has Take Qinghai flower duet drama “Hu Hansan” for example, to explores the impact of its own “taboo” of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flowers and the modern media involv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it's an opportunity to resolve their Chinese folk music culture propagation.
flowers, modes of transmission, “Hu Hansan”, contraindications, fashion, tradition
2014-11-26
王曉勇(1971.10~),男,福建霞浦人,福建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音樂教育等。
J607
A
1673-9507(2015)02-0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