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燕
2015年11月7日,“字新聞”的創(chuàng)立者王左中右用一個“新”字解釋了這件兩岸關系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靶隆弊稚厦娴钠匆羰恰皒i”+“九”,寓意習近平和馬英九相約新加坡,即當天的“習馬會”。
這一天,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島廳,歷史在這里聚焦。下午三時許,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相向而行,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六百多名記者見證了這一時長超過一分鐘,跨越了66年的“世紀握手”。細心的媒體發(fā)現,這次足有一分多鐘的歷史性握手過程中,兩人不約而同地微轉身,握手環(huán)場,讓酒店大堂的各個方向都能拍攝到兩人握手的正面照片,共同記錄這個歷史性時刻。
隨之,“習馬會”的一些關鍵細節(jié)陸續(xù)披露。
現場布置十分講究,一面黃色巨幅背景,擺設有棕櫚樹和蘭花。
據微信公號“政事兒”了解,采用黃色背景是應大陸方面的要求。習近平、馬英九會面時,兩人多次強調,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采用黃色背景,契合這個主題——兩岸同根。而且,炎黃子孫的母親河是黃河。
至于棕櫚樹和蘭花,棕櫚樹的話語是:和平、希望和勝利。蘭花的花語中外略有不同,中國蘭花的花語是“美好、高潔、賢德”,外國蘭花的花語是“熱烈、友誼、自信”,這些“花語”也非常契合2008年以來兩岸和平發(fā)展的歷程,更寓意了兩岸和平美好的未來。
而微信公號“編前會”則將66家報紙封面聚焦跨越66年握手做了全面呈現,在這些報紙封面中,“先生”“兄弟”“一家人”成為了關鍵詞。
在會面現場的媒體發(fā)回報道稱,習近平、馬英九走入會場落座后、致辭前,習近平微笑詢問:“馬先生,我們可以(開始)了吧”。
正式致辭時,習近平以“尊敬的馬英九先生”開場。約4分半鐘后,他說:“我先講這些,謝謝馬先生,謝謝大家!”
馬英九隨后致辭,也以“習先生”開頭,5分鐘的開場白,他共5次提到“習先生”。
據悉,習近平、馬英九以先生互稱對方,這是雙方之前商定的。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曾介紹說:此次會面雙方以兩岸領導人身份和名義舉行、見面時互稱“先生”,是經雙方商定的。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務實安排,體現了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
習近平在致辭中講道:“兩岸關系66年的發(fā)展歷程表明,不管兩岸同胞經歷多少風雨,有過多長時間的隔絕,沒有任何力量能把我們分開。因為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p>
而馬英九則在致辭中提出維系兩岸和平繁榮現狀的五點主張:第一,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和平現狀;第二,降低敵對狀態(tài),和平處理爭端;第三,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共贏;第四,設置兩岸熱線,處理急要問題;第五,兩岸共同合作,致力振興中華。
跨越66年的握手之后,是習近平和馬英九近一個小時的閉門會談。這一個小時中,他們都直面了哪些難題,也有媒體做了梳理:避免讓制度分歧干擾兩岸合作;從“副職熱線”提升為“正職熱線”;雙方可通過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涉外活動安排;雙方可抓緊商談互設辦事機構;歡迎臺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邀請訪問“要一步步來”。
關于“習馬會”的意義,更是各大媒體解讀的熱點。
華夏經緯網在題為《“習馬會”展現“先生”的破局能力》的文章中這樣寫道:“坦率而言,自2005年連戰(zhàn)訪問大陸展開破冰之旅以來,曾經被廣泛期待的兩岸領導人直接會晤,在馬英九執(zhí)政的尾聲突然以一種最為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成為現實,的確令人意外,但是這也恰恰反映了自習近平主席執(zhí)政以來,中國共產黨新一代執(zhí)政者,敢于破冰的領袖魄力與道路自信?!?/p>
文章還稱,“習馬會”的歷史性成局,絕不僅僅是兩岸關系的里程碑,它還突出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新一代領袖的強烈個性以及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大國的強大破局能力、做局能力。
《新京報》社論也對“習馬會”的歷史性意義做了三重分析:首先在于總結了兩岸交往的歷史經驗,共同書寫了兩岸關系的最大公約數;還在于發(fā)出了臺海事務作為中國內部事務,應當由兩岸中國人共同解決的信號;還在于開辟了兩岸良性互動的新空間。
不過,“習馬會”舉行之時,正值臺灣選舉升溫的敏感時間點。有人認為,“習馬會”旨在影響臺灣的選情走向,這種研判過于狹隘。如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兩岸領導人會面后的記者會所言,大陸不介入臺灣選舉。大陸關心的是推動兩岸關系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看重的是兩岸關系過去66年歷程給人們的啟迪。
當然,“習馬會”的全部意義,還需要時間來釋放,還需要未來去注解。但是,“習馬會”已經定錨了兩岸關系發(fā)展方式和發(fā)展方向。未來無論臺島政情如何變化,都需要考量,是遵循過去7年已經得到驗證的和平發(fā)展之路還是改弦易轍,更有利于臺島未來與臺海和平。就此而言,“習馬會”必將產生超越現實政治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