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羚瑋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9)
奧巴馬就職演講中元話語的修辭功能探析
李羚瑋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9)
元話語在語篇中的意義是超越基本話語命題意義之上的,是組織語篇,表明演講者立場,并與受眾建立聯(lián)系的重要手段。奧巴馬就職演講屬于英語政治演講,主要目的是達到勸說的功能。基于對語篇中的元話語的修辭功能分析,闡釋了元話語如何在對語篇構(gòu)建中為達到氣質(zhì)、說理、動情的修辭手段起到積極的作用。
政治性演講;元話語;修辭功能
元話語,作為“話語中的話語”,在言語表達中起到闡釋作者或說話者的態(tài)度,立場,組織語篇,以及與讀者/聽眾互動的功能。任何一種話語形式,都具有兩個層面的意義,基本話語的命題意義與元話語的語篇功能意義。Aristotle曾在《修辭》一書中提到說服的三種手段:氣質(zhì),動情和說理。一個語篇中想要表達一定意義上的修辭功能,遠遠超越基本話語的命題意義,完全是元話語所能達到的功能。一篇政治演說家的講演勢必要通過表達的言語達到一定的政治性目的,往往突顯了政治家的可信度,與聽眾達到共鳴,并讓自己的論點有足夠的可信度。分析一篇政治演講中的元話語所表達出的修辭功能是語篇分析中的一個新視角。
自1959年Harris首次提出元話語的概念,元話語一直是語篇分析與語言教學中研究的熱點。國內(nèi)外學者都致力于研究元話語在寫作和教學中的應用,側(cè)重于研究書面語篇。如國外學者Hyland(1998)在 Persuasion and Context:the Pragmatics of Academic Metadiscourse一文中對學術(shù)語篇中的元話語進行了分析,證明了元話語在組織構(gòu)建語篇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同時促進了作者表達情感,態(tài)度,立場,實現(xiàn)了讀者與作者的交互功能。而在國內(nèi)研究元話語較為突出的學者有成曉光(1997)在其專著《亞言語研究》中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了元話語理論,并將其應用在寫作教學中,結(jié)果證明教授元話語對寫作水平的提高是有效的方法。于建平(2007)在《元話語的語體特征及互動》一文中基于科技論文的語料庫,統(tǒng)計分析了元話語的分布特征以及解釋了元話語的功能和應用規(guī)律。本文將基于奧巴馬就職演講稿,分析在語篇中出現(xiàn)的元話語對于政治家表達政治目的起到的作用以及表達出的修辭功能。
Metadiscourse自Harris提出之日起,大量學者對其定義與分類進行了分析研究,從“亞言語”(成曉光,1997)到“元話語”(李佐文,2001),現(xiàn)以“元話語”這個譯名居多,而對于其定義,目前為止仍沒有統(tǒng)一的界定。Hyland和Tse(2004)提出,元話語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元話語是指組織語篇的功能,廣義上的元話語體現(xiàn)了在語篇中運用的修辭的方法,6結(jié)合語篇結(jié)構(gòu)與語篇意義的作用。因而,元話語是一種在結(jié)構(gòu)上組織語篇,在語義上表達作者/說話者意圖并在功能上與讀者/聽者互動的方法。
而對于元話語的分類,大多數(shù)學者多數(shù)學者都是依據(jù)Halliday的三大元功能劃分的。如Vande Kopple(1985)將元話語劃分為語篇元話語和人際元話語兩大類;認為元話語是連接語篇各層次的主要成分或者是體現(xiàn)讀者和作者之間關(guān)系的詞。Hyland 和Tse(2004)認為元話語應該分為指引讀者讀完整個語篇的交互式元話語和幫助讀者掌握論點的互動式元話語,交互式元話語具體分為邏輯連接語,框架標記語,內(nèi)指標記語,言據(jù)語,語碼注釋語;互動式元話語具體分為模糊限制語,增強語,態(tài)度標記語,關(guān)系標記語,人稱標記語,系統(tǒng)的組建了了人際元話語模式,本文將基于此分類方式,探討元話語在奧巴馬演講語篇中的修辭功能。
元話語本身被定義為“關(guān)于話語的話語”,元話語在語篇中表達的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還起到修辭的作用。修辭的主要目的是勸說,元話語在言語交際中正起到了構(gòu)建關(guān)系,協(xié)商意義的功能,具體表現(xiàn)為塑造說話者的氣質(zhì),立場;協(xié)商意義以達到與受眾之間的情感溝通;傳達論點的可信度以此達到修辭的三種手段:氣質(zhì),動情,說理。
政治性演講是公共演講中的一種,是指一個代表某個黨派或團體的人表達政治立場,傳達政治信息,更重要的是為了得到受眾的支持。從政治演講的內(nèi)容,組織以及傳達上,演講者都要充分準備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以保證受眾能對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在情感上獲得支持。因而,政治演講的主要特點是具有勸說性。奧巴馬的就職演講是其就職總統(tǒng)至關(guān)重要的演講語篇,不僅要框架清晰,條理明確,更要具有親和力和說服力。
(一)氣質(zhì)——建立人格
通過語篇建立演講者的人格微信,是指在語篇構(gòu)建中,演講者需要向受眾重新構(gòu)建自己的人格及可信度,包括個人道德以及受眾所期待的人格因素,這種人格構(gòu)建首先在受眾心理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形象,使得人們愿意主動去接收演講者所傳達的信息,這就做到了勸說過程的第一步——使受眾不排斥并積極主動接受演講者本身。在奧巴馬的就職演講中,模糊限制語,增強語,態(tài)度標記語,關(guān)系標記語等互動式元話語促進了個人人格的塑造。
(1)Sen.McCain fought long and hard in this campaign.And he’s fought even longer and harder for the country that he loves.He has endured sacrifices for America that most of us cannot begin to imagine.
在例(1)中,奧巴馬在演講中表達他對麥凱恩參議員在競選中付出的努力的感謝,增強語“even”的使用使得聽眾明確奧巴馬對于自己所陳述的內(nèi)容抱有確定的態(tài)度,表達他的真心感謝以及對那些支持他的人民的真心實意,恰到好處的贏得聽眾的信賴。同時人稱標記語“most of us”的使用,確立了主體身份構(gòu)建,奧巴馬將自己與聽眾融為一起,讓聽眾覺得演講者一直與他們處于同一陣營當中,體現(xiàn)了他的親和力和可信度。
(2)But above all,I will never forget who this victory truly belongs to.It belongs to you.It belongs to you.
在例(2)中,奧巴馬表明真正的勝利是屬于大家的,增強語“will”的使用表達了他作為一個領(lǐng)導者強調(diào)這一個觀點是他認定的,他認為此刻的勝利不僅僅屬于他自己,更是屬于大家的,樹立了總統(tǒng)應該具有的恩澤天下,普天同慶的胸襟。
(二)說理——建立可信度
“曉之以理”即是說明要用舉例子的方式引導聽眾共同推理到想要表達的論點上,以讓受眾意識到這個論點不是被強加在自己意識中的,而是自然推理所得到的。那么這就要求演講者要具有高度的邏輯性和縝密性,利用感染力強的真實例子與聽眾站在同一立場上,進而通過引導聽眾參加推理過程,使得聽眾自然而然的得出演講者想要表達的論點。在奧巴馬的就職演講中,邏輯連接語,框架標記語,言據(jù)語,內(nèi)指標記語等交互式元話語在增強語篇的邏輯性起到積極的作用。
(3)And I would not be standing here tonight
57without the unyielding support of my best friend for …....And you have earned the new puppy that’s coming with us to the new White House.And while she’s no longer with us,
在例(3)中,邏輯連接語“and”的使用銜接了奧巴馬想要感謝的三個人,清晰明確的陳列了對第一夫人,兩個女兒以及外祖母的愛,并且在提到外祖母的時候,是用“and while”連接,明確的表達了第三個人和前兩者的不同,這種銜接會引起受眾情感的波動,讓他們產(chǎn)生一種與演講者共鳴的感覺,仿佛在表達自己對家庭的那種熱愛,同時這種清晰的邏輯性使得受眾愿意接受下一步的推理。
(4)But above all,I will never forget who this victory truly belongs to.
在例(4)中,奧巴馬談到此刻的勝利真正屬于的是大家,以框架標記語“above all”引文,表達了此刻自己的真正感恩,是所有支持他的人民。這一點作為充分的論據(jù),奧巴馬向大家證明了自己是一個感恩的領(lǐng)袖,也讓受眾推理出這個總統(tǒng)肯為人民謀福利。
(三)動情——建立情感紐帶
“動之以情”是說演講者要熟悉受眾的心理,并善于引導他們的情感變化,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同情心,感染受眾,以達到讓受眾從心底里接受你,了解你,愿意接受你的想法,并與你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受眾在不同情感時所做的判斷是不同的,為達到勸說的目的,奧巴馬在演講中要使用態(tài)度標記語等能夠在情感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的元話語。
(5)So let us summon a new spirit of patriotism,of responsibility,where each of us resolves to pitch in and work harder and look after not only ourselves but each other.Let us remember that,…..we rise or fall as one nation,as one people.
在例(5)中,奧巴馬想要喚起人民的愛國主義,使用了人稱標記語“us”“we”,建立與聽眾的情感紐帶,將聽眾與自己融為一體,拉近距離,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同樣本句中使用的介入標記語祈使句let us更是能夠喚起聽眾的共鳴,引發(fā)其情感上與演講者保持一致。
(6)So tonight,let us ask ourselves— if our children should live to see the next century;if my daughters should be so lucky to live as long as Ann Nixon Cooper,what change will they see?What progress will we have made?
在例(6)中,奧巴馬連續(xù)用了兩個介入性標記語—疑問句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引發(fā)聽眾對問題的思考,拉近與聽眾的距離,并與人稱標記語“we”“they”搭配使用,以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元話語在政治語篇中所體現(xiàn)出的修辭功能,促進了演講者達到演講的目的,成功的宣揚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以及塑造了良好的個人形象,并得到了受眾的大力支持。本文通過對奧巴馬就職演講語篇的分析,研究了語篇中使用元話語的功能,表明了此政治演講語篇中的構(gòu)建思路:奧巴馬通過使用元話語組織語篇,使得語篇具有良好的邏輯性,從而引導受眾按著自己的思路來理解語篇的意圖,其次,奧巴馬使用強調(diào)語來表達一位總統(tǒng)所應該體現(xiàn)的自信,果斷的形象,良好地樹立自己的人格魅力,給受眾們留下了他們想要的總統(tǒng)形象;最后,他使用了人稱標記語與態(tài)度標記語以拉近與受眾的距離,起到情感上的共鳴。元話語的修辭功能在語篇中的構(gòu)建成功了達到了言語表達的目的,突出了政治意圖。
[1]Aristotle.Rhetoric(W.Rhys.Roberts,Trans.)[M].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1954.
[2]Hyland,K.Persuasion and Context:the Pragmatics of Academic Metadiscours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8,(30).
[3]Hyland,K.&Tse,P.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a reappraisal[J].Applied Linguistics,2004,(25/2).
[4]Vande Kopple.W.J.Some Explan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 [J].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1985,(36).
[5]成曉光.亞言語研究[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6]于建平.元話語的語體特征及互動 [J].中國科技翻譯,2007,(4).
(責任編輯:卓 如)
H315
A
1671-802X(2015)06-0056-03
2015-10-23
李羚瑋(1990-),女,山東萊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教學。E-mail:5165934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