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阿志最近有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他一直置身其中的教室,竟然是一個叢林。 這個叢林對阿志來說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他甚至可以仔細地描述叢林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
叢林中最顯眼的是高大的喬木。 阿志把前兩排的幾個總是名列前茅的同學叫做“喬木”,倒不是因為他們身材高大,而是因為他們?nèi)鐔棠疽话悖梢韵硎艿阶疃嗟年柟庥曷丁?搶著回答問題的是他們,常受到老師表揚的是他們,得獎學金的也是他們。 要說不眼紅,阿志自己都不信。 但人家的成績就是好,不由得你不服氣。 可“木秀于林”未必都是好事,也許因為承載了師長們太多的期望,他們面對分數(shù)時便少了幾分平常心。 阿志就曾看到他們中的一個在某次考試前緊張得嘔吐不止。 有什么辦法呢,誰讓他們是喬木!
叢林中自然也有低矮的灌木。 在阿志看來,坐在第三排墻邊的那個女孩兒,便是一株灌木。 坐在這種位置,不像前兩排同學離老師那么近,也不像中間同學能得到老師更多的目光。 女孩兒很勤奮,但是并不聰明,人也沉默寡言,因此很少引人注意,就像喬木陰影下的矮小灌木。 偶爾,她也會考進前十名,但別人會以為那是運氣。 其實阿志很想說,矮小的灌木經(jīng)過努力,也會綻放出鮮花。 但女孩兒如曇花一現(xiàn)后又重歸于寂靜,于是阿志放棄了這幼稚的想法。 每次換座位時,阿志總是主動幫女孩兒搬桌子,女孩兒便回他一個含在嗓子里的“謝謝”。 阿志沒別的意思,他只想讓女孩兒知道:即使是矮小的灌木,也會有人注意,有人喝彩。
叢林的最底層,是苔蘚、小草和落葉,他們大多集中在教室的最后兩排。 盡管阿志不愿這么說,但人人都清楚,坐在最后面的,并不都是因為身高,大多是不思進取自己要求坐在后面的。 在阿志看來,他們并不壞,只是學習不好,可作為一個學生來說,學習不好可謂“罪大惡極”。 他們也知趣,默默地在這叢林的最底層生長,蔓延。
自己是什么呢?是飛鳥嗎?阿志不這樣認為。 同桌林潔也許更像只飛鳥,她家境不錯,聽說她父母已打算送她出國,她在這里上課只是為了補補英語。 林潔可以像鳥兒一樣遠走高飛,阿志卻逃不掉,他必須在這叢林中堅持下去。 阿志的成績也不錯,卻拒絕坐在前排。 他知道自己當不了喬木,也不想當喬木,因為他愛做夢。 他想當蓋茨,于是去學電腦;他想當魯迅,于是經(jīng)常寫作。 老師和家長都不喜歡阿志的夢,他們不明白這孩子為什么不肯安心地讀書。 阿志在各種壓力下周旋著,不求能接著做夢,但求有個偶爾伸伸懶腰的空間。 他覺得自己也許更像一只被逼得四處亂躥的猴子。 為什么是猴子,連阿志自己也不明白,只是想來就有點好笑。
說起這些的時候,阿志一直面帶微笑,他說:“只要是叢林,就一定會有風景!”
? ? ? ? ? ? ? ? ? (指導教師 羅小軍)
? ? ? ? ? ? ? ? ? (責任編輯 曹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