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類生命個體健康成長,實現(xiàn)生命個體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高度轉化。教育者就是以心育心,涵養(yǎng)生命的天使。
學校應該給學生什么?應該給學生人生幸福奠定基礎,生命價值開啟明燈,生活質量預設憧憬。
學校的校長老師應該做些什么?校長、老師應該想大事,做小事。想大事就是不要只盯著我們的課堂,只盯著自己一所學校,應該胸懷天下,把我們的教育和社會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和國家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按照教育規(guī)律辦事,這樣我們再做起事來才不至于墜入應試教育或者是功利主義的泥潭。做小事就是以學生為本,關注個體,重視生活,積極體驗,因材施教,千方百計讓學生愛上學習,形成習慣,終身學習,勇于實踐。
當前教育需要什么?我們的教育急需要回歸于生活,回歸于兒童,回歸于游戲。這是教育規(guī)律的要求,是教育本質的體現(xiàn),是校長、教師職責之所在!
教育回歸于生活,這一觀點是陶行知先生提出來的。當前的教育要回到教育的本源,回歸于生活。因為生活是真實的,是實實在在的,它沒有虛假,它摒棄虛華,它沉靜而有規(guī)律,更為主要的是,每個人最終都要走向生活,服務生活,享受生活。因此,一名好校長,是踏踏實實地做教育,很純粹、很本分地在做事,不張揚、不功利,讓人欽佩。一名好老師,靜下心來教書育人,實實在在做事,拒絕華而不實的課堂,很純粹、很用心、很勤奮、不張揚、不功利的面對我們學生,決不讓教育成為挖掘分數(shù)的機器,升學的工具,謀取職位的階梯,而是豐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載體。這樣的教育就不僅僅是校長教師的需要,而是生活社會的需求,教育就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源源活水。
大社會、大生活本身就是大教育。在當今終身教育與學習化社會日益彰顯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的學校教育給予學習者的不能只是固定不變的知識,而應是在解決生存問題的基礎上,在以人的方式發(fā)展和成長的基礎上,在走出學校之后,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創(chuàng)造社會生活,創(chuàng)造自己與社會美好的未來。
我們的教材來自生活,我們的老師在用好教材的基礎上,再結合生活拓展教材,讓學生學習有用的知識(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樣學生有興趣,學了就能應用,知識就活了,學生就聰明了,我們的國家建設就有人才了。生活就是一本書,讓學生積極體驗,帶著問題走出校門,帶著收獲走進課堂。
我們不追求每個學生都成大才,但我們希望每個學生都很幸福。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最終都是生活的教育。我們讓孩子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積極當好志愿者,既讓他們鍛煉了才干又可以讓他們了解、服務社會。
教育回歸于兒童,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每一個學生就像一粒種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樹的種子,也可能是一個玉米的種子,或許是一個小麥的種子,學校能給這個生命的只有溫度、濕度、養(yǎng)分……要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去引導、積淀,循序漸進地涵養(yǎng),然后根據(jù)他所處的環(huán)境、經(jīng)歷,不斷提高自己的追求,慢慢地尋找適合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的尊嚴,活出自己的精彩。
老師眼里要有學生,我們教學的知識里要有學生,我們設計的教育教學活動要有學生,真正一切為了學生。我們老師校長不妨問問自己,我們的校園文化用語學生聽得懂嗎?我們的班級制度學生理解不?我們的教師會說兒童語言嗎?……所有這些我們教育工作者都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學生所想,說學生所說,有的放矢的引導教育孩子。
我們創(chuàng)設藝術角,展示學生藝術才能。我們在教室內開設了“植物角”、“才藝展示角”、“圖書角”、“美術廣場”等各類藝術區(qū)角,孩子在自己喜愛的區(qū)域內,大膽地用多種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充分展示了每個學生的藝術才能,使孩子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之中。我們創(chuàng)設音樂背景,讓學生在愉悅中生活學習。我們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大課間活動。舉辦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體育節(jié)等系列活動,體音美及科學組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學科競賽及科普、文體活動。我們設計的“快樂教學”,“情境教學”、引進的多媒體教學就是為了這一目的,讓原來沉悶的課堂活躍了,孩子們非常喜歡。老師既是講師,更應是表演者。老師不好當就在于此,他既要走進學生心靈,又要眼望前方。
理解了“教育本質”,我們對學生種種表現(xiàn)也就能夠“接納”了。教育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和灌輸,不再是簡單的技能訓練,而是共同分享智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