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雨飛霜
老味三題
◎不雨飛霜
牛皮塘生產(chǎn)隊隊長萬年青是大隊書記萬春山的堂兄,萬年青愛講直話,萬春山當了大隊書記之后同樣成了土皇帝,全大隊只有萬年青敢當著萬春山的面講萬春山土皇帝幾句直話,而且只有萬年青講的話,萬春山還能聽得進去,因此,萬年青有一個“大直套人”的美稱。
“大直套人”萬年青其實是一個少有的很會做人的生產(chǎn)隊長。
康德仁原來是省人民醫(yī)院的名醫(yī),但因為曾在國民黨軍隊里做過醫(yī)生,“文革”開始以后在清理階級隊伍時,被說成是國民黨的“軍統(tǒng)特務”,一家大小被下放到牛皮塘生產(chǎn)隊監(jiān)督改造。
當時總是講 “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階級斗爭,一抓就靈”,“只有以階級斗爭為綱,才能促進生產(chǎn)的發(fā)展”,因此,“軍統(tǒng)特務”康德仁和牛家灣生產(chǎn)隊的地主分子“唱大胯”一起,經(jīng)常被押上大隊會上接受批斗,以此促進牛頭山大隊生產(chǎn)的大發(fā)展。
但在牛皮塘生產(chǎn)隊,作為隊長的萬年青卻從不為康德仁的難,盡管萬春山多次在大隊會上號召廣大貧下中農(nóng)社員不要去找康德仁看病,說康德仁根本就看不好病,并舉出種種例子說很多人到康德仁那里看病,無病被看成了有病,小病被看成了大病,大病被看成了死病……可是,如果有人找正在勞動中的康德仁去看病,萬年青照樣還是批康德仁的假,因為康德仁完全是義務替人看病,連一根煙都不抽人家的,萬年青便暗中告訴記工員陶自力,康德仁離開田間地頭去病人家里看病時,不要扣他的工分。當年人們在生產(chǎn)隊勞作都是記工分,工分是一家大小分糧吃飯的命根。
早春時節(jié)搞秧田的時候,貧下中農(nóng)社員不怕冷,都是打赤腳下田,康德仁患有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就像牙疼的人一接觸冷水就鉆心般地疼一樣,他的腿腳對冷水也高度敏感,他只好穿著長雨靴下田,這讓家里根本就沒有長雨靴、也舍不得買長雨靴的貧下中農(nóng)社員眼睛紅得冒綠火,很是看不慣,這些人不敢對萬年青講,就以自己“階級覺悟高,對敵斗爭觀念強”為由,直接把問題反映到大隊書記萬春山那里,萬春山聽了,自然十分氣憤,這像什么話呢?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竟然比貧下中農(nóng)社員還有優(yōu)越感!
借開全大隊生產(chǎn)隊隊長會議的機會,萬春山特地把萬年青叫到一邊,以非常嚴肅的口吻質(zhì)問萬年青:“你怎么能允許來接受改造的康德仁穿著雨靴下田?你對階級敵人——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怎么能這樣仁慈?!”
作為堂兄的萬年青抬起頭看了一眼萬春山,也是一臉嚴肅地回答:“對已經(jīng)被打倒的階級敵人,我們除了要好好監(jiān)督他們、改造他們之外,也要講革命的人道主義,康德仁有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的病,能帶病參加勞動,還是服從改造的表現(xiàn),他穿雨靴下田,并沒有影響他的勞動效率和勞動質(zhì)量,更沒有影響其他社員的勞動,有什么不可以呢?!難道一定要讓他打著赤腳倒在田里,甚至死在田里,貧下中農(nóng)社員才會高興嗎?康德仁是一個很好的、也是非常難得的反面教材,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不僅我們大隊只有這一個,聽說全公社也只有這一個,我們要把這個難得的活靶子盡量保留得時間長一點,以便更好地教育青少年一代,讓青少年一代都知道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到底是什么樣的貨色,不然的話,青少年一代就只有到電影里去看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了?!?/p>
聽到這里,萬春山書記也不禁笑了,連連說:“那是,那是,只要康德仁還活在我們牛頭山大隊,青少年一代就都知道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其實就是穿長雨靴的特務!”
生產(chǎn)隊長會議后的第二天,就康德仁穿長雨靴下田勞動的問題,萬年青特地把他對萬春山書記講過的道理在牛皮塘生產(chǎn)隊的社員會上又講了一遍,同時也講了萬春山書記所做的精辟概括——“軍統(tǒng)特務”就是 “穿長雨靴的特務”,用稻草墊著屁股,坐在曬谷坪的三沙地上開會的社員們聽了,不少人笑得滿地打滾。
從此以后,在牛頭山大隊就有了一個“軍統(tǒng)特務”就是“穿長雨靴的特務”的說法,當然也就再沒有人就康德仁的事情到萬春山書記那里打萬年青隊長的小報告了。慢慢地,“軍統(tǒng)特務”就是“穿長雨靴的特務”,又被簡化成“軍統(tǒng)”就是“長統(tǒng)”,社員們也都恭維地把發(fā)明創(chuàng)造權(quán)歸屬于萬春山書記,書記自然欣然接受,社員們甚至發(fā)現(xiàn)從此以后春山書記對康德仁的態(tài)度也有了變化,眼里似乎也多了一份仁慈。
后來,萬春山書記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病了,萬春山的大姐把老母親接到省人民醫(yī)院治了半個月之后,病越發(fā)重了,春山書記只好按醫(yī)院的要求,把老母親接回來準備后事,可是他總是有些不心甘,便偷偷地托堂兄萬年青請康德仁在晚上悄悄地去看了他母親兩次,老人家服了康德仁開的幾劑中藥之后,身體竟然奇跡般地康復了。萬年青抓住機會,又在春山書記面前講了康德仁很多好話,這之后,康德仁就很少被當做階級斗爭的靶子押到大隊會上去接受批斗了。
高原白的滿姑高秀英嫁在戚家山公社的和平大隊石磨山生產(chǎn)隊。
滿姑有三兒一女,滿姑父像莫言的岳父一樣是石匠,他技藝高超,聲名赫赫,在鄰近的望化縣一帶都有名氣,高原白家的麻石豬食槽就是他一錘一錘鑿出來的,一般石匠鑿出來的豬食槽,里面總難免有點凹凸不平,他鑿出來的豬食槽,里面卻光滑圓溜,像磨出來的一樣。滿姑父身材高大,力大無窮,他用一截硬實的圓木串緊一對兩百斤重的石磨,雙手舉起來竟然毫不費力,就像舉兩個大餅一樣地輕松。他說起話來聲若洪鐘,聲震十里之外。他上嘴唇留著一撮黑黝黝、硬扎扎的胡子,人們都說他天生一副武官相,酷似從國民革命軍轉(zhuǎn)投共產(chǎn)黨后成了大元帥的賀龍。
滿姑父有一身好手藝,也有一身好力氣,但他在生產(chǎn)隊辛辛苦苦干一天掙滿十分工卻只值二角五分錢,而他到靠近省城紅楓市、耕地少、社辦企業(yè)紅火的望化縣做一天石匠卻可以掙到一塊五角錢,而且還包吃包住,因此他愿意用一塊錢買生產(chǎn)隊的十分工以便能換到一家人在生產(chǎn)隊的口糧,但生產(chǎn)隊長硬是不同意,后來他干脆說愿意用一塊五角錢買生產(chǎn)隊的十分工,生產(chǎn)隊長還是不同意,生產(chǎn)隊長在管控生產(chǎn)隊社員上擁有絕對權(quán)力,他以威嚴的口吻教訓滿姑父:“如果生產(chǎn)隊的勞動力都像你這樣外流,那隊上的農(nóng)活讓誰來做?!何況外流掙錢,作為生產(chǎn)隊的一個社員卻失去了生產(chǎn)隊的控制,本身就是資本主義自由散漫的表現(xiàn),是可以押上臺開批斗大會的……”
滿姑父姓劉,原來名叫劉少希,因為和劉少奇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而且在花西話里,“?!焙汀捌妗弊x音非常接近,語速快時念起“劉少?!眮?,似乎就是念的“劉少奇”,劉少奇被打倒之后,滿姑父因此受盡了生產(chǎn)隊長和革命社員的嘲諷和羞辱,不得不想辦法改個名字。最初他也想像紅花江公社的劉家沖大隊改名叫反修大隊一樣,改名叫劉反修,但又覺得再怎么反修,劉字還是去不掉的,“劉”字后面帶個“反修”,也還是容易讓人把他和劉少奇扯到一起。于是,他把他看過的革命樣板戲里的英雄人物的名字都過了一遍,他認為革命樣板戲《紅色娘子軍》里的主要英雄人物、黨代表洪常青的名字最有寓意,“洪”的讀音與“紅”相同,“洪常青”就是“紅常青”,因此,他準備把自己改名叫劉常青。然而,他又覺得把英雄人物的名字直接變成自己的名字也未免太偷懶了,甚至也可以說太不嚴肅了,他想起自己在兩兄弟中居長,而“常青”的意思不也就是“長青”嗎?最后,他決定把自己改名叫劉長青。改名叫劉長青之后,雖然沒有誰把他當英雄、當黨代表看,但嘲諷和羞辱確實也絕跡了。可是,生產(chǎn)隊長一說滿姑父外流掙錢是“資本主義自由散漫的表現(xiàn)”,“可以押上臺開批斗大會”,滿姑父害怕再把他和“妄圖在中國復辟資本主義”的“修正主義總頭子”劉少奇扯到一起,害怕真的把他“押上臺開批斗大會”,因此就再也不說話了。
為了一家人的口糧,滿姑父空有一身好手藝,只能死死地困守在生產(chǎn)隊,如果不在生產(chǎn)隊出工,而是執(zhí)意外流做石匠的話,不但一家人都分不到隊上的口糧,而且還會受盡生產(chǎn)隊長和革命社員的歧視、排擠和刁難,掙到的那點工錢也買不到任何糧食,因為糧站的米、面都是憑糧票購買,供銷社的副食品同樣必須憑糧票購買,而糧票只有吃國家商品糧、拿國家工資的人家才會有,一般吃國家糧的人家糧食同樣不夠吃,又哪里還會有多余的糧票出售呢?何況當時的糧票也是絕對不允許買賣的,否則就會要背上破壞社會主義計劃經(jīng)濟的罪名。
由于兒女多且都年幼,加上滿姑長年多病,滿姑家自然就窮,一家六口一直住在滿姑父兄弟分家時分的兩間茅草屋里,家里的兩張床都是土磚架起來的,她家的淘米水、洗飯鍋的水都要燒開來當米湯喝掉,地上更是不會掉下一粒白米,家里任何一點能吃的東西都被格外珍惜,收藏得連老鼠都聞不到一點氣息。滿姑經(jīng)常說,因為老鼠竄到她家總是撈不到一點好處,后來老鼠就像開了會一樣,竟然都不去她家了,她家也就再也看不到老鼠的蹤跡了。
姚秋阿婆家是地主,她有四個兒子,除了大兒子討過一房滿臉麻坑的女人后來又病死了之外,其他三個兒子都是近30歲和30歲以上的人了,因為家庭成分是劃入了另冊的地主的緣故,雖然都長得標致又能干,但都討不到老婆。她四個光棍兒子和他大兒子的三個子女都和她住在一起,雖然四個兒子都很孝順,家庭也很和睦,但她像當時的學生作文里經(jīng)常形容的地主婆一樣,火燒芭蕉心不死,總是癡心地做著一個夢,希望還有女人不嫌她家是地主,愿意下嫁到她家,再為她添幾個孫子孫女。因此,她對隊上的年輕婦女——不管是已婚的,還是未婚的,都總是笑瞇瞇的,表現(xiàn)得特別熱情,她總認為年輕的婦女們能催旺她兒子們的桃花運。隊上的年輕婦女自然也很喜歡到姚家落腳休息,喝上一杯暖心的熱茶,很多時候還能吃到姚秋阿婆殷勤奉獻的她親手做的酸浸菜、酸棗粑粑、紅薯片子和炒米、炒黃豆等美味可口、獨具風味的姚家零食。
姚家不愧是地主,不僅很會過日子,而且有一套祖?zhèn)鞯念H具地方特色的姚氏風水學,據(jù)說姚家的祖上最初就是靠風水學發(fā)家的。
姚家的房子建在靠山的臺地上,那個臺地土質(zhì)堅硬而又長年干燥。房子建好之后,姚家又根據(jù)“飯桌下藏糧食,不怕沒有吃”的姚氏風水學原理,就在灶屋正中的飯桌下挖了一個口小肚大的葫蘆狀大地窖,里面能藏用大籮筐裝的十幾擔紅薯,地窖口上蓋上和地表顏色一樣的厚木板之后,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姚家飯桌的地下還有那么大一個內(nèi)容充實的寶葫蘆。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專窖紅薯的寶葫蘆,姚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既可蒸煮當飯的紅薯,又能切片熬湯加點紅干椒絲當菜的紅薯,還能吃到切片燙熟曬干后再油炸當零食或者一整個煨熟當零食的紅薯。按照姚氏風水學的原理,因為長年得益于寶葫蘆里蓄積了山土靈氣的紅薯的滋養(yǎng),所以姚家的男人個個身強體壯,就像寶葫蘆里出來的紅薯一樣生猛、棒實,又脆又甜,讓一些女人看了就流口水,自然也就都帶上了桃花運。
高原白在牛頭山學校初中班的同班同學、朱大福的大女兒朱秋蘭就曾承認,她家移民牛家灣隊上之后,她就暗戀上了姚家兄弟中最小的老滿。
高原白上小學三年級時,班上有位個高體大、成績不好的大嘴巴女生也曾在同學中主動揭露說,她曾親眼看到她的母親跟隨姚家兄弟中的老二進了老二的房間之后就順手帶上了房門,好久都沒有出來。
姚家兄弟中的老三姚自華,更是很有故事。
老三個子高大皮膚白,五官俊朗人精神,衣服也總是穿得整整潔潔,請著名的王一裁縫做的中山裝穿到他的身上就顯得特別有款,他上衣的口袋上總是喜歡別一支象征文化和涵養(yǎng)的鋼筆,他平時確實也喜歡看書,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他看上去很像城里下來的極有修養(yǎng)的知識型干部。老三常和姚家屋背后韶光公社新橋大隊農(nóng)場的知青們換書看,因為那群知青里有一位就是姚家的親戚,是老三的表弟。一位從子江市下放來的女知青,在農(nóng)場的知青宿舍見過幾次老三認真看書的神態(tài)之后,覺得沉浸在書中的老三簡直就是從九天仙界下凡的男神,因此就鬼使神差似的迷上了老三,比我們前面講過的原牛頭山學校里的張明媚對牛頭山大隊診所里的王貝遲還要迷得深,女知青曾在送給姚自華的日記里寫道:“自華啊自華,我真想不顧一切地死在你溫暖的懷里,我即使一輩子做你的鬼,也是一個幸福的鬼、甜蜜的鬼!”因此,女知青暗地里總是想方設(shè)法翻過山頭往姚家跑,哪怕在晚上她一個人翻山時,她也不怕碰到鬼。
城里下來的女知青可不同于土生土長的生產(chǎn)隊女社員,她們在農(nóng)村是受關(guān)注最高的人群,是受到了特別保護的人群,除了掌握她們前程命運,要為她們招工進城寫鑒定評語的農(nóng)村干部可以關(guān)起門來找她們個別談話,或者因為勞動需要和掌握思想動態(tài)的需要可以光明磊落地帶她們中的個別女知青上山砍柴、點穴播種之外,包括男知青在內(nèi)的其他男性都是不能過分親近她們、不能和她們單獨相處的。如果讓人知道了一個城里下來的女知青,竟然迷戀一個農(nóng)村的地主崽子,總是往一個地主崽子家里跑,那可不僅僅只是一件讓人笑話的個人小事,而是一件涉及階級立場、必定會上綱上線的政治大事,是一件絕對會影響女知青前程,也絕對會把姚自華打入十八層地獄,同時還會讓整個姚家受累的大事,姚自華越想越怕,他害怕背上破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的大罪名,害怕牽累自己一家人,也害怕牽累那位女知青的前程,他只好主動向當時的生產(chǎn)隊長牛金富申請到離家十幾里路遠的公社煤礦去挖煤,一兩個月才回一次家。
挖煤的男人們在幾里路深的煤井下,除了頭上戴頂柳編安全帽之外,渾身上下都是一絲不掛的,那位女知青也就不好意思再追到煤井下,去看挖煤的男人們汗水和著煤灰的黑屁股了。
責任編輯/文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