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爸爸單位,我有一個綽號叫“小善人”,這個外號是怎么來的呢?
兩年前,我和爸爸還有他們單位的同事去印度旅游。跟北京相比,印度首都新德里要落后許多。我們坐在大巴車上,透過車窗看去,到處塵土飛揚,交通秩序也特別亂,刺耳的喇叭聲此起彼伏。路中央還有印度人稱為“圣牛”的無主牛在漫不經(jīng)心地散步,有時候街上還有毛很長的野豬在游蕩。
城里到處是貧民窟,乞丐很多。每當我們的車停下來,車門口便會圍過來許多乞丐。一般是母親懷里抱著一個瘦弱的孩子,還有兩三個大孩子跟著他們的母親一起乞討。他們衣服破爛,面黃肌瘦,身上氣味很難聞。下車前,導游囑咐我們不要理睬乞丐,往前走就行。有一次,我下車后感覺氣溫很高,讓人受不了,但看到有一家人正站在烈日下乞討,要是無視他們的存在豈不是太冷漠了嗎?于是,我對爸爸說:“給我一些錢!我要分給他們。”我扭頭看到爸爸的同事偷偷給乞丐拍照,就生氣了,“叔叔,您不給錢就算了,為啥還要偷拍,這是對窮人的侮辱!”爸爸同事說:“我拍照是為了搞研究。你給他們錢,我們馬上就會被乞丐包圍了,你這個小善人!”周圍的人聽罷都笑了,從此我得了一個外號叫“小善人”。
我問爸爸:“大家叫我外號,不太好吧?”爸爸說:“有什么不好?我覺得這個外號很不錯。小善人是有同情心的人,總好過冷酷的人吧?!苯又职终f他希望我作為一個男孩兒,首先應(yīng)當具有勇氣,這種品質(zhì)意味著不畏懼困難。其次,同情心也非常重要,因為,具有同情心就意味著當他人有苦難的時候,你愿意和他們站在一起,而不是袖手旁觀。
同情心是美德,是我們應(yīng)當珍惜的優(yōu)秀品質(zhì)。從印度回來之后,我明白了同情心的寶貴,我心甘情愿做個“小善人”。
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六年五班 許正陽
(責任編輯 張仁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