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艷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0121-02
在平時的教學中,一提起作文教學,往往教師搖頭,學生嘆氣,視作文教學為語文學習中的“攔路虎”。對此,近三年來,我遵循新課標的原則,進行了作文教學的實踐和探索,旨在消除學生習作的畏懼心理,促進學生主動作文,從而體驗到作文的樂趣。
一、輕松教口語,快樂學作文
1.提供素材,讓學生有話可說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說話內(nèi)容,引導學生去說。如在介紹“我的家”的口語訓練課上,我先讓同學們把與家庭成員的合照帶回校,然后讓同桌互說,再讓同桌互相說出你所聽到的介紹。這樣,孩子的聽說都得到了訓練。另外,在說話練習中,我會與孩子們一起來做一做、說一說,使其所說的內(nèi)容更接近生活,更完整貼切。
2.利用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說話欲望
興趣是創(chuàng)造的火花。如何激發(fā)學生說話的欲望,增強說話興趣呢?在這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如:帶二年級的小學生到郊外秋游時,我要求孩子們與小樹、小草對話,然后告訴老師,你與小草說了些什么?小草對你說了什么?有的孩子說:“小草說,小朋友,我很口渴呀!”有的說:“小朋友,你別老踩著我,弄得我可疼呢!”這樣,發(fā)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在他們邊說邊笑的臉上,我看到跳動的童真。每逢節(jié)假日,我都要求學生把在假日中發(fā)生的某一件事記好,待到上學時說給同學們聽。由于養(yǎng)成了習慣,孩子們都會特別留意身邊發(fā)生的事情。
3.引導學生觀察,發(fā)掘說的內(nèi)容
我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解決無話可說的問題。我向?qū)W生提出這樣的觀察要求:早晨從進校門到教室,在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見到了什么?本來,學生每天都要走這段路,并沒覺得有什么可看的。但在我提出要求后,他們開始注意了,大門的校徽、標語、宣傳欄剛勁有力的大字、栩栩如生的圖畫、好人好事欄里的小雷鋒……進了教學樓,梯級里打掃衛(wèi)生的同學,帶著各種神態(tài)、動作、表情匆匆走進教室的同學……學生觀察后,讓他們在“每天一句話”練習時說出來,學生在實踐中就體會到:這短短的一段路,就有這么多的事物可以觀察,而且都可以選來作說話的內(nèi)容。周圍的事物這么多,可說的內(nèi)容太多了。學生初步體會到觀察和說話的關系以后,對觀察就有了一定的興趣,我就注意開闊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把眼界放寬,并有的放矢地指導觀察順序。
二、遵循學習規(guī)律,設立分層目標
在執(zhí)行課程標準的過程中,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承認學生的差異,設立分層目標,既讓優(yōu)等生吃飽,又讓后進生吃好。
1.根據(jù)“循序漸進”原則,讓后進生消除顧慮
由于學生作文能力參差不齊,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實際作文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給他們設置一個個“門檻”,讓他們逐漸跨過這些檻。比如,某學生看到作文題目無從下手,那就幫助他把生活中的事記錄下來,先做到有“真情實感”,過一段時間再幫助他把句子寫通順,標點符號用正確,最后幫助他把內(nèi)容寫具體。如果他達到了某一個要求,那就給他打“優(yōu)秀”,而不去考慮其他幾個方面怎么樣。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慢慢地消除了“我不會寫作文”的顧慮,產(chǎn)生“我也能寫好作文”的信心,當然這需要一至兩年的努力,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
2.采取開放政策,使優(yōu)等生體驗成功
對于作文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我們不能滿足于其寫好課本中要求的幾篇作文,而應把視野投向更廣闊的天地。如讓他們嘗試著編童話劇、寫小說、寫科技小論文、寫調(diào)查報告等,不管他們寫的這些文章的格式、結(jié)構(gòu)、行文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只要他們思考了、動筆了,并迸發(fā)出了創(chuàng)新的火花,就應該為他們喝彩,就要為他們創(chuàng)設交流發(fā)表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三、注重課外延伸,建立素材寶庫
小學生作文內(nèi)容空洞無物,不具體、不生動,是目前小學生作文的通病。古人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因此,建立作文素材庫是有效解決“無米之炊”的好辦法。
1.定格“生活小鏡頭”
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如果把他們記錄下來,也許就是以后作文時一個很好的素材,否則也許就是過眼煙云。等到作文時,哪怕你搜遍記憶的每個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點有關的內(nèi)容。因此,“生活小鏡頭”讓學生把從報紙上、電視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義的新聞記錄下來,把生活中發(fā)生的值得記錄的事情記錄下來,“生活小鏡頭”就成了學生作文內(nèi)容的源頭和活水。
2.開啟“詞句百寶箱”
積累了生活經(jīng)驗,有了作文的題材,還得把內(nèi)容寫具體、寫生動。對于孩子來說從他一來到這個世界,他的一舉一動無不都是以模仿為基礎,正是這種模仿,才成為日后形成思維的準備。作文也是如此,因此我讓學生準備了“詞句百寶箱”,把平時閱讀中看到的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儲存”起來,時常誦讀,作文時能活學活用,使作文錦上添花。
四、加強作文指導,倡導自由表達
在作文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再給以明確、具體而有效的指導與幫助,或者組織、引導學生互相幫助,以達到寫好作文的目的。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交流情境,激發(fā)寫作欲望
新穎的作文課導入,會讓學生興趣盎然。如我校有一位老師指導學生寫《××,我想對你說》一文,她巧妙地出示了班上的“悄悄話信箱”,讓學生從信箱中取出一封題為《班長,我想對你水》的信,讀給大家聽,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說話交流的情境,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2.提供充分討論時間,恰當進行點撥指導
學生之間有許多共同語言,當學生明確了作文要求后,讓學生展開討論,既可同桌之間,也可以是四人小組之間,還可以是全班同學??梢曰ハ嘟涣髯约簻蕚鋵懯裁?,也可以交流自己怎么寫,對別人說的可以是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是提供一些參考性的意見。你的感受、我的認識、他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補充、相互融合中,產(chǎn)生良好的班級磁場效應,使學生的思維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
教師的指導不是“滿堂灌”,而是在學生思維“卡殼”處,在學生有問題、有疑惑時,適時地點撥指導,話不在多,而在于“巧妙、精當”。如指導《xx,我想對你說》,學生在欣賞了教師提供的《班長,我想對你說》時,已明確了作文的要求是:有真情實感,結(jié)合具體的事例寫。教師沒必要再在作文的要求上反復強調(diào),只須在寫作的對象上再點一下:既可以對某一個說;也可以對某一類人說;既可以對熟悉的人說;也可以對陌生的人說。在學生作文時,教師要巡視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幫助解決。
3.拓展選材空間,倡導自由表達
教師要認真領會作文要求,不能強制要求學生必須寫什么,不準寫什么,而要讓學生選擇自己能寫、會寫的內(nèi)容,自由地發(fā)揮。這樣,你的學生定會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下寫出個性鮮明的佳作來。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