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生
教育泰斗葉圣陶有云:“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笨梢?,略讀課具有“半獨立”性質(zhì),它是從教師課內(nèi)教讀向學生課外自讀的過渡。故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是略讀教學的出發(fā)點、立足點,也是略讀課的核心目標。教師應緊緊把握略讀課的特點,致力于指導學生嘗試運用學會的閱讀方法來獨立閱讀,著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一、依標扣本 簡化目標
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是以主題來組元。每組單元里的略讀課與精讀課同是“單篇短什”,但在教學用時上,每篇略讀課只有精讀課的一半(一般是1課時)。故教師應依循新課標精神,根據(jù)每篇略讀課文的特點,緊緊圍繞單元主題,參照“閱讀提示”,簡化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突出單元閱讀主題與訓練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手指》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一組“感悟生活”里的一篇略讀課文。對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師可聯(lián)系本組單元的訓練重點(抓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領悟道理;學習、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結合《手指》“閱讀提示”來確定:①掃除字詞障礙,讀順整篇文章,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②自讀課文,劃出“作者從手指中感悟到什么道理”的相關句子,仔細領會它說明的觀點;③學習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模仿課文寫法,從生活中選擇一種事物,來說明課文所表述的道理。
二、簡約流程 精略交互
略讀課,不是簡單、隨意地理解課文,它是相對于“精讀”的一種課程形態(tài),需要學生應用從精讀課學到的種種閱讀經(jīng)驗來閱讀文章,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要上好略讀課文,我們要實施“扶-半扶-放”的教學策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大膽取舍,簡約教學流程,做到“整體求略,部分求精,教‘略學‘豐,精略交互”。
一是大膽放手,教“略”學“豐”。學習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進行閱讀實踐的機會,課堂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應放手讓學生自讀與交流。筆者認為,略讀教學,略的是教師的“教”,就是教師的指導不必纖屑不遺,只需提綱挈領;略的是字詞教學、賞析;略的是教師的精講細析、精密預設。但略讀教學不能略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言語實踐,還有文章的重難點、精彩之處的品讀。
教師要上好略讀課,做到“大膽放手,教‘略學‘豐”是根本。以《火燒云》一課為例,一個“燒”字用得十分巧妙,極盡火燒云的顏色之鮮艷、范圍之寬廣、氣勢之恢宏。然而,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品味“燒”的妙處不應作為教學內(nèi)容。那么,本課該教些什么呢?我認為,就是應該重點引導學生自悟文章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表達,如描寫火燒云絢麗色彩的顏色、瞬息萬變的形狀的語段;形式多樣、富有節(jié)律的構詞——“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還有描寫火燒云千變?nèi)f化形狀的句式“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等。
二是大膽取舍,精略交互。俗語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此語用于略讀教學,頗為妥當。略讀課教學,應做到“大膽取舍,簡約過程,整體求略,部分求精,精略交互”。
《麥哨》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專題的最后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描寫了盛夏時節(jié),鄉(xiāng)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本文作者充分運用比喻、擬人手法,語言頗具特色。教學這篇略讀課文,我便根據(jù)“整體求略,部分求精,精略交互”的指導原則,分成“了解麥哨,揭示課題;整體感知,梳理內(nèi)容;聚焦重點語段,感受歡快;總結方法,拓展延伸”四個版塊來展開教學,把“探究語言特色”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導入課題后,我采取“整體求略”方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本內(nèi)容:先看“閱讀提示”,明確閱讀目標,默讀課文。然后思考、交流: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接下來,再引導學生運用幾個詞語來表達:對孩子們鄉(xiāng)村生活的總體印象。最后快速瀏覽課文,梳理、總結孩子們的活動:吹麥哨、割草、翻跟頭、豎蜻蜓、摔跤、采集茅茅針等。
在學生整體感知、把握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我引領學生聚焦重點語段,感受“歡快”。先引領學生感受吹麥哨的快樂:①自由閱讀第一、二、七、八自然段,劃出描寫麥哨聲和表示麥哨聲特點的詞語,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②結合文中描寫麥哨聲音的句子及省略號,揣度各種吹麥哨的形式。③同桌互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不同形式的吹麥哨聲,引導學生在“你呼我應,此起彼落”的朗讀中體會首尾呼應的寫法。
隨后,體會“采集茅茅針”的快樂:①默讀第六自然段,圈劃描寫動作的詞語。②同桌、師生表演朗讀“吃茅茅針”的句子,體會品嘗茅茅針的快樂。
最后,感悟“抓住典型事例具體寫”:①快速瀏覽課文描寫割草、翻跟頭、豎蜻蜓的段落,思考:作者為什么不把這些活動也寫得詳細些?②小結寫法:表現(xiàn)快樂的事情很多,但要挑選最能反映文章主題的典型事例進行具體描寫。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讀自悟,精略交互,重點突出,意言兼得,學生既感悟了作者的語言表達特色,又感受到了農(nóng)村孩子生活的自由、歡快、有趣,整個教學過程情趣盎然,簡約酣暢。
三、習得方法 課外延伸
略讀課,是聯(lián)系課內(nèi)外閱讀的橋梁,是實現(xiàn)課內(nèi)教讀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略讀教學時,教師應注意以教材為拓展點,從課內(nèi)閱讀引向課外閱讀,內(nèi)外相連,以一篇帶動多篇,引領學生開展拓展性閱讀,開展語文課外綜合性學習與實踐。
譬如,學完《火燒云》,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周圍奇特的景物,回憶《火燒云》一課描寫火燒云顏色、形狀的方法并寫一寫文章;《夸父追日》是一則神話故事,它出自《山海經(jīng)》。學習完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山海經(jīng)》等神話故事;《卡羅納》選自《愛的教育》,學完此文后,可引領學生閱讀兒童小說《愛的教育》;學習了《小英雄雨來》,可乘勢引導學生閱讀其他戰(zhàn)爭時代的兒童故事。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逐步養(yǎng)成主動獨立閱讀的良好習慣。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甭宰x課文的教學亦如此。我們應充分認識略讀課,把握略讀課文的性質(zhì)、特點,遵循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大膽放手,大膽取舍,精略交互,上好略讀課,架設好這座課內(nèi)通向課外的橋梁,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享受語文學習帶來的快樂,發(fā)展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編輯 劉澤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