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千年琵琶等一回
——《琵琶行(并序)》與《崇禎宮人屈氏琵琶歌(并序)》同異試論

2015-12-10 02:56:21師存勛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3期
關鍵詞:琵琶行白居易琵琶

師存勛

[云南民族大學,昆明 650500]

千年琵琶等一回
——《琵琶行(并序)》與《崇禎宮人屈氏琵琶歌(并序)》同異試論

師存勛

[云南民族大學,昆明 650500]

白居易;《琵琶行》;申緯;《屈氏琵琶歌》; 朝鮮

《琵琶行(并序)》刻畫了身懷絕技、卻流落江湖的長安女凄慘的人生際遇,同時抒發(fā)了白居易自己懷才不遇、官場失意之情。千年之后,朝鮮王朝大詩人申緯以相似的失意情緒寫出了《崇禎宮人屈氏琵琶歌(并序)》,白作與申作在中心思想、藝術特色、源流關系等方面有諸多相同或相似之處,但因作者各自所處時代、環(huán)境等的不同,兩篇作品也有諸多差異。

《琵琶行(并序)》(為行文方便以下稱《琵琶行》)是白居易于唐代元和十一年(816年)所作,辭章美暢,意境幽婉感人。而在多年之后(朝鮮純宗廿一年,清道光元年,1821年)的東鄰朝鮮,著名大詩人申緯創(chuàng)作出《崇禎宮人屈氏琵琶歌(并序)》(以下簡稱《屈氏琵琶歌》),作品通過對崇禎宮人屈氏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和屈氏所遺紫檀琵琶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對屈氏的仰慕與深切同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追撫往昔的情懷。本文擬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源流關系三個方面入手,就《琵琶行》與《屈氏琵琶歌》之同異作一分析。

一、對女性不幸命運的同一關注和對各自情感體驗的不同表述

(一)《琵琶行》與《屈氏琵琶歌》在主題思想方面有很多相同處,這首先體現(xiàn)在作者在各自詩文中對女主人公遭遇的無限惋惜。《琵琶行》中,長安女提到了她曾經(jīng)的榮耀,接著便陳述自己的現(xiàn)實處境:“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边@一遭遇引起了白居易深深之同情。白居易的詩比如唱和元稹者中盡管存在狎弄女性之作,但整體看來,他是一位對百姓、對女性頗具關懷的人文主義者。“……而《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更反映了市民文學帶來的新的觀念,這與傳統(tǒng)的封建觀念是相背離的。”[1](P150-151)白居易其他不少作品對婦女的痛苦也有反映。我們再來看申緯《屈氏琵琶歌》中關于屈氏的描寫:

崇禎宮女搊琵琶,鼎革身羈九王幕。①九王即愛新覺羅·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清建立伊始因功封睿親王,曾被稱為“臺星可汗九王”、“墨爾根王”,在諸王中論資行九,當時朝鮮人之記載中多稱“九王”。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多爾袞誘降明遼東寧遠總兵官吳三桂,并合兵大敗李自成于山海關。五月初多爾袞占領北京,而屈氏“身羈九王幕”當在此時。

蒼黃步趨壽皇亭,恨不以殉命之薄。

思歸公子幸相隨,東流之水花漂泊。

莊烈閣里第一人,萬壽殿中春綽約。

破撥聲繁恩怨長,風沙猶覺繞簾閣。

關于如上詩句,申緯在正文序中還有詳細說明:“屈氏蘇州良家子,幼選侍長秋殿。崇禎末李自成陷京師,屈氏逃匿民間。及自成敗,屈氏為九王所獲,常置軍中。我昭顯世子質(zhì)于沈,以屈氏隸焉,竟從至國,屬萬壽殿,事莊烈王妃?!霞葨|來,常泫然北望,年七十余,將死,語其人曰:‘幸埋我西郊路,不忘首邱也?!?昭顯世子即朝鮮仁祖大王李倧之長子。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十二月,皇太極親征朝鮮,次年正月朝鮮降,昭顯世子和其弟鳳林大君李淏、麟坪大君李濬被清擄至盛京(沈陽)長期為質(zhì)。明亡次年(1645年)二月,昭顯世子奉清命返漢城,四月被宮人毒殺,鳳林大君遂被清冊封為世子。昭顯之死,后世多認為系仁祖所為,因據(jù)相關史料,“世子既久處沈陽,一聽清人所為,出入于田獵戎馬之間,所親狎者皆武夫廝卒,專廢講學,惟事貨利,且以土木之役、狗馬之玩為事,貽譏敵國,大失所望?!?《李朝實錄》:仁祖廿三年四月戊寅),后昭顯離沈返朝鮮,“臨發(fā),龍將密言曰:‘世子、大君之東還,皆九王之力?!?《李朝實錄》:仁祖廿三年四月辛未)昭顯與清人及九王關系過密,不免為曾遭“胡亂”恥辱的仁祖所惡,故昭顯被殺。愚意以為,正因昭顯友善于清人及九王,九王遂有贈屈氏于昭顯之舉,昭顯返朝鮮而屈氏“從至國”后之“屬萬壽殿,事莊烈王妃”一事,則或系昭顯之主動所為,或更系昭顯遭毒殺后之被動安排。而屈氏者,其跡史籍可查,據(jù)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民國手抄本《皇明移民傳》卷七:“屈氏,明宮女也,本蘇州良家女?!钭猿上菥煟咸幽溟傁?。及清人破自成入北京,屈氏被獲?!?九王)愛其端,不忍殺之。是時我昭顯世子質(zhì)于虜,虜以屈氏侍,及世子歸,從朝鮮國,屬萬壽殿,事莊烈王妣。屈氏即東來,常北望中原,泫然泣下?!昶呤嘧洌瑢⑺?,語曰:‘幸埋我西郊?!敝劣凇痘拭饕泼駛鳌分髡?,原署朝鮮佚名氏,1998年學者孫衛(wèi)國于韓國高麗大學所藏朝鮮王朝名儒成海應(1760-1839)《研經(jīng)齋全集》中發(fā)現(xiàn)該作品,經(jīng)后續(xù)考證,確定成海應作者身份。而申緯晚成海應九歲,二人基本同代,共處宦場,皆有文名,關于屈氏之文字基本出于同時,就屈氏之事跡遣詞用句也有相似,故申、成或嘗就屈氏有過某種形式之交流。屈氏的經(jīng)歷濃縮了明清易代之際、中朝兩國之間許多人的不幸,而老死異國他鄉(xiāng)的無奈則是屈氏帶給我們心靈的最強烈沖擊?!肚吓酶琛穭?chuàng)作三年后的朝鮮純宗廿四年(清道光四年,1824年),即崇禎甲申明亡年算起的第四甲申年,申緯又作《聽彈屈氏琵琶》[2](P734)一詩吊屈氏曰:“當年紅袖泣東行,憑吊累累鶴語城。馬上琵琶情獨麗,湘南家世恨俱生。殘花故園魂長住,芳草西郊忘未平。第四甲申春又暮,檀槽生澀話崇禎?!痹诟锌畷r代變遷與人生離合之同時,作者再次對屈氏給予哀憐。以上正是《屈氏琵琶歌》所要表達的,試看申緯就屈氏所遺紫檀琵琶作的感嘆:“胸前膝上抱相親,美人黃土余薌澤。我傷哀樂在中年,況今憑吊心作惡。”綜上,白居易筆下的長安女與申緯筆下的屈氏盡管在悲慘遭遇的外在形式上有很大不同,但就心靈深處所遭受的創(chuàng)傷而言顯然一致,兩位作者的人文情懷并不因時空的差異而有二致。

(二)白作與申作在主題思想方面亦明顯不同?!杜眯小吠ㄟ^序文交代創(chuàng)作緣由:“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船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边@看似是作者偶遇長安女并“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實則在表面的偶然之中存在極大必然。謫江州前,白居易歷任多職,對當時社會的黑暗抱有不滿,更有著為民請愿的實際行動,在其《初授拾遺獻書》、《秦中吟》、《賣炭翁》等詩文中我們也可以明確這一點。而遭貶謫后,生活的不如意與內(nèi)心的隱痛使其難以暢懷,正如白居易所言:“早攀霄漢上天衢,晚落風波委世途”(《初到江州》,《全唐詩》卷439)、“可憐白司馬,老大在湓城”(《潯陽歲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員外》,《全唐詩》卷440)。當偶遇身懷絕技、但因年長色衰而不得不為生計四處奔波的長安女后,白居易遂有同命相憐之感,內(nèi)心的苦楚也宣泄而出。此正陳寅恪先生所總結:“白詩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則既專為此長安故倡女感今傷昔而作,又連綰己身遷謫失路之懷,直將混合作此詩之人與此詩所詠之人二者為一體。真可謂能所雙亡,主賓俱化,專一而更專一,感慨復加感慨?!盵3](P44)

申緯雖對屈氏抱有極大同情,但他未就屈氏曲折的人生與自己的命運作任何比照,這是由其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與個性決定的。申緯滿腹才情,并有過白居易般的宦海沉浮,純宗十八年(1818年),年屆五十的申緯出任春川府使,但翌年秋就因得罪權勢而被迫離任閑居,純宗二十年(1820年),申緯《雜書》五十首寫就,它們都是諷刺社會或建議改革之諷喻詩?!峨s書》五十首創(chuàng)作不久,《屈氏琵琶歌》出,該作序文言:“余聞老梨園言:屈氏隨世子,出居鄉(xiāng)校坊邸,往往命梨園數(shù)輩,隔簾授琵琶指法,今尚有姜典樂者,私淑焉。其嘗所御琵琶,紫檀槽,文理盤蹙,光鑒毛發(fā)。后人不知其樂器,用為淘井之具,甚至屈辱炭廠中。姜若山偶得于天潢,故家為之重新。審音調(diào)律,大有雷輥之美。余既感嘆姜若山事,又摭屈氏逸事,而修書之,系以歌?!毕噍^于白居易顯性的失意表述,申緯則以一種近似于無、或者說更加隱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失落之情,紫檀琵琶之重現(xiàn)光彩實際寄托了申緯潛意識中才美外現(xiàn)的期望。而申緯何以不似白居易般直抒胸臆呢?這與他所處朝鮮王朝的黨爭有直接關系,并與他有別于白居易的個性有關。

申緯創(chuàng)作《屈氏琵琶歌》前任職雖多,但因禍起評議時事或因黨爭難以應付之故,多數(shù)情況下他難以久居一職。申緯對屈氏給予同情之時,對自身遭遇卻未作比照,我們充其量只是感覺到作者欲言又止的這種傾向,他顯然是為了防止自己對仕途沉浮的不滿被政敵作為把柄抓住。白居易時代,黨爭雖甚,但專制集權較之于千年后的朝鮮王朝還是相對寬松的。南宋洪邁《容齋續(xù)筆》卷二中《唐詩無諱避》一文對此有論:“唐人歌詩,其于先世及當時事,直辭詠寄,略無避隱。至宮禁嬖昵非外間所應知者,皆反復極言,而上之人亦不以為罪。如白樂天《長恨歌》諷諫諸章,元微之《連昌宮詞》,始末皆為明皇而發(fā)。杜子美尤多?!卑拙右住堕L恨歌》以貴為天子的唐明皇與楊貴妃“宮禁嬖昵”為題材都無惹禍之虞,僅涉作者自身貶謫的《琵琶行》就更無引火燒身之憂了。但《唐詩無諱避》篇末,作者對比唐代情形說:“今之詩人不敢而也?!蹦纤螘r詩人尚已不敢不避諱,更何況洪邁六七百年后專制思想更為強化的朝鮮王朝時代之申緯。另一方面,申緯長期浸淫于字畫古玩等藝術,并有《題徐兢高麗圖經(jīng)》、《玉佩(并序)》、《康熙御銘松花石硯》等有涉書畫古玩之大量詩作,當遭遇諸如“貶謫”之類失意之事時,他總努力以書畫古玩自適。

“朝鮮詩家憐憫明遺民的不幸遭遇,欽佩其忠于故國的堅貞行為,推崇其詩中體現(xiàn)的反對壓迫、痛恨侵略的正義感和愛國情懷,同時借以澆自己心中的塊壘。”[4]的確,與《屈氏琵琶歌》對來自天朝大明的屈氏以“崇禎宮人”特意冠之并流露以同情之筆形成對照的是,申緯對自我之失意情緒則加以明顯控制。因為在朝鮮君臣的眼里,明朝才代表正宗中華文明,對朝鮮更有再造之恩,因而,明亡后“崇禎”這一年號為朝鮮王朝所長久秘奉,來自中國的漢族逃亡者也多為朝鮮所佑護。而屈氏作為崇禎宮人,在朝鮮王廷也多有作為,對她流露同情顯無引火燒身之虞,更能掩飾申緯自己宦海沉浮的失意。

二、反襯手法等體現(xiàn)出的藝術特色之同和表達方式、語言及用典方面之異

(一)《琵琶行》與《屈氏琵琶歌》有著共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首先體現(xiàn)為“反襯”,這種反襯又有“共時反襯”與“歷時反襯”之別。我們先來看“共時反襯”。白居易刻畫長安女所奏樂曲為“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等,使人有如身臨其境之感。而正是這種細致刻畫,有助于使長安女“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的窘迫產(chǎn)生極好的反襯效果,并可比照作者自己懷才不遇的失意。申緯也采用“共時反襯”手法突出屈氏遭遇之坎坷,但他并未對屈氏所奏琵琶樂曲之精湛進行太多描繪,而更多的是以屈氏所遺紫檀琵琶之高貴與傳奇進行反襯:

逤邏檀槽蹙鳳紋,金縷玉質(zhì)光灼爍。

豈知屈氏琵琶尚人間,鹍弦鐵撥隨風萚。

宮商附木木不言,庸奴淘井事可愕。

姜君嘆息為重裝,翠鳳昂首靈龜旁礡。

神明頓還弦柱間,是日池上蕤賓鐵自躍。

紫檀琵琶先被庸奴用以淘井,后經(jīng)姜若山發(fā)現(xiàn)并重裝,其麗質(zhì)與典雅遂得再現(xiàn)。盡管作者贊嘆屈氏“其嘗所御琵琶,紫檀槽,文理盤蹙,光鑒毛發(fā)”,“大有雷輥之美”,可是,紫檀琵琶原先的主人早已是“美人黃土余薌澤”。屈氏經(jīng)歷了明清易代之際數(shù)移其主的痛楚,葉落亦未歸根,“肅廟命廣平田氏,主屈氏祀,歲給祭需,至今不絕,田氏亦明朝尚書應揚之后云”,由明人田氏主祀屈氏算是對屈氏故國難回遺恨的一種慰藉。《屈氏琵琶歌》詩末申緯感慨道:“姜君為我轉軸抹四弦,《匪風》下弦凄而廓宛見。屈氏無言擁袂立,精靈化下遼陽鶴?!?傳說漢遼東人丁令威,學道于靈虛山,成仙后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于空并嘆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钡湟姇x陶潛《搜神后記》卷一。后以“遼陽鶴”比喻人世之變遷。曾屬屈氏的紫檀琵琶奏出幽凄的思鄉(xiāng)之曲《匪風》,揚弦之際,屈氏飄然出現(xiàn),她一襲清袂,一言不發(fā),雖然離家多年并終老異邦,但其魂魄終究要回到朝思暮想的故鄉(xiāng)。

再以“歷時反襯”進行考察?!杜眯小分械拈L安女有著難忘的青春美好記憶:“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笨僧斠磺休x煌成為過去,并與現(xiàn)實的窘迫無情地作出比對時,長安女凄慘的人生便有了更為沉重的注腳。而《屈氏琵琶歌》中也先言及屈氏在世時的才藝:“屈氏善琵琶,又能擾禽獸,指使無不如意。有弟子進春者,并傳法,孝廟嘗詢髺制于屈氏。今士夫家髺制,出自屈氏,則屈氏固多識也。”盡管屈氏擅長琵琶兼識其他多種藝術,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其內(nèi)心之深痛也未抹去,較之于長安女,這不啻為又一悲劇,故若干年后申緯慨嘆:“而來二百年無聞,惆悵人琴兩冥漠?!?/p>

在結構上二文也有很大相似?!杜眯小氛幕究煞炙拇蟛糠郑合喾觊L安女、傾聽琵琶曲、憶昔榮耀時、心生遷謫悲,這一結構也即作品情節(jié)自然展開和主題自然流露的過程。這一以人物行動的推進下筆的方法看似平鋪直敘,但卻通過各環(huán)節(jié)不同的內(nèi)容表達達到深化主題之目的。《屈氏琵琶歌》除去序文基本也分四部分:琵琶相關史、屈氏流離苦、琵琶顯高貴、作者生同情。具體來說,《琵琶行》以“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這一有具體發(fā)生時間、地點和原因的事件為起筆,《屈氏琵琶歌》則以“琵琶本是馬上弦索,《釋名》*《釋名》系漢末劉熙獨創(chuàng)、以聲訓解釋全部名物之音韻學名著,凡廿七篇。關于琵琶,《釋名·釋樂器》曰:“枇把,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币詾檗兴鳌边@一簡史追溯和“復隨烏孫公主傷流落”等悲傷典故引出話題,而兩種起詩方法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琵琶行》以在楓葉荻花秋瑟瑟的潯陽江頭月夜送客這一凄涼場景為起筆,從而襯托全詩主旨的表達;《屈氏琵琶歌》則以烏孫公主傷流落這種悲情意境起筆,為全詩奠定了主基調(diào)?!杜眯小废扔诘诙糠种v琵琶彈奏的高超,第三部分再以長安女曾經(jīng)的榮耀襯托現(xiàn)實的失意;《屈氏琵琶歌》則先在第二部分交代屈氏的坎坷遭際,第三部分再以紫檀琵琶的高貴襯托之。但從二者結構之最后一部分皆呼應于詩首以表達作者傷懷這一點看,結構的局部不同并未妨礙二者整體結構的相似及在中心思想上的殊途同歸。

(二)《琵琶行》與《屈氏琵琶歌》在藝術特色方面之相異并不簡單在于白居易“聽”到琵琶樂曲與申緯“看”到屈氏紫檀琵琶這種感官體驗之間,而是在表達上直接與間接的差別?!杜眯小分虚L安婦“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其后便“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長安女棲棲惶惶的出場和琵琶彈奏是作者目睹耳聞之事,其落魄同樣是作者可以面對面感知的。而在《屈氏琵琶歌》中,屈氏并非作者親眼所見,屈氏琵琶技藝的高超也非直接感官驗知,作者是憑借客觀合理的歸納、豐富浪漫的想像以及通暢嫻熟的筆法,從而藝術地再現(xiàn)屈氏及其高超琵琶技藝于筆端。

再就語言藝術言,《琵琶行》語言平鋪直敘,人物塑造逼真自然,總體呈現(xiàn)實主義風格,此誠如有專家所言:“白居易的詩歌力求淺近通俗,欲使老嫗能解,正是追求深入淺出、自然流露的唐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1](P151)對詩文整體平樸與局部華麗關系的正確處理,使得《琵琶行》呈現(xiàn)出很高的藝術水平,其中的許多詩句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此時無聲勝有聲”、“千呼萬喚始出來”等至今家喻戶曉,人人耳熟能詳。較之于《琵琶行》,《屈氏琵琶歌》的語言雅麗,聯(lián)想豐富,呈現(xiàn)了較多浪漫主義,試擷如下:“思歸公子幸相隨,東流之水花漂泊”、“豈知屈氏琵琶尚人間,鹍弦鐵撥隨風萚”、“神明頓還弦柱間,是日池上蕤賓鐵自躍”。佳句如“屈氏無言擁袂立,精靈化下遼陽鶴”等,其所具有的浪漫意象有著屈原《九歌·湘夫人》詩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所表達的幽思意象,還有李白《遠別離》中“帝子泣兮綠云間,隨風波兮去無還”的無奈意味。進一步言,以詩性語言塑造的屈氏形象,其所具有的幽冥感和強烈浪漫主義氣息,更神合于國學大師傅抱石先生于民國癸未(1943年)冬愛女生日之際、在陪都重慶因感于國難暨強敵正張焰于沅澧間而所繪之不朽丹青《湘夫人》,該圖題跋曰:“沅湘今日蕙蘭焚,別有奇憂罹此君。獨立愴然誰可語?梧桐秋葉落紛紛”,[5]其中的凄苦況味與《屈氏琵琶歌》所散發(fā)出的那份悲涼感覺是何其相似。毋庸置疑,詩、書、畫三絕的申緯已在不知不覺之間,天成自然地于屈氏藝術形象塑造之字里行間糅入了更多的寫意畫性。

再者,比起《琵琶行》來,《屈氏琵琶歌》恰當?shù)鼗昧溯^多的中國典故,如作者在詩中首先就琵琶的相關歷史作了追溯:“不知何時此器入漢宮,復隨烏孫公主傷流落。杜摯則云長城筑時,弦鼗而鼓苦秦虐?!?關于琵琶之產(chǎn)生與流傳,史籍眾說紛紜,并無定論,誠如沈約《宋書·志第九·樂一》所云:“琵琶,傅玄《琵琶賦》曰:‘漢遣烏孫公主嫁昆彌,念其行道思慕,故使工人裁箏、筑,為馬上之樂。欲從方俗語,故名曰琵琶,取其易傳于外國也?!讹L俗通》云:‘以手琵琶,因以為名?!艙丛疲骸L城之役,弦鼗而鼓之?!⑽丛斒雽?。”漢武帝欽命細君和親烏孫王昆彌,并特令為之做一琵琶樂器以解遙思。而申緯對烏孫公主典故的化用渾然天成,“苦秦虐”冷色調(diào)典故提得也合適,這一起詩方法在看似追溯琵琶歷史的言語中為全詩中心思想定下了一個憂傷基調(diào)。其后“姜君為我轉軸抹四弦,《匪風》下弦凄而廓宛見”一句中,作者又巧妙激活《詩經(jīng)·匪風》中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使之加強《屈氏琵琶歌》整體的意境,從而烘托屈氏對故國的思念。詩末作者道:“屈氏無言擁袂立,精靈化下遼陽鶴?!边@是化用丁令威成仙化鶴歸遼東的故事,此可謂《屈氏琵琶歌》的點睛之筆,它以浪漫主義的手法,使屈氏靈魂最終回歸故里,這種蒙太奇式的回歸使人有悵然之感,并與詩首“烏孫公主”前后呼應,對《屈氏琵琶歌》全文的格調(diào)和中心思想有著深化效果。

綜上,《屈氏琵琶歌》所具之藝術成就令人嘆止,此在申緯同時代朝鮮文人中亦頗突出。有朝鮮文學專家就李朝文人以儒學之思想道德規(guī)范為尺度,就中國文學進行接受和批評的情況如是言道:“這種儒學化的接受、批評標準也有負面影響,比如過分強調(diào)作品的政治、道德教化及美頌的功用,而忽視了文學本身抒寫性情的功能以及辭采、意境等藝術性。”[6]而就《屈氏琵琶歌》乃至申緯之大部分作品而言,其說教性之思想特征不甚明顯,辭采、意境、遣詞、用典等亦體現(xiàn)出超凡不俗之藝術性。

三、《琵琶行》與《屈氏琵琶歌》的關系暨《琵琶行》對申緯的影響

盡管在時空上白居易之于申緯遙不可及,但《琵琶行》幽凄而又不朽的精神已成為溝通二者的靈犀,“琵琶”之于申緯,也已在相當程度上自覺不自覺地固化為其失意時的精神家園。試看申緯于純宗十八年(1818年)五十歲生日時所作《五十生朝口號》:[2](P302)

華堂上壽綺筵張,半百光陰太劇忙。

湓浦琵琶逢白傳,泰娘歌曲駐劉郎。

中秋風月悲游子,從古江山屬異鄉(xiāng)。

恒恐歡情兒輩覺,尊前直欲減絲潢。

“湓浦琵琶逢白傳”顯然是說白居易在湓浦口恰逢長安女,聽其彈奏琵琶并有《琵琶行并序》傳世?!疤┠锔枨v劉郎”則指唐代劉禹錫于元和九年(814年)貶官郎州期間作《泰娘歌》一事。而《五十生朝口號》創(chuàng)作背景有類于白居易以及劉禹錫:朝鮮純宗十八年(1818年)即申緯五十歲這年,因在朝廷派爭中難以支持,申緯遂從內(nèi)職外補春川府使,其心情不免惆悵,且看他《赴任壽春,簡寄斗室冢宰》一詩:[2](P261)

此身無用且東來,賴有江山慰不才。

已在古人猶未免,況于迂拙盡宜哉。

民貧地瘠難攜室,魚美蔬香可洗杯。

多謝仙翁聊借便,十洲消息近蓬萊。

詩人自感懷才不遇,赴任貧瘠之地又難攜家室同往,遂以山水和中國宋明文藝大家蘇軾、仇十洲等人的作品為精神慰藉。《五十生朝口號》創(chuàng)作翌年秋,申緯就因得罪權勢被迫離任,并開始了為期三年的閑居生活,此間他較多地接觸了社會底層百姓的疾苦。純宗二十年(1820年)十二月,申緯諷喻詩《雜書》五十首寫就,此皆作者對社會諸多方面進行的諷刺或改革建議,“可與中唐白居易的新樂府五十首媲美”。[7](P11)試看《雜書·其二》:“國計民憂豈兩岐,而今窒礙漸難為。我當從政于中歲,大不如前講學時。”[2](P531)該詩實是對國事與自身處境的無奈之嘆,確有白居易影子?!峨s書》五十首創(chuàng)作后不到半年,《屈氏琵琶歌》產(chǎn)生。但需指出的是:《屈氏琵琶歌》在中心思想、文體架構、遣詞用典等方面已天成自然地熔鑄了《琵琶行》諸般技巧,根據(jù)需要將其內(nèi)化成自我的風格特色,因而并無因襲之氣。

《屈氏琵琶歌》并非申緯唯一與《琵琶行》共鳴之作。朝鮮純宗廿八年(1828年),尚好文學的代理聽政王世子李旲特令申緯補職為江華島留守,并令其主持一些文學活動,年已花甲的申緯內(nèi)心喜悅之情堪比《屈氏琵琶歌》中的紫檀琵琶價值為人所識。我們從純宗廿九年申緯獲贈王世子“養(yǎng)硯山房”御匾后所作《睿贈“養(yǎng)硯山房”歌》[2](P1051)可察作者心情之愉快,且看該詩最后兩句:“睿明若曰銘汝室,臣拜歌詩志區(qū)區(qū)。紙閣日射黃金榜,硯山蛾綠蒸云烏。”對于尚為王世子、未來理應成為朝鮮國王的李旲,申緯給予了熱情的期待??珊镁安婚L,年僅22歲的王世子突然于純宗三十年去世,政敵上臺,申緯江華島罷官,并開始了受誣、流配甚至瀕于喪命的又一輪宦海沉浮歷程。朝鮮憲宗三年(1837年),年屆69的申緯創(chuàng)作《<琵琶引>三首》,[2](P1749)他的失意與無奈盡書其中。實際僅從“琵琶引”這一題目,我們就可感覺到申緯創(chuàng)作此詩時有類于白居易的那份失意和與白居易的千年共鳴,因為《琵琶行》亦名《琵琶引》?!?琵琶引>三首》第一首中申緯道:“自從海上一流落,天上人間再去來。香撥有知冤徹地,檀槽滿腹恨難滅?!鄙昃曇虮涣T江華島留守一職而頗受傷害,同時他對昔日在王世子提攜下從事文學活動之事不無懷念。申緯是無力左右朝鮮專制王朝下黨爭漩渦里自身命運的,年近古稀的他還得忍受內(nèi)心的巨痛,其處境之悲慘實際甚于千年前之白居易。第二首全文寫道:

人與琵琶較更悲,四弦能有訴情時。

遼陽故郭誰相識,銅輦秋衾我自疑。

錦炭鶻啼春去矣,玉盤珠落淚隨之。

匆匆未忍從頭說,輕攏冰絲問后期。

雖然作者寫作技巧嫻熟,對“遼陽鶴”典故、白居易“大珠小珠落玉盤”詩句等的化用也顯天然,可我們感覺到的已不單純是句子的優(yōu)美,更是作者內(nèi)心刻骨的坎坷之恨。對于自己的精神朋友白居易,對于自己失意時的精神家園《琵琶行》,理應含飴弄孫的申緯此刻有著愈加深刻的解讀,此誠如申緯前輩、高麗偉大詩人李奎報在武人專權時代于《聞官妓彈琵琶》一詩中所感言:“切于湓浦船中聽,哀卻烏孫馬上彈。始信弦中真有舌,聲聲似訴別離難?!?。[8](P74)申緯在《琵琶引》第三首中又說:“怕聞弦索牽長恨,竟去樽筵締惡緣。”由于在不斷的坎坷之中總以“琵琶”為療心手段,因而連作者自身對此也有了顧忌,他不愿琵琶勾牽起自己內(nèi)心深處那份有類《長恨歌》“此恨綿綿無絕期”般的凄涼與愴然??墒?,申緯最后仍然不得不自我安慰道:“思量卻也余無負,好作賞音三十年?!泵鎸﹄U惡的現(xiàn)實,申緯欲哭無淚;面對琵琶,申緯則已欲罷不能。

四、余 論

長安女只是白居易筆下諸多與琵琶相互映襯而出現(xiàn)的女性形象之一,實際在白居易作品世界里,以“女性——琵琶”型出現(xiàn)的詩作還有多首,試看《聽李士良琵琶》(《全唐詩》卷439)“聲似胡兒彈舌語,愁如塞月恨邊云。閑人暫聽猶眉斂,可使和蕃公主聞?!贝颂帯昂娃鳌憋@指王昭君,而這一出塞女性形象與琵琶的結合則是眾多文藝作品里人世離亂、吊古傷今的典型表達,如下一詩亦然,且看《春聽琵琶,兼簡長孫司戶》(《全唐詩》卷440):“四弦不似琵琶聲,亂寫真珠細撼鈴。指底商風悲颯颯,舌頭胡語苦醒醒?!睉z香惜玉之情、感時傷懷之嘆令人共鳴,作者所具有的人文主義一面亦得體現(xiàn),而《和楊師皋傷小姬英英》(《全唐詩》卷449)一詩,則有類《長恨歌》之簡縮版,該詩曰:“自從嬌呆一相依,共見楊花七度飛。玳瑁床空收枕席,琵琶弦斷倚屏幃。人間有夢何曾入,泉下無家豈是歸。墳上少啼留取淚,明年寒食更沾衣。”白居易“女性——琵琶”型詩篇中,《江南遇天寶樂叟》(《全唐詩》卷435)描寫了一位女性在天寶亂前亂后、人生由青春走向凋謝的悲?。骸鞍最^病叟泣且言,祿山未亂入梨園。能彈琵琶和法曲,多在華清隨至尊”,可是,“歡娛未足燕寇至,弓勁馬肥胡語喧。豳土人遷避夷狄,鼎湖龍去哭軒轅。從此漂淪落南土,萬人死盡一身存”。面對此情此景,作者悲從中來,“秋風江上浪無限,暮雨舟中酒一尊?!睙o疑,就故事情節(jié)言,《江南遇天寶樂叟》乃白居易“女性——琵琶”型詩篇中最近申緯《屈氏琵琶歌》者。再看申緯,《屈氏琵琶歌》創(chuàng)作后3年,即明亡整三甲子后《聽彈屈氏琵琶》一詩續(xù)出,作者借“第四甲申春又暮”這種特定時刻,將交織在國運中的屈氏個人顛沛命運再次放大。而在《屈氏琵琶歌》創(chuàng)作后20年,申緯又作關于屈氏及其琵琶的七律一首,曰:“人間天上去來頃,我為琵琶一愴然。鶴禁因詩征古器,龍樓特旨續(xù)前緣??諗y馬上悲青塚,又向江心過別船。小別重逢風月夕,檀槽香撥訴纏綿。”*該詩見《申緯全集》第1974頁,作者自署創(chuàng)作時間“辛丑六月至九月”,即朝鮮憲宗七年(清道光廿一年,1841年)夏秋之際,詩題為《余舊畜屈氏琵琶,借在竹尊者,近又聞在歐堂室中,以詩乞還》。由此可知,《崇禎宮人屈氏琵琶歌(并序)》創(chuàng)作后20年內(nèi)某一時候,屈氏琵琶為申緯所得,此亦可從相關申緯之如下總結得以佐之:“讀其詩文,情采橫逸,韻味超絕;觀其書畫,點染丹墨,古趣橫生;善于管弦,遣懷娛性;發(fā)為歌詠,可謂風雅之極至也”([韓]柳晟?。骸短圃娬摽肌?中國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265頁)。申緯好管弦,又好玉器字畫、金石瓷雜等,故屈氏紫檀琵琶歸于申緯乃適得其所而又情所自然。無疑,“女性——琵琶”這一模式作為表達傷感主題的常規(guī)卻又有效之文藝方式,其在申緯手中得到亦如白居易般嫻熟之運用,且《屈氏琵琶歌》與《琵琶行》分別成為申緯與白居易“女性——琵琶”型作品之代表。但需指出的是:“女性——琵琶”型詩作中,同一張琵琶,同一名女性,同一個主題,申緯可以寫其若干遍,遍遍傷情;而白居易則是同一個傷情主題,次次不一的琵琶,次次不一的女性。

[1]林庚.唐詩綜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2][韓]申緯全集[M].首爾:太學社,1983.

[3]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M].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

[4]王國彪.朝鮮詩家對清初明遺民詩的接受與評論[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

[5]郭沫若.傅抱石《湘夫人》圖題跋[Z].故宮博物院藏,1944.

[6]曹春茹.朝鮮文人對明代文學接受與批評的儒學化特色[J].外國文學研究,2014(4).

[7][韓]孫八洲.申緯詩文學研究[M].金淑女譯.北京:民族出版社,1996.

[8][韓]李奎報.東國李相國集[M].首爾:東國文化社,1958.

■責任編輯/林 麗

2014-06-12

師存勛,男,文學博士,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I106.2

A

1671-7511(2015)03-0099-07

猜你喜歡
琵琶行白居易琵琶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ART IN THE FIELD
漢語世界(2022年2期)2022-04-20 01:36:48
早冬
早春(節(jié)選)
淺析《琵琶行》的音樂美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30
即事
茶博覽(2017年1期)2017-02-27 06:49:09
窈窕淑女琵琶妹
學生天地(2016年15期)2016-04-16 05:15:03
《琵琶行》與《李憑箜篌引》比較分析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9
我的“反彈琵琶”
中國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11
吳緒經(jīng)水墨畫
南皮县| 正镶白旗| 工布江达县| 农安县| 灌南县| 张家川| 城口县| 兴安盟| 乡城县| 女性| 浙江省| 东兴市| 乳源| 高雄县| 门头沟区| 化德县| 毕节市| 金堂县| 巴塘县| 平远县| 广州市| 昌邑市| 绥中县| 曲周县| 屏东县| 沂南县| 孝义市| 镇原县| 蒙城县| 洛扎县| 朝阳县| 泸州市| 房产| 淮滨县| 呼和浩特市| 美姑县| 共和县| 克什克腾旗| 辽阳市| 黄骅市|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