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建++王薛滔
摘要:當今高校應當擁有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和高水平科研平臺的基本職能。通過研究傳統(tǒng)教師教學模式與高水平科研平臺對機械類院校的重要性,總結出高水平科研反哺教師教學的積極作用,是指院校通過高水平科研平臺,將優(yōu)秀的科研成果引入到課程中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特別在培養(yǎng)地方性院校機械類創(chuàng)新人才上,科研反哺教學不僅在理論上說得通,更是在實踐上可行。院??蒲兴降奶嵘粌H能夠吸引更為優(yōu)秀的教師與學生,同時反過來也能提高他們自身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教學;科研平臺;機械類創(chuàng)新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1-0155-02
現(xiàn)今,機械類院校視高質量教師教學和高水平科研平臺為兩個重要指標,這兩個指標的協(xié)調發(fā)展是機械類高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特征。當然,不同學者對二者的關系各持己見。一部分學者認為,教師教學與高水平科研平臺是相互矛盾的,因為高校教師的主要精力是用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去學習書本中的知識,而不是放手去搞科研。并且高校老師的工作量十分巨大,顯然是沒有多少時間來放到高水平科研平臺上。另外一部分學者認為,教師教學是高水平科研的前提與基礎,為高水平科研平臺提供充實的理論依據(jù)。與此同時,高水平的科研平臺也促進了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教學促使科研平臺水平的提升,高水平科研反哺教師教學。二者協(xié)調發(fā)展是當今高校極其重要的工作,特別是某些機械類地方院校,高水平科研平臺是學校價值體現(xiàn)的一項重要方面,教師教學是實現(xiàn)學校目標的一項基本方法,教師教學與高水平科研平臺同等重要。因此,機械類院校應當正確處理教師教學和高水平科研平臺的關系,使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
一、傳統(tǒng)的機械類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機械類教學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師、教科書為中心,以教、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機械類教學方法以知識傳授為目標,對課程結構進行嚴格劃分。它的主要特點是:①知識傳授為目標的教學觀念。在傳統(tǒng)的機械類教學模式中,高校往往僅僅注重學生知識的學習,其主要任務是對書本中的知識進行傳授,并反復通過考試對學生進行考核。老師把學生視為接納知識的容器,具體地對學生實施教學知識、發(fā)展才能、德性培養(yǎng),但仍以教學知識為主。②老師為主導的應試教育方法。在傳統(tǒng)的機械類教學模式中,老師作為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這一廣大群體在教學中的巨大作用。教師指導學生在教室中埋頭學習,教師一味地傳授,學生一味地接受。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被動地去聽取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不移至理”,從不去舉一反三、問個為什么,久而久之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提高。③考試成績作為對學生評價的唯一量度。在傳統(tǒng)的機械類教學模式中,高校一貫用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質量的唯一標準,從而致使學生把成績看得至關重要,由于機械性地接受老師所授予的知識,導致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和主觀能動性。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能夠對知識掌握得滾瓜爛熟,但都是對所學知識的機械性掌握,無創(chuàng)新可言。這種傳統(tǒng)機械類教學模式把學生對書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為衡量學生質量的唯一標準顯然存在著不足,它終究會使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缺乏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臺對機械類院校教學的促進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臺有利于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教學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有利于為學生提供實習實驗基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教師教學為高水平科研平臺提供了科研理論知識與優(yōu)質的學生。因此,教師教學與高水平的科研平臺是能夠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1.高水平科研平臺能夠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當今高校以教學為中心,不段提高教學質量為永恒不變的重要任務。而擁有高水平科研平臺是能夠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高水平科研平臺能夠提高現(xiàn)有的國內學科水平,提高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豐富當下的學科內涵,發(fā)掘并培養(yǎng)邊緣新型學術帶頭人。本著高水平科研平臺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態(tài)度,山東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在科研工作中積累經(jīng)驗,不少導師已經(jīng)出版了具有特色的書刊、發(fā)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論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臺為憑借的相關論文作為課外閱讀資枓。通過實實在在的項目,學生對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進行探討研究,加深了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臺促進優(yōu)質師資隊伍建設。高水平科研平臺有利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國內外歷史經(jīng)驗表明:沒有高質量的科研平臺,就很難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沒有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同樣也不可能擁有優(yōu)質的教育質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臺。要想深入了解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就必須了解自己專業(yè)在整個國際環(huán)境的學術動態(tài),準確地把握自己所授課程在整個專業(yè)中的地位,將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臺中獲得的經(jīng)驗及科技新成就及時反映到教學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近幾年,山東科技大學機電學院先后承擔國家“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yè)合作等科研項目300余項,年均科研經(jīng)費3000余萬元。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臺有利于優(yōu)質的師資隊伍的建設,山東科技大學機電學院現(xiàn)有教職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級實驗師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學者”特聘教授2名、國家突出貢獻專家1名、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6名、山東省突出貢獻專家3名、省部級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臺有利于大學生素質的提高。大學的成長階段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時期,一個人的學識水平、思維方式、人生價值觀、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這一階段的重大影響。培養(yǎng)學生質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敗,教育水平的優(yōu)劣,往往取決于大學階段對學生的培養(yǎng)。因此,機械類院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擁有高水平科研平臺的活動,提高他們的學術水平,增強他們的卓識,努力讓這一措施成為他們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專業(yè),本科階段已有開設各種實習課程,如鞏固與增強本科生知識的課程設計、開闊學生眼界的生產(chǎn)實習、提高本科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畢業(yè)設計。在研究生階段,研究生除了上他們的基礎課程之外,還額外地去從事導師下的一些科研活動,來增強自己的素質和學術能力。endprint
三、如何實現(xiàn)科研反補教學
1.以高水平科研平臺為基礎,優(yōu)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教育方式。高水平科研平臺有利于優(yōu)化教師教學內容并存在著可行性,學校應當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引入與教學相關的高水平科研平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具體措施如下:(1)指導教師將高水平科研平臺的相關內容引入課堂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設立教學評估制度。(2)嘗試建立科研平臺研究成果改進教材的工作機制,并將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面。(3)嘗試開設一些反應現(xiàn)代前沿科技的選修課,建立將高水平科研平臺項目轉化為課程的工作機制。(4)嘗試通過結合高水平的科研課題指導機械院校的學生完成相應的畢業(yè)設計,使他們對自己專業(yè)的發(fā)展有進一步的認識。(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為內容,邀請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團隊進入課堂進行面對面的授課,與學生們進行互動,解決他們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臺實踐制度。經(jīng)過反復思量與探討,高水平科研平臺實踐制度的實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展開:(1)嘗試建設高水平科研開放平臺,讓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通過平臺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與科技實踐,使平臺與學生所學的知識相呼應。(2)嘗試組織一些與高水平科研平臺相關的科研活動,科研活動要求對參加活動的小組進行競賽選拔,并對表現(xiàn)好的小組給予相應的獎勵。(3)嘗試建立輔助型的師資隊伍,對于難以理解、較為深奧的課題,學校應當組織相應的老師來幫助學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動反哺教師教學”的保障體系。第一,要明文指出培養(yǎng)的學生擁有參與高水平科研活動的經(jīng)歷,并通過其經(jīng)歷能夠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能夠對培養(yǎng)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學校在給專業(yè)學生安排課程時,要保證學生的專業(yè)課時與自主學習的時間,與此同時安排與專業(yè)相關的科研活動,實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第三,學生可以跟隨老師參與老師所從事的科研活動,以加深自己的學術見解。通過以上措施來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動反哺教師教學”方案的具體實施。探索建立與教師教學等價的科研活動評價制度:(1)在教師科研活動中建立與教師教學等效的評價系統(tǒng),其評價結果參與教師各種評優(yōu)選舉等活動。(2)在建立科研活動評價制度的同時,不要忘記對教師教學評價制度的進一步優(yōu)化。(3)保證教師育人質量,對于教師另一主要方面的評價來源于學生,培養(yǎng)學生質量的高低是對教師最直接的評價,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學生評價老師系統(tǒng),以提高教師育人的積極性。
四、結論
總之,就高校而言,要正確認識高水平科研平臺的性質、地位和作用。高水平科研平臺既是高校獨立職能之一,同時它又必須服務于教學工作,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和前提條件。高校要提高教學質量,沒有高水平科研平臺建設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樹立正確的辦學觀念,教學型高校不是不要科研,而是離不開科研,要敢于堅持科研,發(fā)展科研,向科研要質量、要效益、要聲譽。因而,充分利用高水平科研平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機械類人才。讓高水平科研平臺與教學形成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局勢。
參考文獻:
[1]秦紹德.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9,(5):19-21.
[2]魏青.科研是教學的不竭動力[J].中華文化論壇,2008,(16):46-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