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環(huán)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臨床對于ARDS患者實施不同機械通氣模式進行治療后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血管外肺水的影響。方法 隨機收集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間該院實施住院治療的ARDS患者100例,所有的患者均需要使用機械通氣的形式進行治療。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的數(shù)量相同。對照組患者使用SIMV通氣的方法實施治療,觀察組患者使用ARPV機械通氣的方法實施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通氣時間、氧合指數(shù)。 結(jié)果 兩組患者在治療完成后均有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完成后的通氣時間(6.03±1.23)d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通氣時間(9.96±2.54)d、氧合指數(shù)(172.36±26.98)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氧合指數(shù)(133.32±15.89),所有差異均為顯著性的差異。 結(jié)論 在對于ARDS患者在實施治療的過程中,使用ARPV機械通氣的治療方法能夠顯著提升對于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的治療效果并減少患者的通氣時間,在臨床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值得推廣應(yīng)用。
[關(guān)鍵詞] 不同機械通氣模式;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療效影響
[中圖分類號] R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9(c)-003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des on the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 patients with ARDS. Methods 100 hospitalized ARDS patients underw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SIMV,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ARPV. And the duration of ventilation and oxygenation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Bo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des achieved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shorter duration of ventilation[(6.03±1.23)d vs (9.96±2.54)d], better oxygenation index[(172.36±26.98) vs (133.32±15.89)]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ARDS, ARPV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ventilation, so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Differ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des; ARDS patients;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Curative effect
對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而言,是目前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目前在對于ARDS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使用機械通氣的治療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治療方式,同時也能夠在臨床上取得較好的效果[1]。但不同模式的機械通氣的方式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不相同。為分析在臨床對于ARDS患者實施不同機械通氣模式進行治療后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血管外肺水的影響,該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間使用ARPV機械通氣的治療方法對于患者進行治療,效果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ARDS患者作為在該研究中的研究對象。所有的患者均使用在1994年歐美聯(lián)席會議中制定出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同時所有的患者被確診為ARDS患者,并出現(xiàn)了ARDS的臨床典型的癥狀。同時需要排除惡性腫瘤患者、年齡高于80歲并出現(xiàn)了嚴重基礎(chǔ)疾病患者、意識障礙患者以及無法耐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在該研究中,入選的患者數(shù)量為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1.5,同時所有的患者的年齡段在23~67歲,患者的中位年齡為48歲。將所有的患者按照實施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的不同模式對于患者進行分組,每組患者的數(shù)量均為50例,觀察組患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1.5,同時所有的患者的年齡段在23~66歲,患者的中位年齡為47歲,病程1~7年,中位病程4年。對照組患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1.5,同時所有的患者的年齡段在25~67歲,患者的中位年齡為48歲,病程2~6年,中位病程5年。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該研究中均需要使用西門子公司生產(chǎn)的型號為SERVO的呼吸機進行治療,在臨床對于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均需要使用適量的鎮(zhèn)靜方式,消除患者的自主呼吸的影響情況,并需要對于患者實施ARDS的肺部保護性的通氣策略實施治療。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可以通過呼吸機的檢測調(diào)節(jié),幫助患者的潮氣量保證在6~7 mL/kg之間。同時對于患者進行相應(yīng)的血氣分析,保證在對于患者實施治療過程中,各項治療指標能夠保持在規(guī)定的狀態(tài)之下。
1.2.1 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法 該研究中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的機械通氣模式,即使用SIMV模式實施治療。在臨床對于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將患者的呼吸頻率控制在16次/min左右,同時將吸入氧氣的濃度控制在60%左右。同時患者在實施治療過程中,患者的呼吸末正壓需要設(shè)置在患者的壓力容積曲線的低拐點以上2 cm的位置,并在此過程中對于患者的氣道峰壓進行相應(yīng)的控制,控制在33 mmHg左右,呼吸比設(shè)置在2:3左右。
1.2.2 觀察組患者治療方法 對于觀察組患者,需要使用APRV的機械通氣模式進行治療。在臨床對于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的吸入氧氣的濃度需要控制在60%左右,并在此過程中將高壓設(shè)置為30 cm,將低壓設(shè)置為0。同時在此過程中將高壓時間設(shè)置為4.2 s左右,低壓時間設(shè)置為0.8 s。同時在對于患者實施治療時需要對于患者的氣道峰壓進行相應(yīng)的控制,控制在33 mmHg左右,呼吸比設(shè)置在2:3左右。
1.3 療效標準
該研究中在對于患者實施治療完成后,需要對于患者在治療后24 h的氧合指數(shù)以及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的通氣時間進行記錄并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方法
將該研究中患者的氧合指數(shù)以及患者的通氣時間數(shù)據(jù)納入到SPSS 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
2 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的氧合指數(shù)(172.36±26.98)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氧合指數(shù)(133.32±15.89),同時觀察組患者的通氣時間(6.03±1.23)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通氣時間(9.96±2.54),見表1。
3 討論
ARDS主要指的是患者的肺部內(nèi)部或是外部的一些嚴重疾病,導致患者出現(xiàn)了肺部的毛細血管出現(xiàn)的一種彌漫性的損傷。同時患者也會出現(xiàn)肺部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強等相關(guān)的癥狀。而在病理變化方面,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肺部水腫、透明膜以及肺不張等相關(guān)的病理變化。尤其是ARDS患者在臨床上也會出現(xiàn)進行性的呼吸窘迫以及難治性的低氧血壓等癥狀,這些癥狀也是ARDS的主要臨床特征[2-3]。目前在對于ARDS患者在臨床實施治療的過程中,機械通氣的治療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并在臨床上得到了較多醫(yī)務(wù)人員的青睞。但常規(guī)的機械通氣模式,即SIMV模式的效果已經(jīng)無法達到目前的治療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種全新的機械通氣模式即ARPV機械通氣模式開始得到了較多的關(guān)注。
在對于患者實施ARPV的機械通氣治療的過程中,通過該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臨床對于患者在實施治療完成后,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完成后的通氣時間(6.03±1.23)d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通氣時間(9.96±2.54)d、氧合指數(shù)(172.36±26.98)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氧合指數(shù)(133.32±15.89)。由于氧合指數(shù)以及通氣時間均是在對于患者在進行治療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全可以說明觀察組患者在實施了通氣完成后,治療效果明顯的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在徐盈等[4]研究過程中顯示,相同氣道的壓力或是相同的通氣量的前提之下,患者的肺分流區(qū)域的血流量,能夠在壓力支持通氣之下得到明顯的降低。同時在目前李娜[5]等研究過程中能夠顯示,患者的肺部通氣/血流的比例也能夠逐漸的恢復正常,因此患者的氧合狀態(tài)能夠逐漸的恢復正常,因此能夠較好的對于患者實施治療,并能夠在保證對于患者起到相關(guān)治療效果的前提之下減少對于患者的通氣時間。
而在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的高于對照組患者,同時在此過程中觀察組患者的通氣時間以及氧合指數(shù)均明顯的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因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臨床對于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使用ARPV的機械通氣模式效果明顯優(yōu)于SIMV模式,在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6-7]。
[參考文獻]
[1] 杜玲玲,韓浩,張曉軍,等.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老年肺內(nèi)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9,21(7):394-396.
[2] 王億勝,李宏云,馮永海,等.小潮氣量通氣對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高風險患者療效及預后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3):393-397.
[3] 楊磊,金澄秋,李麗,等.機械通氣輔以鹽酸氨溴索對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動脈血氣和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2,3212(4):341-343.
[4] 徐盈,張燕芳,陳國兵,等.俯臥位機械通氣對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動脈氧合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2):1346-1349.
[5] 李娜,李家瓊,韓冠杰,等.氣道壓力釋放通氣治療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5,35(4):346-350,351.
[6] 王曉春,黃求進,趙娜,等.密閉式氣管內(nèi)吸痰在重型顱腦損傷合并 ARDS患者機械通氣中的應(yīng)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49(9):1093-1096.
[7] 王秀巖,徐思成,劉光明,等.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時機探討[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4,26(5):330-334.
(收稿日期: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