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 希
(作者為九三學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九三學社中央原副主席,原林墾部部長。本文原載《知識就是力量》一九五七年十月號)
一九四九年,當我國人民革命在全國范圍內取得了勝利的時候,擺在我們面前的另一個重要的戰(zhàn)斗任務,就是刻不容緩地進行防旱、防風、防沙、防水——同大自然作斗爭。恩格斯說過,隨著人類成為自己社會關系的主人翁,他們也就成為自然界的真正的和自覺的主人翁。但是從我國的自然情況來看,要完成這個任務,是要進行艱苦戰(zhàn)斗的。在我國,只有一部分沿海地區(qū)會受到災害極大的臺風襲擊,多數人從來沒有遇到過臺風,也沒有遇到過熱帶的風暴;但是水災和旱災卻到處都有。長江、黃河、漢水、淮河以及其他河流,給居住在這些河流兩岸的、占我國人口大多數的居民,帶來了不少的災難。僅僅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的區(qū)域,就有五十幾萬平方公里,每年光從陜縣上游的黃土高原上流下來的泥沙,就有十三億八千萬噸之多。結果是:上游流失了水,造成了旱災,流失了土,損失肥料;下游則河道阻塞,釀成水災。
因此,我們當前的迫切任務是:興修新的巨大的灌溉工程,控制河流泛濫;疏浚河道和改變自古以來所存在的舊的自然面貌。而最主要的任務是培育在過去反動統(tǒng)治時期遭到濫伐的森林。森林面積的縮小,就是上述一切災害的根源。
大家知道,森林可以阻塞風的道路,調節(jié)河流的水量,保持水土,改變氣候。由于濫伐森林,有許多地區(qū)都經常經受著風沙的威脅。東北西部和內蒙古東部的情形,就是如此。在這些地區(qū)內,土壤瘠薄,田野荒蕪,嚴重地阻礙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由于森林的缺乏,又影響著我國工業(yè)的發(fā)展。現在我國工業(yè)用材不夠,拿今年來說,國家就缺少了四百多萬立方米的木材。在這方面,我們和蘇聯相比,是差得太遠了。在蘇聯,按人口平均計算,每人每年消耗的木材約有一點八立方米;我國每人每年消耗的木材則只有零點一三立方米。蘇聯每年要生產三億七千萬立方米的木材;我國以國家生產的木材來計算,今年只有二千二百多萬立方米光景。蘇聯的森林面積約為十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七以上;我國的森林面積則只有七千六百六十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百分之七點九。如果不設法恢復和擴大森林面積,而要使我國木材的生產量也達到蘇聯的水平,那么,只要在五、六年之內,我國的森林就要全部砍光。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主要就是逐年擴大森林的面積。
由于我國土地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自然條件多種多樣,所以植物種類非常多。如果把我國的樹種收集在一起,便可以成為一個豐富多彩的植物園。
我國生長著兩千多種喬木,其中有一千多種具有相當大的經濟價值。構成北半球主要森林樹種中的松杉科植物,估計全世界約有三十屬,我國就有二十六屬;而其中的金錢松、臺灣杉、福建柏和一些其他的松杉科植物,乃是我國的特產。在闊葉樹中,種類更多。特有樹種,也不勝枚舉,象杜仲、樟樹、桐樹等,都是很著名的。在我國南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qū),還有橡膠樹、咖啡樹、椰子樹等。這樣豐富的樹種資源,對發(fā)展我國的林業(yè)提供了特別良好的條件。每一個地區(qū)都有許多適應地方氣候條件的植物,其中生產效果最好的和最寶貴的那些樹種,都被保留了下來。
但是正如園丁一樣,不能因為園內花苗樹種搜集得多而自滿,還必須要加力培養(yǎng),我們也不能僅僅因為國內森林種屬豐富得象個大植物園一樣就可以滿足。在許多地區(qū),我們必須培植小樹苗,就好象園丁在花園里培養(yǎng)植物一樣。
目前,在我們國家內,有許多荒山,樹木尚未伐光,我們可以封山育林。具體地說,就是把這些山劃分區(qū)域,停止樵采,停止放牧,停止一切破壞行為,則不出數年,幼苗會長成小樹,小樹會長成大樹,大樹會下種、育林,于是,這些荒山就將在不同程度上綠化起來。我們在黃河流域、黑龍江和其他各省的許多地區(qū),正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育林的??墒沁@種最簡單的方法并不是到處都可以應用的。
有許多地區(qū),特別是西北某些地區(qū),森林摧殘一空,山地不能蓄水,處處都是侵蝕溝,年年都愁干旱,這,不但不能封山育林,即使是普通植樹造林,也感覺困難。然而,最近在這些地區(qū)內,也創(chuàng)造和摸索出來了一些寶貴的經驗。
例如:山西省陽高縣大泉山林業(yè)勞動模范張鳳林和高進才,雨季之前,在山坡上挖了許多坑,坑和坑排列成三角形,把樹苗栽在坑的邊緣,使樹根在秋末和春初,可以吸收坑內的雨水。這是一種“土蓄水,水養(yǎng)樹,樹保土”的造林方法。此外,在坑內還可以種豆子,增產糧食。
按照這兩位造林模范的經驗,在更陡的凹坡上造林,應當開鑿臺階,在臺階的外緣種植白楊,在臺階上種植豆類植物。
又如甘肅省蘭州地區(qū),氣候干燥,必須在斜坡上每隔三點二米挖一條水平溝,把樹苗栽在溝內。春天,樹木需要許多水分,但恰好在這個季節(jié)里,蘭州幾乎沒有雨水。于是在春初的時候,人們便從黃河運冰上山,堆積在新栽的樹木的周圍。每棵樹大約要堆六十斤冰。一九五六年三月一日到十五日,蘭州市動員了十七萬六千個勞動力運冰,栽活了一百七十萬棵樹。
一九五六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提出了在十二年內綠化祖國的任務。全國廣大群眾,從鄉(xiāng)村到城市,從軍隊到學校,從機關到企業(yè)、廠礦,熱烈地響應了黨的號召。在許多地方,營造了一片片的少年林、青年林、母親林、“三八”林、“八一”林,甚至還有老年林,而在北京,還造起了蘇聯專家林。一九五六年全國造林面積共有三百三十三萬公頃。
在綠化任務中,我們第一個綠化主題是營造用材林。八年來,我們由國家生產的木材,幾乎有百分之五十是由東北和內蒙古地區(qū)供給的,今后如果再要在這些地區(qū)進一步擴大伐木事業(yè),那么這些地區(qū)的用材林就會很快被伐光。但是我們對木材的需要量卻在增長著。為了減輕那些主要伐木區(qū)的負擔,首先要在我國的南方大量營造用材林。長江以南各省,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林木生長起來很快,例如浙江省的杉木的成材期,只抵得上東北的紅松和內蒙古的落葉松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所以我們在南方各省,必須積極地營造用材林。
第二個綠化主題是營造森林改良土壤林。在黃河中游的甘肅、陜西、山西、河南四省,配合黃河水利工程,要按照規(guī)劃營造水土保持林。幾年來,已控制的水土流失面積雖然還只有七萬平方公里,但由于在山西、甘肅兩省,我們已摸索出了干旱地區(qū)造林的經驗,今后就不難積極進行了。這是森林改良土壤林之一。其二是農田防護林,在東北西部、內蒙古東部、河北西部、河南東部、陜西北部等地區(qū),或多或少地遭受著風沙的災害,因此我們要在這些地區(qū)營造防護林。
第三個綠化主題是在氣候條件許可下,營造特用經濟林,例如長江流域的杜仲、栓皮櫟,長江以南的油桐、油茶、烏柏等等。
八年來,我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營造了相當數量的用材林、農田防護林、水土保持林、特用經濟林、薪炭林等。但是,假若我們把已經進行了的工作和十二年的綠化任務相比較,那么,我們所作的工作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如果再進一步,遙想到全國無限荒蕪的深山、遠山甚至石山,則頭一個十二年綠化工作的措施,還僅僅是巨大綠化工作的開端。我國全體人民都應該參加這一偉大的工作。可以說,我們的綠化工作也好象是在走萬里長途一樣,現在只邁開了第一步。今后,為了把我國變?yōu)橐粋€有著繁茂的森林和象一個花園一樣的國家,我們還必須進行勇敢而頑強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