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云松
如何來評價一節(jié)“語文綜合性學習課”呢?這是研究“語文綜合性學習課”有效性所繞不過去的問題。語文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課程,它肩負“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重任;它承載“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職責。學習語文最終的目的是學生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并形成民族認同感,顯然,語文綜合性學習也承載這一使命。我們可以站在語文學科的價值角度來審視“語文綜合性學習課”。在這個視角的統(tǒng)領下,我們對研究主題、教學內容、活動狀況、學習效果等的把握將更加明晰。
一、站位學科價值定位主題。
語文綜合性學習課應該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這與研究性學習是相仿的。研究的主題可以從學生生活和現(xiàn)有教材結合處去挖掘。立足學生生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立足現(xiàn)有教材,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回顧已經上過的一些課例,我們可以循著學習內容的層次把它們歸結為四類:
類別 課例
聚焦中華傳統(tǒng) 《趣賞對聯(lián) 樂學語文》《有趣的戲劇臉譜》《說名道姓(姓、名、字)》《說名道姓(名號)》……
聚焦歷史名人 《走近諸葛亮》……
聚焦生活現(xiàn)象 《車》《揭秘廣告語》《節(jié)約用水》《我的成長冊》……
聚焦自然現(xiàn)象 《水果世界》、《柳》……
文化看起來高不可攀,其實它就切切實實地在我們身邊。語文綜合性學習課要呈現(xiàn)濃郁的文化氣息,讓學生在其間受到熏陶,這體現(xiàn)了課的價值取向。上表中我們將課例分為四類:第一類“聚焦中華傳統(tǒng)”中的“對聯(lián)、戲劇臉譜、姓氏”等都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烙印,有特定的中國氣息。第二類“聚焦歷史名人”,學生可以通過研究這些人物的生平事例,了解他們的人格魅力和個性特點,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第三類“聚焦生活現(xiàn)象”,乍一看仿佛與中華文化關聯(lián)度不大,其實在課例中許多環(huán)節(jié)都有滲透。如《揭秘廣告語》中發(fā)現(xiàn)廣告語的語言特點,并運用這些特點來設計。學生會發(fā)現(xiàn)廣告語的凝練,知道達成凝練的創(chuàng)編方法和語言特色,這都與傳統(tǒng)文化關聯(lián)著。第四類“聚焦自然現(xiàn)象”,可以根據(jù)年段不同進行挖掘,低年級側重于認知,中高年級可以側重于內涵的挖掘。如:《柳》可以從身邊柳入手,轉而研究詩中柳以及它的意蘊。這些都反映了學生對自然、生活、社會、自我的認知過程。按照不同的類別,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操作流程進行探究,習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
類別 操作板塊
聚焦中華傳統(tǒng) “感知傳統(tǒng)現(xiàn)象”“選點探究特點”“解讀文化奧秘”“生活實踐運用”
聚焦歷史名人 “人生經歷的了解把握”“人物品質的感悟概括”“影響意義的探究發(fā)現(xiàn)”
聚焦生活現(xiàn)象 “觀察生活自然”“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規(guī)律”“組織語言實踐”“探索文化積淀”
聚焦自然現(xiàn)象
二、站位學科價值解讀內容。
蘇教版教材體系中,五六年級每個學期都有“學與做”的學習板塊。這可以看作教材中“綜合性學習”的直接體現(xiàn)。讀懂這些教學內容,是每個教師必須做好的功課。如果我們能夠站在學科文化的高度解讀教學內容,必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以第九冊《說名道姓》中的一處內容作一說明。《說名道姓》的開篇第一題的要求是“下面的姓氏歌中,包含了容易讀錯的姓和常見的復姓。先讀準確,再背下來。”我們一般做的事情就是注意每個字的讀音,在學生認讀準確的基礎上背誦和記憶。如果我們從文化的高度來解讀姓氏歌,又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除了讀音以外,《姓氏歌》中隱含的文化因素有許多。每一行分成左右兩列,是對稱的;再看每行結尾的字,都是有規(guī)律的。“燕、干、菅……”這幾個字韻腳是“an”;再次姓氏歌就如同詩歌一樣,節(jié)奏變換有規(guī)則。由此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去探討《百家姓》的規(guī)則:每行的末尾都押“ang”韻。
以上是從音韻角度讀出的《姓氏歌》中蘊含的內容,讀懂這些再組織教學,課堂會顯得豐滿而立體,學生的收獲也會更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漢語言現(xiàn)象中的規(guī)律,并推廣延伸。這是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的責任所在。
三、站位學科價值組織活動。
“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特別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一堂課其實是圍繞一個主題由許多活動性板塊組成。預設的活動如何能更顯出神采來,這與我們內心站位的角度有關。例如:老師在執(zhí)教《說名道姓》中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1.談話導入:課前讓大家去搜集自己關注的姓氏名人,我請幾個同學上臺來寫寫,看誰積累得多。2.板書姓名:學生板書名人姓名。3.課堂評價:表揚寫得多的學生。
(下轉11頁)
(上接10頁)
上述流程體現(xiàn)了課前和課內的結合,限時完成,節(jié)奏較快,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如果站在語文學科價值的高度,還可以做得更好。我們的站位可以放在“積累”和“寫字”這兩面,前者老師注意了,后者卻沒有關注。在提要求的時候可以說:“看誰寫得又快又好。”評價的時候從“快、好”兩方面入手,“快”是評價積累,“好”是評價質量。評點字的質量,體現(xiàn)了對書法的關注度,這無疑滲透了一種語文的習慣。
心中有文化意識,把一種習慣、一種方法不時滲透在自己的教學中,這是功德無量的。由是觀之,語文綜合性活動課應該站在學科價值的高度來組織活動,不只局限于語文知識,更應關注語文方法與習慣。
四、站位學科價值檢驗效果。
學生課堂的參與程度、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等可以作為評價課堂效果的參考。這些可根據(jù)學習目標依靠課堂觀察來辨別。語文綜合性學習課并不只局限于對課堂即時效果的觀察。語文綜合性學習課除了關注知識以外,更應關注學生后續(xù)跟進的狀況。某一節(jié)課只是一個起點,學生應該依著這個起點再投入研究,這才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最終的目的。對一節(jié)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的評價應該動態(tài)跟進。這樣把課堂的效果(即時效果)和課外的效果(長遠效果)結合起來,才能了解學生對某一主題的重視程度和參與研究的狀況。
筆者組織了《走近諸葛亮》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兩個月后在一次練習中,要求學生寫出知道的三國故事名,班級內有65%的學生填寫了以諸葛亮為主角的故事名,90%以上的學生都寫對了三國故事名。從這個角度看,這節(jié)課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學生有了知識的積累,并有課外的探究。《走近諸葛亮》這節(jié)課起到了點燃的作用。這正是綜合性學習課期待達成的效果。這種語文學習不是應景的,而是深達人心的,是學生探索語文現(xiàn)象之旅,文化實踐之旅。教師應該設置一定的觀察量表獲取學生后續(xù)參與程度的數(shù)據(jù),以此來反觀上課后的遠期效果。
站在語文學科價值的角度去審視語文綜合性學習課,較之于從課堂的特征角度去評價視野會更加開闊。這樣做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語文課程“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增強民族認同感”是一致的,也為評價這種課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