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詩教學需要“泡”

2015-12-02 02:54朱志林
小學語文教學·人物版 2015年11期
關鍵詞:仄仄杜甫古詩

朱志林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歌承載著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歷史和文化,是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語感、陶冶情操、滋養(yǎng)心靈、鑄造靈魂、提高審美情趣的極好的媒介。古詩語言高度凝練,思維跳躍,詩中涉及的事件遠離現代生活。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古詩,如何給學生學習古詩搭建一個合適的階梯,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泡”。學習古詩,“就是要把詩中所提供的東西‘泡出來”,“要把濃縮了的東西‘泡開”,“這是詩歌學習中必經的一道‘工序”。只有“泡”出了味道,“泡“出了淳美,學生才能真正領略到詩的精髓,才能有所收獲。下面,筆者以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為例,談談對古詩教學中“泡”的策略及思考。

一、發(fā)現變遷,“泡”出古今音義異同

古詩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載體,由于年代久遠,有些字詞的音、義和現代漢語有較大差異。不能理解詞句,進入詩歌的情感世界、藝術境界就是一種空談。這就決定了古詩的學習必須從詞句的解讀入手,“披文入情”。理解詞句,關鍵是幫助學生理解那些古今音、義不同的字詞,“泡”出古今音、義的異同。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衣裳(yī cháng)”“妻子(qī zǐ)”的讀音、意思和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引導學生弄清音、義的變遷對于準確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情感非常關鍵。課堂教學中,筆者進行了如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誰來讀讀這首詩?

(一生讀)

師:如果對照注釋讀一讀,你肯定會有新的發(fā)現。

(生自讀)

師:誰來說說你的發(fā)現?

生:詩中的“妻子”不讀“qī zi”,而是讀“qī zǐ”,因為古時候的“妻子”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是兩個詞,和我們現在“妻子”的意思不一樣,現在“妻子”是一個詞。

師:他目光敏銳,發(fā)現了“妻子”在古代是兩個詞,讀音、意思和現在都不同。

生:我還從注釋里發(fā)現“衣裳”的讀音和我們現在也不一樣,讀“yī cháng”,它也是兩個詞。古時候上為衣,下為裳(cháng),現在“衣裳”泛指我們穿的衣服。

師:“初聞涕淚滿衣裳”,淚水不但打濕了上衣,而且還打濕了褲子,說明淚流之多,內心該是多么高興。

對照注釋學習古詩,是引導學生“泡”詩的重要方式。學生弄清“衣裳”“妻子”的意思,對準確理解詩意,體會杜甫喜極而泣的狂喜大有幫助。

另外詩題中的“河南河北”學生在理解時也容易產生困惑,他們很容易解釋為今天的河南省和河北省,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安史之亂”那段歷史,不了解當時唐朝軍隊與安史叛軍作戰(zhàn)的區(qū)域。筆者是這樣處理的:

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河南河北你覺得指的是什么地方?

生:河南省和河北省。

師:這里的“河”是哪條河?

生:黃河。

師:河南就是——

生:黃河的南岸。

師:那河北是指——

生:黃河的北岸。河南河北就是指黃河南岸北岸的廣大

地區(qū)。

師:是的,當時安史叛軍就是沿著黃河兩岸向西進軍,攻陷唐朝的都城長安的。

引導學生“泡”開詞義,首先教者要清楚古詩中哪些字詞的古今讀音、意思不同,然后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各個擊破,引導學生真正理解詞義。當然,“泡”的方式除了借助注釋、教師引導以外,還有其他的一些途徑。

其一,借助工具書。學生學習現代漢語沒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不行,學習古代詩詞,沒有古漢語字典也不行?!锻趿艥h語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典》之類的工具書要常備一本,

學習古詩,常查、常翻古漢語字典,對于“泡”詩能力的提高很有

幫助。

其二,聯系具體語境。一個字詞常常有多個義項,究竟該怎樣理解,要聯系文本,聯系語境,選擇恰當的義項。比如“漫卷詩書喜欲狂”中的“漫”字,究竟是“漫不經心”還是“胡亂”的意思呢?結合具體語境,我們知道此時詩人欣喜若狂,想到的是“放歌”“縱酒”,想到的是趕快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洛陽,因此顧不上愛惜書籍了,便胡亂收拾桌上的東西。只有聯系了語境,學生才會明白此處的“漫”是“胡亂”的意思。

其三,注意字詞的活用。有些詩中的字詞,屬于詩人自己的活用、借用,若用平常的理解是無法說通的。比如“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中的“青春”,我們一般理解為“青春年華”,可此處詩人是借指“美麗的春天”。

理解詞義是學生走進詩歌的基礎,字詞理解不準確,將直接影響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元好問有詩云:“文章出苦心,誰以苦心為?正有苦心人,舉世幾人知?!捻氉肿肿鳎嘁肿肿x。咀嚼有余味,百過良未足?!彼怨旁娎斫庑枰亍芭荨?,需要細細“咀嚼”。

二、大浪淘沙,“泡”出詩人創(chuàng)作之源

《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知人論世,用于古典詩詞學習,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只是近些年來受通篇誦讀、不求甚解思想的影響,逐漸被部分語文教師所忽視。了解寫作背景有助于領會詩詞的內在意蘊。詩歌創(chuàng)作特別鐘情于“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詩詞所表達的常常是作者的經歷、思想感情。因此,我們教學古詩,須先對作者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情感,以及作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及其個人遭遇作一詳細了解。如何“泡”出詩歌的寫作背景,筆者認為,應做到學生自主閱讀相關書籍和教師提供資料相結合。

關于作者寫作背景的資料,內容龐雜,浩如煙海,引導學生大浪淘沙、去偽存真是了解作者寫作背景的關鍵。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之前,我向學生推薦閱讀《杜甫傳》,重點了解在“安史之亂”中詩人自己和家人所遭受的無數苦難。杜甫是個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同情百姓,目光時刻關注著苦難的百姓。為了讓學生了解“安史之亂”給百姓和社會造成的破壞,我根據史料,組織記錄了下面一段文字:

公元755年12月,安祿山、史思明率領20萬大軍從范陽起兵叛亂,叛軍所到之處,燒殺擄(lǔ)掠,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安史之亂”持續(xù)了八年之久,老百姓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奥尻査拿鏀蛋倮镏菘h,皆為丘墟” (《資治通鑒》) ,“汝、鄭等州,比屋蕩盡,人悉以紙為衣” (《舊唐書》) ,出現了千里蕭條、人煙斷絕的慘景。

筆者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洛陽四面數百里州縣,皆為丘墟”,“汝、鄭等州,比屋蕩盡,人悉以紙為衣”。通過記載的資料,學生感受到了國家、社會、人民因“安史之亂”所遭受的災難。學生只有感受到了人民的苦難、國家的災難,才能真正感受到詩人為何在聽到唐王朝的軍隊收復“河南河北”后的“喜欲狂”?!芭荨背鲈姼璞澈蟮臍v史背景,對學生正確把握、深刻理解詩歌至關重要。

三、追根溯源,“泡”出詩人的心路歷程

劉勰說:“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定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立文之本也?!笔闱榈墓旁姸加兴鼈儍仍诘那楦薪浘暸c情感脈絡,解讀、賞析古代詩詞就必須探本求源,深入作者內心,把握詩人心聲。對于抒情的詩歌,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到詩人的內心深處,體驗詩人的情感,從而觸摸詩人的靈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的難點,是學生難以深刻理解杜甫為何在聽說官軍平定“安史之亂”時竟然欣喜若狂。為什么難以理解?是因為學生無法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走進詩人的心靈,觸摸詩人的靈魂。所以,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泡”開詩人在“安史之亂”期間,顛沛流離、背井離鄉(xiāng)的那段心路歷程,“泡”開詩人面對烽火連天、民不聊生、山河

破碎、國將不國時內心的痛苦、

悲傷。

1.“喜欲狂”原因之一:“泡”

開詩人心之苦。

為了把學生帶進詩人杜甫苦難的生活,我補充了杜甫自我寫照的一些著名詩句,“泡”出

詩人“安史之亂”八年中經受的

苦難。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

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

——《述懷》

入門依舊四壁空,

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不知父子禮,

叫怒索飯?zhí)溟T東。

——《百憂集行》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反映了詩人被安史叛軍抓獲,對親人的思念、牽掛、擔心,頭發(fā)都愁白了。詩人由于痛苦、煩悶,不停地撓頭,頭發(fā)都掉了,稀疏得連簪子都插不上了?!奥樾娞熳?,衣袖露兩肘”寫出了詩人逃離長安后的狼狽不堪?!叭腴T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zhí)溟T東”寫出了詩人入川后家中一無所有,生活無以為繼的窘迫。孩子餓得實在扛不住了,哭著、喊著、鬧著向詩人要吃的。這一切苦難都因為“安史之亂”,現在這一切都結束了,詩人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

2.“喜欲狂”原因之二:“泡”

開國家之殤。

杜甫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都表達了詩人對窮苦百姓的深切同情。杜甫“喜欲狂”還有什么深層原因嗎?課堂上我引入了《春望》中的詩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師:“感時花濺淚”,詩人為何見花落淚?為何看見美麗的花兒反而流淚呢?

生:因為“國破山河在”,往日亭臺樓閣、繁榮昌盛的長安城如今是破敗不堪,一片廢墟。

生:往日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的長安街頭如今是雜草叢生,荒無人煙。

師:往日長安城里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生:被叛軍殺死的殺死,逃難的逃難,餓死的餓死,抓走的

抓走。

師:孩子們,詩人看到國家遭受如此的災難,想到無數的百姓家破人亡,死的死,逃的逃,他怎么能不悲傷得見花落淚呢?此時的詩人最渴望“安史之亂”早點結束。

師:公元763年的春天,這一天終于來到了,想到國家從此可以安寧,百姓從此脫離苦海,詩人怎能不“喜欲狂”呢?

往日車水馬龍、繁華昌盛的長安城“國破”“草木深”,生靈涂炭,對于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此時內心該是多么的痛苦?,F在這一切都結束了,詩人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大悲之后有大喜,個人的喜是小喜,國家、人民的喜才是大喜,才是“喜欲狂”。詩句的有機補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情感,為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提供了抓手,學生深刻地感悟到了詩人為什么 “喜欲狂”。

四、品味語言,“泡”出詩人神來之筆

“語文教學應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文本的言語形式上,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文本是怎樣遣詞造句的,作者是如何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惫旁娊虒W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引導學生關注表達,品味語言,在感悟的過程中內化習得表達的技巧。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的描寫極其生動傳神,引導學生品味詩句,“泡”開詩人的神來之筆、驚人之語,感悟詩人如何表達自己的“喜欲狂”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只有“泡”開,學生才能走進詩歌;只有“泡”開,學生才能貼近詩人的心靈,觸摸到詩人的靈魂;只有“泡”開,學生的眼前才會出現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也只有“泡”開,學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詩人遣詞造句的精妙。

1.“泡”開人物情態(tài),感受傳神寫照。

師:高興得不知所措的詩人,回頭看看妻子、兒女,他看到了一張張怎樣的臉?

生:樂呵呵的臉。

生:喜笑顏開的臉。

生:掛滿了燦爛微笑的臉。

師:他寫妻子和兒女的喜悅是為了表達——

生:自己內心的喜。

師:此時,詩人不管看誰都是——

生:快樂的,微笑的。

師:看到你,你是——

生:快樂的。

師:看到他,他是——

生:微笑的。

師:杜甫是寫詩的高手,用妻子、兒女的高興來襯托自己的喜悅?!奥碓姇灿瘛痹谀泐^腦中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到詩人胡亂地卷起書籍,再也無心讀書,再也無心作詩了。

師:詩人這一舉動正常嗎?

生:不正常。這一反常的現象說明他極其高興,他已經不能控制自己了。

師:杜甫是個讀書人,讀書人應該是惜書如命,可是他竟然無心讀書,漫卷詩書。是什么攪亂了他的心緒?究竟是什么讓詩人竟然如此反常?

生:心中的狂喜。

師:詩人的一個動作 “漫”,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內心的狂喜。他是喜極而“漫”。

生:“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倍鸥Π滋旆怕暩吒?,縱情飲酒,用高歌、飲酒來表達他內心的喜悅,說明他非常

高興。

師:此時的杜甫已經52歲了,白發(fā)蒼蒼,他竟然放聲高歌,酒也不停了,而且盡情飲酒,一醉方休,可見他內心的狂喜。

生:高興的時候盡想好事,他還想著在美好的春色中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洛陽。

為了表達內心的喜悅,詩人通過“涕淚滿衣裳”正面表達狂喜;通過“卻看妻子愁何在”側面表達狂喜;通過“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的反常舉止表達狂喜;通過“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虛寫速度之快,實寫心里愉快,一實一虛,相得益彰。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一幅散發(fā)著濃烈喜慶氣氛的畫。教學中引導學生想象,“泡”開詩中的每一個畫面,讓喜極而泣的詩人站在面前,讓笑逐顏開的妻子站在面前,讓漫卷詩書的詩人站在面前,讓放歌縱酒的詩人站在面前,讓佇立船頭、意氣風發(fā)的詩人站在面前。在品味語言、領悟表達方法的同時,再次體會詩人內心的狂喜。

2.泡出比較,感悟異曲同工。

生(讀):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師:快不快?(生:快?。┘础⒓矗┧?,下——順流而下,向——奔向。詩人立即從巴峽穿過巫峽,順流而下到達襄陽,奔向洛陽,彈指間已經回到了故鄉(xiāng)洛陽。

師:你知道詩人杜甫此時身在何處嗎?在四川梓州,就是現在的三臺縣。

(課件出示:四川、湖北、河南、重慶三省一市地圖)

師:巴峽、巫峽在哪兒?在現在的直轄市重慶境內。襄陽在哪個?。吭诤笔?。而洛陽呢?是在河南省。

師:(指地圖)詩人還鄉(xiāng),要經過三省一市,真可謂山一程、水一程,千里迢迢。有詩為證,詩人曾經在成都寫過一首《恨別》,其中有這樣兩句:

洛城一別四千里,

胡騎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

兵戈阻絕老江邊。

師:多遠?四千里,但在作者眼里還遠嗎?

生:不遠,詩人轉瞬即到。

師:讀到這句詩時,有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想到杜甫的好朋友李白寫的一首詩——《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在這首詩中,李白是用什么表達了他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的喜悅心情的?

生:“千里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杜甫是用什么來表達他內心的欣喜若狂的?

生:“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p>

師:在喜訊忽傳之際,現實主義詩人也浪漫了一下,這一浪漫,竟然超過了他的好朋友,浪漫主義的詩仙——李白。李白是“千里江陵一日還”,日行千里,而杜甫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瞬間走了四千里,快不快?

生:快!

師:是詩人的船快嗎?是他的馬快嗎?

生:都不是。

師:那是因為詩人的心情——(生:愉快?。┐藭r的杜甫比彼時的李白要高興得多了。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是理解的難點,不加以點撥,學生很難從中感悟出詩人的心中之喜。李白的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學生非常熟悉,同時也知道此句表達了李白在流放途中遇到大赦的狂喜。詩句的引入,學生的理解、感悟立即變得舉重若輕。關鍵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者有沒有和學生一起“泡”出它們的異曲同工之妙。

五、朗讀吟哦,“泡”出詩歌音韻之美

古詩講究押韻和節(jié)奏。古詩音韻和諧,節(jié)奏鮮明,所以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所以古詩的教學尤其要重視誦讀,要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他們自己的理解、體會、感悟通過朗讀表現

出來。

但是,古詩的朗讀又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一般的課文朗讀。王尚文在《說詩的韻律》中講道:“詩的韻律對于詩的重要性超過了遣詞造句的常規(guī)常理,因而在必要時可以為了韻律的需要破壞這種常規(guī)常理?!敝旃鉂撜J為:“讀一首詩,如果不能把它的聲音節(jié)奏的微妙起伏抓住,那根本就是沒有領略到它的味道?!彼?,讀古典詩歌,應當嚴格遵循格律——韻律的規(guī)范,即使違反“言之理”“意之需”也在所不惜。指導學生朗讀古詩,首先要“泡”出詩的音韻、詩的節(jié)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七言律詩,按照節(jié)律應該這樣讀: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此種讀法與根據意思的停頓有所不同。教者引導學生吟誦時應該按照格律,讀出詩的節(jié)奏,吟出律詩的味道,吟出詩的韻味。平時,我們常常把詩歌當作散文來讀,當作散文來教。這個問題,只有在教者能自覺“泡”出詩的韻律后,才能真正得到根本解決。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無非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教學的過程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要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在這個問題上,葉老先生精辟的話,現在已經眾口傳誦——“教是為了不教”,“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古詩教學的“泡”, 是給學生一個示范,是為了帶著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多“泡”上幾回,在以后學習古詩時,他們自己也就會“泡”了。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

(責任編輯 張振清)

猜你喜歡
仄仄杜甫古詩
“擬古詩”之我見
品讀古詩
品讀古詩
杜甫改詩
品讀古詩
平仄譜:閱讀格律詩的一把金鑰匙
偶感
學詩
杜甫與五柳魚
杜甫的維穩(wěn)觀
阿城市| 浮梁县| 富平县| 巴林右旗| 岳阳市| 电白县| 台州市| 威宁| 石河子市| 柳江县| 江山市| 洛浦县| 祁阳县| 长沙县| 渝中区| 马公市| 江山市| 喀喇沁旗| 丹阳市| 修武县| 榆林市| 水富县| 万州区| 博兴县| 合山市| 巴彦淖尔市| 丹巴县| 孝昌县| 莆田市| 兴城市| 临海市| 淳化县| 沐川县| 富阳市| 西林县| 靖边县| 正定县| 东平县| 凌源市| 读书| 林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