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婕
“《有一天》,作為一部中國電影史上‘最純粹的公益電影,它具有最鮮明的社會主題,它聚焦且呼吁全社會一起關注當下問題最繁多的弱勢群體——兒童?!边@是網(wǎng)上對這部公益電影的評價。隨著這部電影的上映,公益電影這種新的電影種類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并逐漸成為一種新的電影發(fā)展模式。
《有一天》的精神扶貧
《有一天》由華誼兄弟公益基金歷時900天籌款拍攝完成,最早于2014年9月10日開始上映。這部電影共分9個獨立單元,講述了貧困智障兒童、被拐賣兒童、留守兒童、盲童、肥胖兒童、聾啞兒童、少數(shù)民族留守兒童和服刑人員子女這九類弱勢兒童群體的心路歷程,每個單元的故事10分鐘。
作為一部公益電影,它匯聚了斯琴高娃、周迅、徐帆、韓庚、馮紹峰、張涵予、袁姍姍、王千源等知名演員,他們出演是零片酬,華誼兄弟出品,是一部零分帳的電影,院線放映一張門票5元。
一位北京觀眾張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影片拍得很寫實,里面的小朋友們基本都是原型出演,雖然他們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卻能把生活中的那份真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那份真實感也最容易讓人產(chǎn)生共鳴?!?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3/22/zgmp201516zgmp20151633-1-l.jpg" style="width: 650px;"/>
另一位女觀眾小劉則表示:“個人覺得整部影片最能觸動淚點的是最后一個小故事,小女孩為了探望在監(jiān)獄里的父親特意準備了一瓶果醬,然而被問到為什么不把蓋子擰緊的時候,小女孩的回答相信觸動了很多人。不要以為小朋友們什么都不懂,其實他們在經(jīng)歷了別人所未經(jīng)歷的一些困苦后,內(nèi)心是很強大的?!?/p>
2014年12月3日,電影《有一天》作為唯一一部來自中國的作品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舉行的聯(lián)合國殘疾人電影節(jié)上展映;2015年3月20日,《有一天》的發(fā)起人兼制片人孫阿美攜同參演小演員順利母子參加在聯(lián)合國紐約總部召開的世界唐氏綜合癥日,并現(xiàn)場演講,分享中國的公益電影如何創(chuàng)造更多善的力量。華誼兄弟公益基金在短短半年中,與聯(lián)合國三次結緣,成為獨具國際影響力和特色的公益機構。
愛心接力
“我從2010年底開始做公益基金的項目,在很多貧困地區(qū)的學校用愛心人士捐出的‘零花錢搭建‘零錢電影院,讓孩子們免費“零”錢看電影。”孫阿美非常關注精神扶貧,“電影對于一個偏遠地區(qū)的孩子來說意義可能比捐錢捐物更深遠,能開啟他們了解世界的一扇門?!痹凇傲沐X電影院”的推廣過程中,孫阿美開始思考更多的事情。
2012年年初,她決定要拍一部屬于孩子們的電影,用娛樂的方式傳遞公益理念。這部電影從籌款到完成用了900天。
找不到編劇、導演、演員,每天都在面對拒絕,最長的一次是半年里項目沒有人理,但孫阿美堅信這個局面有一天都能發(fā)生改變,“演員捐一天時間給我,觀眾能夠拿出一天中的90分鐘走進影院,所有看完電影的人對特殊群體的觀念能有所改變,是我堅定做這部電影唯一的精神支柱?!彪S著演員韓庚第一個答應出演,慢慢也有了導演陸續(xù)進入,再到大腕們紛紛走進《有一天》,負責壓軸收官的是周迅?!霸跊]看劇本的情況下周迅說要拍最后一個故事,還鼓勵我拍下一部,每次見面都在問,‘有什么還需要幫助的告訴我?”孫阿美對周迅的這番熱情很是感動。
有諸多明星的加盟,《有一天》完全可以以正常的票價推廣,將所得票房收益再投入到更多的公益項目理所應當,但《有一天》的票價卻只有5元。“4年前我做過一次北京打工子弟走進電影院的活動,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孩子不坐下,后來才知道,是因為他沒進過電影院,不知道折疊的座椅怎么坐。北京打工子弟家庭收入有限,貧困地區(qū)的就更不用說了。這部電影本身就是社會籌款實現(xiàn)的,不是要在票房上賺錢,而是要降低門檻,讓更多的人能走進電影院來看?!?/p>
當下5元的票價對影院的壓力很大,二三線城市放映廳全坐滿才基本收回放映成本,根本沒有利潤可言。孫阿美說:“我在公司的一次高層會議上說我就是想‘提高世界的溫度,當時有人嘲笑我,我有點急,還拍了桌子。沒想到一個月后,老板王中磊就在一次院線大佬的會上用了我這句話,號召大家能加入進來?!?/p>
最終《有一天》登陸全國數(shù)百家影院,很多地方的學校、愛心人士、公益組織都參與了包場活動。一個多月后電影下檔,但這場愛心接力并沒有停止,從2014年10月的一個周五開始到2014年底,北京紫光影院每個月再排兩天,而其他院線也陸續(xù)每月或每兩周再拿出一天的檔期,電影又被激活了。
公益電影與慈善營銷
免費午餐、大愛清塵、壹基金、冰桶挑戰(zhàn)……近年來,社會公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電影作為一種有影響力的社會媒體,在發(fā)揚公益精神方面一直都沒有缺席。
從2006年國內(nèi)第一部關注留守兒童群體的電影《留守孩子》上映開始,《海洋天堂》《幸福夢想》《我要回家》等一系列公益電影陸續(xù)上映,還有不少公益電影在2015年陸續(xù)開機拍攝。這些電影關注的群體和焦點也許不同,有些關注留守兒童,有些關注空巢老人,有些關注自閉癥群體等,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喚起社會大眾對特殊群體的關愛,傳遞社會正能量。
“從創(chuàng)作初衷上講,大家都有一顆公益的心,想要去幫助別人,想為這個社會做點事情。每次拍攝公益電影我都做好了賠錢的準備,一般我都是拿拍攝商業(yè)電影賺的錢去拍公益片,一想到有人可能因為看了我的電影而主動去幫助那些社會上的特殊群體,我就覺得我做的一切都值得?!薄读羰睾⒆印返膶а輨⒁痪f。
演員孫海英在其主演的公益電影《一個人的課堂》新聞發(fā)布會上呼吁社會各界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他說,現(xiàn)在每個人都愛商業(yè)片,都不愿意被戳中內(nèi)心深處的感情,他只能以公益電影的方式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電影作為一種市場化產(chǎn)物,它的主要功能當然是商業(yè)功能和娛樂功能,但是除此之外,電影還有文化功能,它應該承擔起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責任,這才是電影功能的全部。而公益電影就是電影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xiàn)?!敝袊囆g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所長丁亞平表示。
“在如今的商業(yè)電影環(huán)境中,公益電影的運作應該講求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提到公益就低票價、零分賬,‘逮住老鼠的貓才是好貓,能達到公益目的的電影才是好公益電影。這一點可以參考公益營銷的模式,電影的片方和影院可以拿出一部分票房來支持公益事業(yè),這也算是公益電影?!倍喥秸f。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則認為,做公益電影的前提是先電影后公益。因為電影畢竟是市場化產(chǎn)物,市場主體的趨利性就決定了電影不可能完全公益。必須首先遵守市場規(guī)律,然后再談公益才能將公益電影做得更加長遠。等國內(nèi)銀幕數(shù)量達到飽和、電影市場各方面成熟后,影院自然愿意拿出多余的銀幕去放公益電影,以爭取更多的觀眾?!坝械挠^眾一聽到公益電影就覺得肯定是演員不花錢、小投資制作的爛電影。所以在國內(nèi)電影市場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公益電影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提升自身質量?!敝苄钦f。
劉一君表示,除了電影制作放映各方面的努力以外,在公益電影的發(fā)展之路上,政府不能缺位?!肮骐娪耙话愣际翘潛p運營的,我們個人的力量,甚至是某個公司的力量都太小了,期待政府能夠出臺一些針對公益電影的支持政策,比如說稅收優(yōu)惠政策、場地優(yōu)惠政策等,或者國家電影發(fā)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專項基金能拿出5%的票房分成的一部分來支持公益電影?!?/p>
的確,公益營銷或許已經(jīng)被中國企業(yè)駕輕就熟,但真正公益電影則剛剛開始,《有一天》的嘗試是新穎的,下一部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