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富+閔燕
高考閱卷,我們既能發(fā)現(xiàn)一些關注社會現(xiàn)實、關心身邊生活、敘寫真我體驗、抒發(fā)真我情思、表達真我認識的真情作文,也難免會碰到許多格式化、套版化、矯情化的“新八股”文、偽文化作文,即俗稱的“套話作文”。這類作文的最大特征就是大量引用不恰當?shù)墓旁娢牡取拔幕痹?,內容上完全是“為文造文”。這類文章語言越來越華麗,表達越來越矯情,文章的“詩意”似乎是越來越濃郁,很有些“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況味??墒茄诰矶?,卻發(fā)現(xiàn)讀完全文,大腦竟然一片空白,不知所云。
如果是為追求華美的語言外表,而忽視內在意蘊的表達,為賦“詩意”強為文,則令人擔心,令人不屑。因為這是以辭害意,本末倒置,是對寫作本質的違背,是人品的虛浮與庸俗在寫作中的映射。
為何高考作文中的“偽文化”傾向欲禁不止?我們認為,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學生情感體驗的空洞、單調。尤其是在這個數(shù)字化的網絡時代,作為新時代的新新人類,與上一代在審美觀、價值觀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文化、親情、趣味、哲思成為了他們的盲點,地域文化、山川文化、建筑文化、藝術文化等等關涉較少。這就導致了“偽文化”作文的泛濫。其二,教師的功利引導。經過一些閱卷老師的夸飾性點評和“滿分秘訣”之類書籍編寫者的追捧,不斷蔓延到社會,流入到課堂。有些教師也急功近利,隨之總結出“優(yōu)秀作文”的寫作模式,不少同學則爭相模仿,剪輯拼接,并以風花雪月、茶香酒趣等來虛化所謂浪漫超然的情調。此種傾向,直接沖擊著作文教學的健康發(fā)展,這也是導致“偽文化”作文在高考考場上泛濫的重要原因。
如何在考場作文中避免這種華而不實的“偽文化作文”傾向,寫出真正的自然大氣、文采飛揚的個性化作文?我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立意高遠顯大氣 ?不能限于材料要求或自己的狹小天地,要跳出個人小圈子,從他人、社會、國家乃至人類的視角上換位思考,分辨是非,權衡利弊,使觀點有高度,眼觀大世界的云卷云舒,文寫古今中外的政文史哲。如2013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圓》的片段:“方與圓,原則性與靈活性的辯證統(tǒng)一也。方在先,規(guī)、制前置,萬物勃發(fā)而有序也;圓在后,進、退有據(jù),物理緩急而折沖也。方者,世之經;圓者,事之緯,經定而后緯成,方定而后圓暢,此方圓之所以和諧也。方辨異,圓統(tǒng)同,方圓之間,如日月,如男女,如陰陽,功能、信哲一統(tǒng),天下可定矣?!蔽恼聫恼軐W的角度,對“方”與“圓”的辯證關系進行分析,兼及物理、地理、人文等知識,縱橫捭闔,視野高遠。再如2012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正確對待改變》的片段:“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正變得更加便利,可我們與人交流的一顆心卻不能改變,應該一如既往地真誠、熱情;我們的防盜措施越來越高級,但卻不能讓豎起的鐵門將我們的心也隔閡開來,改變我們心的溫度,讓它變得冰冷,待人冷漠;我們的交通正在逐漸發(fā)達,人們正努力改變交通方式,努力提高著行駛速度,可是交通質量怎么也在改變呢?”文段站在人類發(fā)展的高度,思考人際交往、交通方面的改變帶來我們的思考,視角多元,思考理性。
心中有愛有人氣 ?作文最重要的,不是技巧,也不是方法,而是情感。有情感,才有人氣,有人氣,才有生命。這種人氣,來自考生心中的真愛。心中的愛有文化,有社會,有對蒼生的、對生命的大的關懷,把心中的大愛完美地表達出來,這才是好文章。如2014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流連于平凡的幸?!返钠危骸坝行┤肆鬟B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幸福,人生對他來說便如一次讀書的過程,從白紙黑字中咀嚼,感悟平淡如水的美好。有人說,高三是當時痛苦、過后幸福的人生階段。但是若有可能,我卻希望永遠將時間靜止在高三,因為在這時,有最愛我的家人陪在我身邊,逗我開心,讓我從緊張中暫得喘息,有我最愛的摯友與我相互扶持,共同培養(yǎng)一棵名叫夢想的樹,有了這些,結果已不重要,這其中的愛與感動早已超越了一切?!弊髡邔ι畹膼邸W習生涯的愛、對親友的愛,讓文章變得動人、真實,這樣的文章不同于那些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情之作,勢必會很快激發(fā)閱卷者的情感共鳴與賞識。
關注生活接地氣 ?優(yōu)秀的作文要關注社會人生,把社會焦點、人生問題納入作文之中,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具體的社會生活。作文立意要關照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選材上,要注重平民化,注重情感,注重熱點,注重社會,關注人生,關注文化背景。如2012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人在風中》的片段:“高樓大廈取代傳統(tǒng)民居,開發(fā)區(qū)取代自然名勝,而“瘦肉精”“毒黃瓜”“回爐面包”則體現(xiàn)了人心在“現(xiàn)代風”和“唯利是圖風”中的改變,而這些被“風”吹倒在潛規(guī)則洪流中的人們是不是也缺少一顆赤子之心呢?生活在社會中,必然會遇到很多“風”,既會像母親的手那般輕輕撫摸,也會像挨巴掌那般疼痛,現(xiàn)代社會變化的東西很多,我們不能阻止時代的發(fā)展,但我們可以保持一顆不變的赤子之心。這樣,我們就能一路花開,一路陽光?!弊髡呗?lián)系生活中一些熱點問題,呼吁在時代進步中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用這份“不變”扶正社會道德大廈,傾注了作者強烈的道德責任意識和人文情懷。
錘煉語言展才氣 ?錘煉語言能充分展示你的才氣,所以我們要精雕細琢語言,特別要恰當引用名言。引用得妥帖、不著痕跡,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語言洗煉、純熟,自然而流暢,幽默而含蓄,就能起到以一當十的效果;借助自然景物來表情達意,或比喻,或聯(lián)想,或擬人,善于由此及彼,以物喻人,就能化抽象為形象;句式富有變化,或對偶,或排比,或反復,或反問,就能讓文章靈動、活潑。如2013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圓》的片段:“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執(zhí),有時細膩,有時粗獷,有時嫵媚,有時奔放。它因時而變,夜結露珠,晨飄霧靄,晴蒸祥瑞,陰披霓裳,夏為雨,冬為雪,化而生氣,凝而成冰。它因勢而變,舒緩為溪,低吟淺唱;陡峭為瀑,虎嘯龍吟;深而為潭,韜光養(yǎng)晦;浩瀚為海,高歌猛進。它因器而變,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故曰‘水無常形。水因機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故有無限生機。”文段仿文言口吻,鋪排成文,酣暢淋漓,意蘊悠遠,高遠大氣。再如2015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一杯春醪寄余心》的節(jié)選:“而元好問曾道:‘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作品格調與其品性的背離,有時并不是性情相伴,或是作者在作狂野掙扎,或是反其道愈見其力。顧城的詩天真純樸,他卻親手殺死妻子;凡·高的畫絢麗奔放,他卻癲狂地割下左耳。我們能說他們的品性惡劣、思想卑劣嗎?當世界以痛吻我,我在報之以歌后,內心的苦苦掙扎或許會蒙蔽我純潔的心,但內心會在掙扎之后平靜如初。盧梭在《懺悔錄》中極盡猥瑣之能事,而誰又能否認他卓然脫俗的品性、高雅勇敢的追求呢?作品與人品的背離,實則乃內心更堅定的追索??!”作者對名言、文人掌故如線串珠,如數(shù)家珍,語言酣暢,句式多變,使原本較為抽象的“作品與人品”變得真切可感?!跋鹿P如有神”的背后彰顯了作者“讀書破萬卷”的文化底蘊。
“張揚自己的個性,自然率真地表達自己的體驗與思想”,這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時代對我們作文與人格塑造的要求。我們在寫作中,要自然地表達自己真實與鮮活的生命,讓文章承載生命的印記;摒棄那些“為賦‘詩意強作詩”的寫作,摒棄那虛偽與低俗的寫作。多一點文化氣息,多一點文化意味,心系一份責任,身披一襲清朗,留下幾分清醒與理性,彰顯幾分人氣和才氣。如此,高分甚至滿分可逆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