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友(河南省許昌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河南 許昌 461000)
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分析
吳紅友
(河南省許昌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河南 許昌 461000)
目的 分析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尿激酶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治療,對照組給予靜脈溶栓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NIHS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尿激酶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動脈溶栓;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溶栓治療是現階段臨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法,可分為靜脈溶栓、選擇性介入動脈溶栓兩種,主要以實現血管再通來促進患者腦組織血供,并可降低該疾病致殘率、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1]。我院為研究選擇性介入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現選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0例。觀察組男13例,女7例,年齡46~69歲,平均年齡(57.1±3.3)歲,平均病程(3.5±0.8)h;對照組男14例,女6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7.7±3.5)歲,平均病程(3.7±0.9)h。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滿足1995年中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急性腦梗死相關診斷標準,均在發(fā)病6 h內就診;無心源性腦梗死、顱內出血史、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及心功能不全者;且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靜脈溶栓治療,將尿激酶100~150萬IU溶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靜脈滴注,且在30 min內滴注完成;觀察組給予尿激酶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治療??衫肧eldinger技術實施股動脈穿刺,給予患者肝素5000IU,全身肝素化,進行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掌握患者梗阻血管情況;于患者梗阻血管側的椎動脈或頸動脈將導管置入,使用注射泵將尿激酶50萬IU緩慢注入,實施溶栓治療。并且每隔15 min進行一次血管造影檢查。當患者梗阻血管再通時即可停止輸注尿激酶。其中尿激酶注入總量需嚴格控制在75萬IU內;若在治療中患者發(fā)生出血現象,需立刻暫停溶栓治療,并使用6-氨基己酸進行中和。兩組患者均在溶栓治療后24 h內接受CT復查,術后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連續(xù)治療10天。
1.3 療效判斷[2-3]
(1)NIHSS評分。根據NIHSS對患者溶栓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2)療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可視為基本痊愈;患者NIHS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可視為明顯好轉;患者NIHS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減少18%~45%,可視為好轉;患者NIHS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減少低于17%,或增加低于17%,可視為無變化;患者NIHS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增加超過18%,可視為惡化;死亡。總有效率=痊愈率+明顯好轉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選用SPSS 18.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n,%),n=20]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分別為(21.1±3.8)分、(6.8±2)分;對照組NIHSS評分分別為(21.5±3.1)分、(10.2±2.2)分。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124,P=0.081);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671,P=0.044)。
腦血栓是引發(fā)急性腦梗死的主要原因,人體腦部血液供應出現異常,造成腦組織出現缺氧缺血性壞死,對神經功能影響巨大,具有發(fā)病率、致殘率及死亡率高的特點。在臨床治療中主要是在患者腦組織壞死前對其血管實施再疏通干預,可及時有效的幫助患者恢復腦部血液供應,防止發(fā)生腦組織壞死現象,目前溶栓治療為臨床主要治療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降顱壓、抗凝、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治療,對照組給予靜脈溶栓治療,所有患者均為早期入院患者,無死亡病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6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尿激酶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治療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中應用價值較高。另外由于縮短患者腦缺血時間可最大程度促進患者腦功能恢復正常,因此時間窗是決定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療效的關鍵?;颊呓邮苋芩ㄖ委熢皆?,其梗阻血管再通率就越高,其神經功能恢復也就越理想[4]。若超出時間窗,則其半暗帶的缺血性損傷可出現不可逆轉性,致殘率及死亡率極高。超選擇性動脈溶栓可在DSA技術支持下,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患者梗阻血管情況,并以最快速度幫助患者腦供血功能恢復正常,有利于受損神經元恢復;并且該治療方法可直接對閉塞血管起作用,可利用直接給藥方式或血管成形術實現血管再通目的,藥物用量明顯少于靜脈溶栓,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顯著,早期給予患者動脈溶栓治療,可在最短時間內實現梗阻血管再通,降低患者致殘率及死亡率[5],有效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改善其生活質量,療效確切,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 李 巷,楊春水,王傳明,等.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11(36):45-47.
[2] 張智明.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33-34.
[3] 金 平.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1,32(1):44-46.
[4] 胡偉盛.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2):171-172.
[5] 吳章松.超選擇性動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2,32(1)23-24.
Clinical analysi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WU Hong-you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Xuchang People's Hospital, Henan Province, Henan Xuchang 461000,China)
R743.3
B
ISSN.2095-6681.2015.10.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