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嬌嬌(高陽縣醫(yī)院心內科,河北 保定 0715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臨床意義
胡嬌嬌
(高陽縣醫(yī)院心內科,河北 保定 071500)
目的 分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風濕性心臟病患者377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189例與對照組18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單純的西醫(yī)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治療前后的心功能等級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結果 觀察組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SOD水平均升高、心功能等級均下降,觀察組的變化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單純西醫(yī)治療相比,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可明顯提高療效,改善SOD水平與心功能等級,還可增強機體免疫力,值得臨床推廣借鑒。
風濕性心臟病;中西;治療
風濕性心臟病是心血管內科臨床上較高發(fā)的一類心臟病,直接病因為風濕熱[1]。該病主要有氣促、胸悶、心悸、食少納呆、腰膝酸軟、畏寒等臨床表現,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引發(fā)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2]。為分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臨床意義,我院進行了一次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377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已根據風濕性心臟病相關診斷標準確診,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心肌酶(CK-MB)、血清心肌肌鈣蛋白I升高。排除標準:對本次研究所有藥物有嚴重過敏反應的患者;腎臟或肝臟等重要器官存在嚴重功能性疾病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189例與對照組188例。觀察組男89例,女100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5.3±2.4)歲;病程6~32月,平均病程(19.2±2.4)月。對照組男88例,女100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5.7±2.8)歲;病程6~32月,平均病程(18.9±2.8)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單純的西醫(yī)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治療后,比較兩組的療效、治療前后的心功能等級與SOD水平。
西醫(yī)治療:門冬氨酸鉀鎂20 mL+三磷酸腺苷(ATP)40 mg+維生素C6 g+5%葡萄糖500 mL,靜脈滴注,1次/d;輔酶Q10膠囊,20 mg/次,3次/d。
中醫(yī)治療:溫補三陽湯,口服,1劑/d,2次/d。湯劑處方組成:紅參10 g,黃芪5 g,熟地10 g、桂枝10 g、制附子10 g、細辛10 g、白術10 g、三七粉8 g、丹參8 g,水煎至300 mL。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者氣促、胸悶、心悸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心電圖基本正常,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有效:治療后,患者氣促、胸悶、心悸等臨床癥狀改善,心動圖好轉;無效:治療后,患者氣促、胸悶、心悸等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心電圖無好轉??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
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4%,對照組為63.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效果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治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患者療效對比 [n(%)]
2.2 治療前后心功能等級與SOD水平
治療后,兩組的SOD水平均升高、心功能等級均下降,觀察組的變化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等級與SOD水平對比()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等級與SOD水平對比()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時間 SOD水平(U/mL) 心功能等級(級)觀察組 189 治療前 25.6±1.3 3.8±1.0治療后 35.2±1.7*# 2.6±1.1*#對照組 188 治療前 25.3±2.0 3.8±1.2治療后 29.8±2.4* 3.4±1.4*
風濕性心臟病在中醫(yī)理論中屬于“心痹”、“水腫”和“喘癥”的范疇[3],可分為心悸瘀阻型、心腎陽虛型、氣血虧虛型。該病的病機主要為風寒濕邪入體,累及心臟,導致血脈不暢,心肺受損[4],從而導致心失所養(yǎng),引發(fā)面色蒼白、周身浮腫、四肢逆冷等臨床表現。臨床發(fā)現,單純的西醫(yī)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療效及SOD水平、心功能等級指標均達不到理想狀態(tài),故嘗試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案。門冬氨酸鉀鎂可用于心律失常;輔酶Q10可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保護缺血心肌,增加心輸出量,具有抗心衰作用[5];維生素C也是一種輔酶,參與多種生物合成,對保持血管的完整有重要作用;被稱為細胞內能量的“分子貨幣”對機體各種細胞的修復、再生均有促進作用。本次研究中所用中藥湯劑可對腎、脾、心三陽同補,增強心功能,活血通絡、改善心臟微循環(huán),增強機體免疫力,針對風濕性心臟病的淤血狀況有顯著療效。
本次研究結果證實,與單純西醫(yī)治療相比,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可明顯提高療效,改善SOD水平與心功能等級,還可增強機體免疫力,值得臨床推廣借鑒。
[1] 徐瑾橫.風濕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中醫(yī)藥臨床研究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實用臨床急救,2013,46(12):672-674.
[2] 程金枝.中藥用于風濕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意義分析[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4(15):743-745.
[3] 劉金紅.中藥對于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心動圖指標的臨床影響觀察[J].中醫(yī)雜志,2013,24(15):356-357.
[4] 李淑芬.兩種藥物對于風心病患者心動圖指標的臨床影響對比觀察[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41(3):630-632.
[5] 曲佳明.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及心動圖指標變化概況[J].中西醫(yī)結合實用臨床急救,2014,29(5):374-376.
R541.2
A
ISSN.2095-6681.2015.10.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