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思丹(中油遼河油田鉆采工藝研究院,遼寧 盤錦 124010)
20 世紀70 年代以來,我國對稠油的開發(fā)日益重視,制定了我國的稠油分類標準,主要分為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歡西油田大部分區(qū)塊屬于普通稠油、小部分區(qū)塊屬于特稠油。其降粘技術主要分為:加熱降粘技術、摻稀油降粘技術、油溶性降粘劑降粘技術、水溶性乳化降粘技術。
1.1 加熱降粘技術
一般是采用電加熱方式:①空心桿電加熱;②電熱桿加熱;③加熱帶加熱;④伴熱電纜加熱;⑤加熱管加熱等。其優(yōu)點為降粘效果顯著,見效快,設備可以重復利用。而這種降粘技術能耗過高。
1.2 摻稀油降粘技術
摻稀降粘方式可分單管及雙管(含空心桿)摻入和泵上、泵下及泵內摻入。其優(yōu)點為降粘效果好,粘度無反彈,技術比較成熟,便于運輸。但這種技術流程復雜,運行費用高,需要稀油資源,且泵下?lián)较r降低了泵效。
1.3 油溶性降粘劑降粘技術
利用油溶性多元聚合物中的分子結構特征和高分子的分散機理,破壞原油中膠質、瀝青質分子的平面堆砌,使結構變得松散,從而降低稠油的粘度。這種降粘技術效果好,技術比較成熟,便于運輸。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降粘率不高,一般在70%左右,而藥劑價格較高,藥劑用量大,導致現場應用成本高。
1.4 水溶性乳化降粘技術
在表面活性劑作用下,在一定條件下(適當的溫度、水相體積比、乳化劑、剪切條件等),使稠油或將W/O 型乳狀液轉變成O/W型乳狀液,從而達到降粘的目的。
這種運用水溶性乳化降粘技術降粘率高,降粘效果好,技術比較成熟,目前被廣泛的應用。但如果配伍性不好,會對后續(xù)的脫水處理帶來一定的困難。
乳化降粘技術的主要機理包括乳化降粘和潤濕降阻兩方面。
2.1 乳化劑的優(yōu)選
將歡西油田稠油區(qū)塊的稠油與化學劑均勻混合,在強、弱分散條件下,測定其混合溶液的乳化性能:將選擇的乳化劑配成1%的地層水溶液,在65℃條件下分別進行弱分散(搖動100下)及強分散(乳化機15000轉,1分鐘)后,于65℃條件下考察其乳狀液類型和穩(wěn)定性。
結合實驗結果,根據歡西油田稠油區(qū)塊原油的組成特點和界面特性,分別針對不同級別含水稠油,選用以含氟復合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主,并添加有機堿、大分子分散劑、低分子醇等助劑,同時適當添加耐Ca2+、Mg2+離子較強的其它助劑,組成O/W型乳化降粘劑。
2.2 性能評價
形成適度穩(wěn)定的O/W型稠油乳狀液:0.2%水溶液能夠在強分散條件下形成適度穩(wěn)定的O/W型稠油乳狀液,能夠明顯的降低稠油粘度。
乳狀液動態(tài)穩(wěn)定性評價:在剪切速率50s-1之下,含水30%的乳狀液在40℃、50℃時的動態(tài)穩(wěn)定性曲線表明,乳狀液的粘度最后基本穩(wěn)定在65-70MPa·s之間,動態(tài)穩(wěn)定性較好,能夠滿足舉升要求。
2.3 配伍性試驗
從表中可以看出:所選乳化降粘劑對聯(lián)合站破乳劑脫水無影響,說明其與聯(lián)合站破乳劑之間有較好的配伍性。
2010-2014年累計實施高溫降粘劑86井次,其中措施有效55井次,截至目前累計增油15722噸。通過實驗可以看出高溫降粘劑措施提高了油井的油汽比、延長了生產周期、提高了油井回采水率。而且高溫降粘劑可增加措施后第二個周期的周期產油量。
4.1 高溫降粘劑可提高措施后第二個周期的周期產油量。
4.2 對于配合蒸汽吞吐的井次,建議對實施高溫降粘劑措施的井,降低措施周期的注汽量的試驗,以求找到合適的注汽量,從而降低注汽成本。
[1]王云峰,張春光,侯萬國等.表面活性劑及其在油氣田中的應用.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5:158-164.
[2]第十五屆世界石油大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0.307-314.
[3]夏雪.稠油開采中化學降粘技術的應用原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