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
摘 要:學期末,老師們會周而復始地做試卷講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提高復習效率??赏ǔV粚φn本中學習的內容查漏補缺,一輪又一輪的過關檢測,往往忽略了對課外閱讀的復習。有人說,課外閱讀完全靠學生自己的領悟能力,無法復習;也有人說,即使做了相關的復習,但是考試的時候也考不到,做了也沒用。有幸參與了區(qū)域性集體復習研討課的活動,對復習敘事性作品的閱讀有了一些認識。
關鍵詞:閱讀;解題;領悟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對閱讀敘事性作品提出這樣的要求: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這段話概況出了敘事性短文的命題一般圍繞概括內容、揣摩表達和說出感受這三個方面。因此,我的教學就圍繞這三塊展開。
一、理清文章脈絡,概括主要內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學生掌握這篇文章中心內容的關鍵,但很多學生常常會在此失分。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都會對文章內容的概況進行訓練,可在復習時,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不能準確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而造成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學生自身能力偏低;二是教師缺少必要的正確的指導。
二、體會表達效果,揣摩思想情感
許多篇優(yōu)秀作品并不直接抒發(fā)作者的感情,而是把自己的情感蘊含于字詞句之中,讓讀者從不同角度深度體會內涵。對于這樣的文章,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重點字詞句進行理解。譬如《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沒有直抒胸臆的句式,但字里行間無一不透露出人民懷念、愛戴小平的感情。如課文的第一句話中“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緩緩地繞飛一周”體現(xiàn)了人民對小平的不舍,抓住重點詞句配上老師的相機指導,詞句蘊含的思想感情也就自然被大家領會到了。
三、把握文章內涵,說出內心感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習語言不是一種純客觀的認識過程,而是一種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與理性相統(tǒng)一的感悟過程。在短文《煙墩角的花大姐》中,讓學生在了解了短文主要內容,體會了作者表達情感的基礎上,再結合“五湖四海的攝影人都喜歡住花大姐家”想想,花大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就水到渠成了。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試卷質量分析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試卷分析和講評不僅可以可以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方面的問題和不足,還可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而關于如何上好試卷評講課,有以下幾點收獲:
1.評講前重準備
試卷分析前,老師要進行認真的分析和記錄,找出相關問題作分析統(tǒng)計。在本次教學前,我事先對學生的答題做了統(tǒng)計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問題,再結合學生的答題診斷清楚學生的癥結,查找錯誤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需要彌補的是什么等等。做好充分的準備,掌握整體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
2.評講中重方法
其實,課外閱讀只要我們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遵循一些典型題目的解題方法,大部分的一些題目還是可以輕松解答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和點撥。如果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解題思路和做題要求,就會迎刃而解,在課外閱讀的學習上也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聯(lián)系課本,回歸教材
長久以來,教師都有這樣的誤解,覺得課文內容的復習和課外閱讀關系不大。就我而言,常常復習的時候,就課文內容復習,認為課外閱讀只能靠孩子自己,自己也幫不上忙。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將文本中的內容扎實地教學到位,帶領學生重新回到“課本”這一根源上來。所以,在指導相應的答題時,我都讓學生回憶學習過的課文,從中找到與之相應的題型,從而告訴學生課內外的知識是相同的,只有扎扎實實地學習好課內的內容,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2)強調技巧,重視思路
在復習的時候語文老師常常會感到困惑和手足無措,語文復習的面太廣,內容太多,有些知識點還無從下手。教師即便如此更何況學生呢?所以,在復習時教師要有法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去復習,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孩子復習語文的自信心,還可以提高孩子復習語文的條理性。對于一些常見的典型考題,老師要強調學生解題的思路,教給學生學會審題、讀題的方法。在組織答案上,要指導孩子在層次上做到規(guī)范、條理。老師只有講透方法,學生才會靈活運用。
總之,我們在復習階段,只要做到根據(jù)課標,緊扣文本,指導學生善于用教材開展閱讀復習,在復習時,以課本為主,在復習書本內容的基礎上,做適當?shù)耐卣?,以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樣做,才可以真正提高復習效率,實現(xiàn)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