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陳開健++戴振炎++唐英++王婧超
摘要 為研究稚鱉的生長,為下一步研究中華鱉的生長發(fā)育歷程提供相關參考,以360只平均個體重5.167 g的中華鱉為試驗對象,分設6個網(wǎng)箱,每箱置60只入內(nèi),試驗期為60 d,每30 d采樣檢測試驗鱉始、中、末期重量,及每日投餌量重量。結果表明,試驗30 d稚鱉日增重為0.286 g,試驗60 d稚鱉日增重為0.536 g。餌料系數(shù)分別為1.11和1.31,試驗期間稚鱉餌料系數(shù)平均為1.21,平均日增重0.411 g??傻贸鼋Y論:早期稚鱉所需餌料蛋白含量較中后期特別是500 g以上中華鱉所需飼料蛋白質(zhì)含量低,中后期特別是500 g以上中華鱉生長緩慢,餌料系數(shù)增大。
關鍵詞 中華鱉稚鱉;早期;餌料系數(shù);投餌量;飼料配方
中圖分類號 S96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7-0292-02
中華鱉(Trionyx sinensis)又稱甲魚,屬脊椎動物亞門,爬行綱(Reptilia),龜鱉目(Testudinata),鱉科(Trionychidae),鱉屬(Trionyx)。在我國除新疆、青海、寧夏、西藏未見過報道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以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qū)為多。中華鱉可分為稚鱉、幼鱉、3年鱉、成鱉、親鱉等幾個階段,在我國,除臺灣和海南外,通常6—7月為中華鱉的產(chǎn)卵高峰期,在自然界其性成熟年齡一般為3~6齡[1]。中華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1-2]。
隨著中華鱉養(yǎng)殖在我國的快速發(fā)展,有關中華鱉生理生態(tài)、疾病防治、營養(yǎng)需求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很快,特別是關于中華鱉營養(yǎng)與飼料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3-5]。目前,所見研究多集中于中華鱉對配合飼料消化率的研究[6],也有關于各種動物投喂配合飼料的養(yǎng)殖技術方面的研究[7],而關于中華鱉餌料系數(shù)的研究較少,對中華鱉稚鱉早期餌料系數(shù)的研究更少。以360只初始重為5.167 g的稚鱉為試驗對象,進行了餌料系數(shù)的相關研究,現(xiàn)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動物來源。稚鱉系廣東虎門綠卡(大型中華鱉良種場)公司孵化基地自繁鱉,其親本從湖南漢壽引進,為典型的洞庭湖水系中華鱉。
1.1.2 飼料及其主要成分來源。稚鱉飼料:取自綠卡公司飼料加工廠,其配方見表1。飼料中干物質(zhì)占總量的87.59%,粗蛋白占總量的48.4%,粗脂肪占5.37%,粗灰分占7.04%,無氮浸分物占24.46%,鈣占1.304%,磷占1.143%,賴氨酸占3.434%,亮氨酸占4.900%,精氨酸占4.729,苯丙氨酸占2.701%。主要成分為俄羅斯進口的白魚粉,東北調(diào)回的玉米和小麥,自行配制的飼料添加劑,含VA、VC、VD、VE和飼料酵母等,所占比例為4.0%~4.5%。
1.2 試驗方法
試驗用稚鱉為公司自繁自養(yǎng)鱉,平均個體重5.167 g,共360只,設6個網(wǎng)箱,每箱置60只入內(nèi),試驗期為60 d。試驗鱉于試驗始、中、末期進行稱重記錄,并作每日投餌量、殘餌量(風干后)稱重記錄。
1.3 飼養(yǎng)管理
試驗鱉置于室外培苗土塘的網(wǎng)箱中,網(wǎng)箱為聚乙烯網(wǎng)片附于鋼筋上制成。網(wǎng)箱長、寬為1.73 m,高1.5 m,飼養(yǎng)水深度60 cm,網(wǎng)箱內(nèi)設浮在水面的餌料臺。試驗鱉入網(wǎng)箱前用10 mg/kg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8 min。按照“四定”原則,每天投餌2次,上午為9:00,占日餌料量的40%;下午為18:00,占日餌料量的60%,日投餌量為鱉體重的5%。
2 結果與分析
2項試驗連續(xù)進行,從放養(yǎng)初期至中期(第30天)為第一階段,中期至末期(第60天)為第二階段,2個階段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結果。第一階段,從放養(yǎng)后的第30天進行第1次采樣,各試驗池的試驗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梢钥闯?,初重平均為5.167 g的中華鱉稚鱉飼養(yǎng)30 d后平均重量為13.74 g,第一階段稚鱉平均日增重量為0.286 g,平均凈增重量為8.58 g,平均增重率為165.85%。
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階段稚鱉專用料平均攝食量為572.10 g,日均攝食量為0.32 g,餌料系數(shù)為1.11,飼料轉(zhuǎn)化率為89.92%。各試驗組中稚鱉的餌料系數(shù)無顯著差異(P>0.05)。
從放養(yǎng)稚鱉后的第60天進行第2次采樣,第二階段試驗結果見表4和表5。可以看出,飼養(yǎng)末期中華鱉稚鱉的平均重量為29.82 g,第二階段中,稚鱉的平均日增重量為0.536 g,平均凈增重量為16.08 g,平均增長率為117.68%;第二階段的稚鱉專用料平均攝食總量為1 258.40 g,稚鱉日均攝食量為0.688 g,餌料系數(shù)為1.31,飼料轉(zhuǎn)化率為76.48%。各試驗組中稚鱉的餌料系數(shù)無顯著差異(P>0.05)。
稚鱉第1次采樣日增重為0.286 g,第2次采樣日增重為0.536 g,稚鱉第1次采樣凈增重為8.58 g,第2次采樣凈增重為16.08 g。餌料系數(shù)分別為1.11和1.31。由此可得出,第二階段稚鱉日增重量比第一階段稚鱉日增重量顯著增大,第二階段稚鱉餌料系數(shù)比第一階段稚鱉餌料系數(shù)顯著增大,飼料轉(zhuǎn)化率顯著減少。
本次試驗表明,稚鱉餌料系數(shù)平均為1.21,平均日增重0.411。且隨著中華鱉稚鱉飼養(yǎng)個體重量的增加,餌料系數(shù)顯著增大,飼料轉(zhuǎn)化率顯著降低。這與大規(guī)模的養(yǎng)殖實踐中得出的結論:早期稚鱉所需餌料蛋白含量較中后期特別是500 g以上中華鱉所需飼料蛋白質(zhì)含量低,中后期特別是500 g以上中華鱉生長緩慢,餌料系數(shù)增大一致。
3 討論
3.1 餌料系數(shù)與親鱉關系
餌料系數(shù)又稱增肉系數(shù),即餌料用量與養(yǎng)殖魚類增重量的比值。餌料系數(shù)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貫穿于整個養(yǎng)殖生產(chǎn)全過程。餌料系數(shù)能反映餌料質(zhì)量和測算餌料用量。餌料效率或稱餌料轉(zhuǎn)化率,也是表示餌料的營養(yǎng)效果[8]。營養(yǎng)價值高,餌料系數(shù)低,餌料效率就高。計算式如下:endprint
餌料系數(shù)=總投餌量/魚總增重量
餌料效率(%)=魚總增重量/總投餌量×100
試驗用稚鱉,其親鱉系6齡老鱉,稚鱉較健壯,個體相對較大,測出的餌料系數(shù)相對較低,經(jīng)大水面飼養(yǎng)實踐驗證,與本次試驗結果無顯著差異。
3.2 餌料成分與餌料系數(shù)的關系
就配合餌料的質(zhì)量而言,好的餌料因營養(yǎng)配比合理、誘食效果好,攝食后生長速度快,餌料系數(shù)相對較低,差的餌料則因營養(yǎng)成分不合理,攝食后生長慢,粘合性差,攝食困難,易散失等而餌料系數(shù)高。飼料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脂肪、維生素等營養(yǎng)元素的含量對中華鱉餌料系數(shù)的影響非常大,飼料中氨基酸的不平衡也會導致蛋白質(zhì)的損失。關于鈣、磷和4種主要氨基酸(賴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的量,這6種成分在鱉體的構成中顯得突出,因而在飼料中必須得到滿足,以保證鱉在生長生育過程中的生理要求[9]。本供試飼料配方達到了較佳的組合,并使之達到了相互調(diào)節(jié)、相互促進的互補作用。
3.3 水溫與餌料系數(shù)的關系
餌料系數(shù)的高低與水溫有很大的關系,試驗期間日平均水溫為28 ℃左右,是鱉最佳攝食水溫,若換一個時間試驗,水溫低2~3 ℃時,其餌料系數(shù)相應增大。本次試驗的目的是找出盡量小的餌料系數(shù),因此才選擇了一段高水溫時期。
3.4 生長時期與餌料系數(shù)的關系
大規(guī)模的養(yǎng)殖實踐中得出,在鱉的整個生命周期中,50 g以內(nèi)和300~500 g這2段時期生長最快[10-13]。本次試驗測出了稚鱉的餌料系數(shù),稚鱉重量從5.167 g增至13.74 g和從13.74 g增至29.82 g時,其相應的餌料系數(shù)分別為1.11和1.31。這與中后期鱉生長緩慢和飼料蛋白質(zhì)含量相對降低有關[14-15]。隨著稚鱉的長大,需將中華鱉從高密度的小池塘轉(zhuǎn)入低密度的大池塘,由于密度的減少,中華鱉活動空間增大,運動量增大,且由于中華鱉自身活動量的增加,雖攝食量增大,但耗能快,體重相對增加量減少,因此餌料系數(shù)增大。本次試驗對研究鱉的生長及發(fā)育歷程有一定的幫助。
3.5 其他因素與餌料系數(shù)的關系
3.5.1 投餌技術。根據(jù)養(yǎng)殖生物的生活習性,合理地進行投喂,可以避免因投餌過量或投餌不足造成的餌料系數(shù)升高。水下投喂,飼料容易散失到水中,同時鱉吃食時頻繁地活動也將飼料帶入水中,水上投喂飼料浪費少。投喂次數(shù)采取少量多次,保證鱉能吃到新鮮飼料。如果一次投足,剩余飼料容易變質(zhì),從而影響鱉的食欲。投喂料的均勻度及投喂料的面積均可影響飼料利用率。
3.5.2 競食生物。清池不徹底使池中的敵害生物與養(yǎng)殖生物競爭食物,增加了餌料的投入量。
3.5.3 餌料生物量。若在養(yǎng)殖前進行基礎餌料生物的培養(yǎng),使池塘中餌料生物十分充足,可降低餌料系數(shù)。在全面使用人工飼料的今天,絕不能忽視天然餌料對養(yǎng)殖對象生長的重要作用。施放基肥,適時追肥,按不同時期培養(yǎng)相應的天然適口餌料仍是進行現(xiàn)代化養(yǎng)殖、降低餌料系數(shù)的重要手段。
3.5.4 水質(zhì)狀況。養(yǎng)殖水質(zhì)的好壞不僅影響了養(yǎng)殖生物的攝食,而且影響?zhàn)B殖生物的生長,從而影響了餌料系數(shù)。水質(zhì)條件是影響飼料利用率的一個重要因素。甲魚在較差的水質(zhì)中會減少攝食甚至停止攝食。因此,在水質(zhì)發(fā)生惡化時要注意換水。對水質(zhì)有污染的物質(zhì),主要是甲魚的糞便和殘餌。前者無法進行人為控制,而對于后者要做到不過量投喂,在每次投喂前把食臺打掃干凈,把殘餌盡量清出池外來加以控制。中華鱉的價格時?;芈?,降低飼料的投入可以減少養(yǎng)殖中華鱉的風險。因此,降低養(yǎng)殖中華鱉的餌料系數(shù)是降低生產(chǎn)成本、提高經(jīng)濟效益的關鍵。
4 參考文獻
[1] 曹培彥.不同飼料對中華鱉攝食生長的影響[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華穎,邵慶均.中華鱉營養(yǎng)與飼料研究進展[J].飼料工業(yè),2011,32(16):18-22.
[3] 鄧振旭,楚德昌.巴西彩龜與中華鱉消化道粘液細胞組織化學染色[J].四川動物,2007,2(3):65-67.
[4] 宋理平,干愛英,冒樹泉,等.野生與仿生中華鱉營養(yǎng)成分分析[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2,32(6):21-26.
[5] NIELSEN D,HYLDIG G,NIELSEN J,et al.Liquid holdingcapacity and instrumental and sensory texture properties ofherring(Clupea harengus L.)related to biological andchemical parameters[J].Journal of Texture Studies,2005,36(2):119-138.
[6] GRIGORAKIS K,ALEXIS M N.Effects of fasting on the meat quality and fat deposition of commercial-size farmed gilthead sea bream(Sparus aurata L.)fed different dietary regimes[J].Aquaculture Nutrition,2005,11(5):341-344.
[7] CHU J H,CHEN S M,HUANG C H.Effect of dietary iron concentrations on growth,haematological parameters and tissue lipid peroxidation of soft-shelled turtles,Pelodiscussinensis[J].Aquaculture,2007,269(1-4):532-537.endprint
[8] PERAGOM J,AYALA M D,LPEZ-ALBORS O,et al.Muscle cellularity and flesh quality of wild and farmed sea bass,Dicentrarchus labrax[J].Aquaculture,2005,249(1/4):175-188.
[9] XU S L,ZHANG W,YAN X J,LN H M.Analysis and conpafison of nutritional quality between wild and cultured fortunus tntubereulatus[J].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2009,21(5):695-702.
[10] 張海琪,周凡王,衛(wèi)平,等.蠅蛆蛋白粉替代魚粉對中華鱉日本品系生長、肌肉品質(zhì)、免疫及抗氧化指標的影響[J].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13,2(4):12-15.
[11] 張志允,李思發(fā),蔡完其,等.中華鱉黃河群體選育世代F1、F2及F3遺傳變異微衛(wèi)星分析[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1,20(2):161-166.
[12] ZHOU Q B,ZHU C S,WU H D,et al.Effects of dietarylipid sources on tissue fatty acids profile and growth performance in female rice field eel Monopterus albus,Zuiew[J].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2011,35(2):246-255.
[13] CHU J H,CHEN S M,HUANG C H.Growth,haematological parametem and tissue lipid of soft-sheUed turtles,Pelodis-CU8 sinensis.fed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fePrOllS sulphate[J].Aquaculture Nutrition,2009,15:54-59.
[14] WANG K,HAN Y,DONG J G,et al.Comparison of fatty acids and blood indexes betweenwild and cultured populations of Culter albumus in XingkaiIzke[J].Freshwater Fisheries,2012,42(3):14-18.
[15] LU J F,WAN Q,YIN Z M,et al.Extra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llagen from calipash of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Pelodiscus sinensis)[J].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2010,34(6):981-9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