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
對于患有肺病、中風等的特殊人群,如果因為天熱而放棄功能康復鍛煉,就有可能錯過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機,給自己留下遺憾。
伏天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如果進行不適當的體力活動,出汗量會大增且散熱困難,可能引發(fā)全身發(fā)熱、頭暈、口渴、惡心等表現,嚴重者中暑,對身體健康十分不利。但這是否意味著,夏天應以靜息為主?其實不然。尤其是骨折、中風之后的特殊人群,不能因天熱而錯過最佳鍛煉和功能訓練時機,而是應充分利用醫(yī)療資源和室內設備進行康復訓練,達到部分甚至完全恢復功能的目的。
中風患者怎樣鍛煉
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過程主要分為五期:早期、軟癱期、痙攣期、相對恢復期和后遺癥期,時期不同治療方法和目的也不同。
早期指發(fā)病的頭幾天,在維持生命平穩(wěn)的同時就要開始康復治療,此時病人無法自己運動,主要由家屬、護理人員或康復醫(yī)師幫助其進行肢體被動運動;軟癱期是指發(fā)病一到三周內,此期康復治療的主要原則是利用軀干肌肉的活動,促進肩胛帶和骨盆帶功能的部分恢復,使患者能夠在床上翻身、坐穩(wěn),預防肌肉萎縮和痙攣;此后的痙攣期一般持續(xù)三個月左右,患者要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盡早負重,進行坐站轉換及站立平衡訓練等;相對恢復期的患者可逐漸修正錯誤運動模式,改善精細運動能力和速度;后遺癥期是針對部分患者遺留的痙攣、攣縮畸形、姿勢異常等,繼續(xù)訓練和利用殘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爭取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
上述過程中涉及到大量物理治療技術和物理治療儀器(超聲、激光、生物反饋等),且鍛煉主要都是在室內進行,因此建議采用家庭-社區(qū)康復中心-醫(yī)院康復科互動方式,利用夏日專注于室內運動的有利時機,更好地恢復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減輕家庭負擔。
肺病患者如何鍛煉
夏季空氣中相對氧濃度較其他季節(jié)低,特別在陰天時會感到胸悶,這對于患有慢性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氣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癥等)的患者來說是不小的考驗。慢性肺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吐故納新,有效地改善肺部功能,防止病情進展或緩解癥狀,保持呼吸道通暢,提高生活質量。下面介紹幾個適宜慢性肺病患者自我肺部保健鍛煉的方式。
第一招:有氧運動
步行250~500米,每日2次,或步行500~1000米,每日1次。步行速度應循序漸進,以耐受為度。
第二招:呼吸體操
(1)腹式呼吸訓練:坐位或仰臥位,一手置胸,一手置腹。經鼻吸氣,橫膈下降,腹壁隆起,經口呼氣,橫膈上升,腹部收縮,用手輕壓腹部。重復6~8次,每天5~6遍。
(2)胸式呼吸運動:坐位,兩肘屈曲,兩手置于胸部。經鼻吸氣,同時兩肘后張擴胸,再經口呼氣,同時兩肘置胸前輕壓胸部,含胸,呼氣后休息片刻,重復6~8次。
(3)縮唇呼吸;兩手按腹,體稍前傾,鼻吸(短)至口呼(長),呼氣時縮唇如吹哨子狀,同時兩手輕壓腹部,重復8~10次,練習2~3遍/日。
(4)放松肩帶練習:坐位,兩臂屈肘,兩拳輕握。聳肩練習,兩肩順時針環(huán)轉5次,逆時針環(huán)轉5次,共做8次。
第三招:胸廓理療
(1)胸背輕拍法:用手掌手指輕拍胸廓上方、側方、下方及上背部,做3~5遍。
(2)胸廓震顫法:用第2、3、4三個手指指端在胸廓外側、內側從上到下作快速震顫動作8~10遍。
(3)胸廓輕擦法:用手指(并攏)輕擦胸廓上方、側方、下方10~20遍。每日1次。
此外,夏季空調房應定時通風,避免室內室外溫差過大,防止感冒及呼吸道感染;白天要多飲水,使痰容易稀釋排出;飲食宜攝入高蛋白質的均衡飲食,保證良好的營養(yǎng)供給;不宜到海拔高的地區(q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