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遠
我們身邊很多人,不管大病小病,都要求輸液治療。我把病人要求輸液的情況分成4類,分別談談各自的危害。
抗生素
這是最常見的輸液原因。有些病人只要有點感冒發(fā)熱或腸炎腹瀉,就要求輸液用“消炎針”,也就是抗生素。其實很多感冒是病毒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用抗生素也不能縮短病程,甚至可能導致菌群失調;腸炎即使是細菌感染,口服抗生素腸道局部濃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少,而靜脈輸抗生素到腸道的濃度反而低,療效還不如口服。
通血管的藥
這是很多中老年病人心中所好,不管有事沒事都喜歡輸點中成藥注射液“通血管”。不推薦使用的原因是,中藥靜脈制劑安全性差,不時有各種毒副反應的報道。而且老年人心肺肝腎功能減退,輸液過多過快可以誘發(fā)心衰,處理不及時可能導致死亡。另外,輸液常用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液稀釋,前者可能誘發(fā)加重高血壓,后者可能誘發(fā)加重糖尿病,而老年人這兩種病的發(fā)生率高,我就遇到過病人不知自己有糖尿病,由于輸液含葡萄糖而誘發(fā)高滲導致昏迷的情況。
營養(yǎng)藥
營養(yǎng)藥包括氨基酸、維生素和白蛋白等;這類藥物只有在病人不能正常進食或病情危重時才需要靜脈用。進食正常的患者,可以從食物或口服藥物獲取營養(yǎng),沒必要靜脈用藥。尤其是白蛋白價錢貴,半衰期短,不足兩周就代謝掉,所以只用于急重癥病人提高血液膠體滲透壓,減輕組織水腫等。而且,血液制品無法保證不含某種未查出來的病毒等有害物質,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用。
增強抵抗力的藥
這類針主要是“球蛋白”等。有些人以為經常輸點球蛋白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得病。實際上球蛋白在體內也僅存幾天,對正在發(fā)生的感染性疾病和重癥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療效,但沒有預防疾病的作用。而且它和白蛋白一樣是從人血中提取,雖然采血前會檢查排除肝炎、艾滋病等病毒疾患,但這些疾病的抗體產生需要一定的時間,此時間內即使感染也查不出,還有可能感染其他未知的疾病,所以,這類藥在迫不得已時才考慮使用,絕對不能作為常規(guī)用藥。
綜上所述,輸液有風險,沒病別亂用藥,有病需要用藥時,能口服就不要注射,能肌肉注射不要靜脈注射,需要靜脈注射最好留院觀察或住院治療,一旦出現問題才能及時發(fā)現及時處理,減少對自己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