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生
見利不爭壽自高
□孫楊生
楊絳老人今年已104歲,兩年前她出版了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有人贊揚她是著名作家,她卻說“沒有這份野心”;有人說她的作品暢銷,她說“那只是太陽曬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暫瞬間”;過去有人請她出國訪問,她說:“我和老伴錢鐘書好像老紅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彼詈啒?,從不講究,甚至連書房也沒有:“我家沒有書房,只有一間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廳,但每間屋子里都有書柜、書桌,所以隨處都是書房?!辈粻帯⒌驼{、簡樸,這就是楊絳的真實生活,也正是她歷經滄桑依然健康長壽的原因。
實事求是地講,現在絕大多數老百姓(包括企業(yè)退休職工)的生活水平都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物質生活不斷豐裕時,人們往往并沒有同步體會到幸福感的增長。不可忽視的是,許多人幸福感缺失主要是心理性因素造成的:其一,社會變遷的速度過快,在改變一切的時候也提升了人們對變遷的期待;其二,不同的人群或階層的變遷速率不一致,變遷慢的便產生了消極不滿。中國人的幸福感狀況,充分說明幸福感不僅關乎物質生活的改善,同樣關乎精神世界的成長,關乎人們是否能從物質的豐裕中獲得生活的意義。
俗話說得好:“心無憂慮壽自長?!币粋€人要心胸開闊,才能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正確對待得失,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知足常樂。這樣想,這樣做,于人于己于國于民,都大有好處。在這方面,楊絳確實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本欄編輯韋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