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坐學院
初戀用戶怎么來
●插坐學院
對于互聯(lián)網公司來說,第一道關卡也許不是模式,不是融資,而是如何搞定第一批用戶。
滴滴打車推廣初期,沒有出租車公司愿意合作,員工都很沮喪。創(chuàng)始人程維鼓勵大家:再堅持一下,跑完全部189家公司,如果沒有一家愿意跟我們合作,我們就放棄!
經過不懈地努力,滴滴終于談下第一個出租車公司——只有200余輛車的銀山出租車公司,這家公司的老板允許滴滴在司機例會上演講15分鐘介紹產品。
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光有干勁是不夠的,線上的互聯(lián)網公司也需要動點兒小腦筋。2012年9月,滴滴打車上線,有500位司機安裝了客戶端,但是上線的人數只有16個。為了保住這16個人,沒有訂單,滴滴就找人去打車。程維專門招了一個人,每天給他400塊錢,讓他繞三環(huán)打車,當時還特意囑咐:不要去昌平,資金有限,省著點兒花。
滴滴的地推團隊除了到各個公司去推廣,還設立了線下服務點,分布在北京西站、南站、南苑機場等司機聚集的地方,他們每天7點抵達開始工作,一直持續(xù)到晚上10點。出租車師傅慢慢駛過來的時候,地推的小伙子就抱著筆記本沖過去:“師傅,你有智能手機嗎?安裝一下我們的APP吧?”就這樣,滴滴慢慢積累了第一批種子用戶。
滴滴的成功之處在于找準了用戶出沒的場景,而網上交友APP陌陌更擅長把產品放到場景里去講故事,讓用戶置身這個場景的時候,會想起來去用。
為此陌陌上演了“制服誘惑”。比如一個小伙兒母親病了,掛不上號,他就在協(xié)和醫(yī)院走廊里刷陌陌,刷出來一堆醫(yī)生護士。他挑了一個護士開始聊天,聊了半天挺高興,于是他跟人家說,我媽病了,掛不上號。小護士馬上說,沒問題,我給你掛一個。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而這樣的故事多了,用戶的使用場景也就明確了。
不管通過什么招數吸引用戶,最終都要回歸到用戶體驗上來。
為了保證用戶體驗,滴滴會考慮到每個細節(jié):為了不耽誤司機的時間,他們把安裝時間控制在3~5分鐘,最后甚至壓縮到1分鐘一個。
而陌陌為了消除女性用戶對“約炮神器”的顧慮,特意在微博上針對女性做了很多推廣,用一些她們喜歡的情感方面的文案獲取好感,并且組建了一個七八人的團隊,每天處理舉報信息,保證女性用戶不會因為傳言而對陌陌“望而生畏”。
萬事開頭難,但對于互聯(lián)網初創(chuàng)企業(yè)來說,只要找準了用戶場景,懂得利用場景,并且重視用戶體驗,就能搞定第一批用戶,以及第N批用戶。
(摘自《商界》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