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玨
由《左耳》看中國青春電影的浪潮
辛 玨
自2010年以來,中國的電影行業(yè)保持著較快的發(fā)展速度。在撈金的大潮中,青春片從較為小眾的類型電影轉變成人們競相追捧的商業(yè)電影,在主流的電影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為適應大眾的需求,青春電影正發(fā)生著變化。在本土電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票房成為了各制片方的首要追求;愛情、友情和親情等要素仍舊是青春電影的主題;影片的表達逐漸從個體轉向群體,而風格則是由偏重藝術性轉向偏重娛樂性;對青春歲月的懷念以及對成長殘酷性的描寫成為時下的主流。面對當下青春電影消費過度的現(xiàn)狀,我們需要進行反思,以促進電影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1.青春類型片
在好萊塢成熟的制片廠體制和院線商業(yè)體系的主導下,青春電影在風格、主題和敘事方式上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相似度,逐漸成為了一個較為寬泛的電影類型。在現(xiàn)代的青春電影中,青少年是主要的角色,影片的一般套路是通過展現(xiàn)年青人的成長歷程來傳達主創(chuàng)人員所想表現(xiàn)的情感體驗和思想追求。青春電影并不嚴格遵循“公式化的情節(jié)、定型化的人物、圖解式的視覺形象”所代表的類型片規(guī)則,它們在故事題材的選擇、敘事方法的運用和藝術風格的塑造之上有著較大的自由度。
2.中國的青春電影
1.父輩角色的弱化和忽略
在影片《左耳》中,張漾的養(yǎng)父同許弋的親生父母之間的關系對劇情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整部影片中與此相關的刻畫卻相當有限。張漾的口述和影片后半部分的一次插敘無法為人物的行動提供足夠可信的動機,這讓整體的故事效果大打折扣。
青少年正處于成長的時期,在生活中仍需要父母的保護和支持。在影像中展示出較為豐滿的父輩形象,能讓影片具備更多層次的解讀性,這不僅可以讓觀眾了解到主角的生長環(huán)境,也能增強作品的真實性。然而近幾年中國的青春片往往弱化了父輩的影響力,劇作中父母的形象被推向了邊緣地帶,甚至直接被忽略掉了。主人公的成長在虛假的自由中無法得到合理的展現(xiàn),父輩角色的缺失讓電影顯得不夠完整。
2.懷舊主題引發(fā)集體回憶
按階段劃分,電影《左耳》可分成高考前、大學以及工作這三個階段,小城的落后封閉、高中的刻苦學習以及大學時代的創(chuàng)業(yè)拼搏無不與時代緊緊相連。當影片進行到李餌和張漾這兩個角色畢業(yè)之后,高中校園里的偶遇情節(jié)營造出了濃濃的懷舊氣氛,從主角的對話中觀眾可以感受到時間流逝所帶來的傷感和追憶。
中國電影市場的主要受眾是年輕的城市觀眾,他們大多成長于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教育的迅速發(fā)展以及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讓這些觀眾擁有了共同的校園回憶。近年來,諸如《匆匆那年》以及《同桌的你》等影片都是以此為切入點來引發(fā)年輕觀眾的共鳴。這股青春電影的浪潮抓住了影像造夢的效用,通過還原過去的場景來滿足觀眾的需求,釋放他們內心壓抑的情感。懷舊的電影格調引發(fā)了觀眾的集體回憶,讓觀眾暫時回到了白衣飄飄的美好時代。青春電影的這種準確定位的策略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它適應了觀眾的需求,值得未來的電影人進行學習和借鑒。
3.青春文學的改編
凸輪式基質填料裝置的配套動力為90W的電子調速齒輪減速電機,傳動方式為鏈傳動;生產率為180~600盤/h,可調;料箱容量為40L;填料深度為36~40mm,可調;配套皮帶輸送機構使用電機為YCT-112型電磁調速電機,有效轉速為125~1 250r/min。
電影《左耳》的劇本改編自作家饒雪漫的同名小說,原小說中的叛逆和愛情主題在電影中得到了保留和延續(xù)。導演蘇有朋在原著的基礎上對人物和故事進行了梳理和組合,通過節(jié)選、刪減和變換形成了一個具有張力的故事,并最終轉化成了視聽語言。
以饒雪漫、郭敬明等作家為代表的青春文學的創(chuàng)作者在學生群體中廣受歡迎,十多年的積累培養(yǎng)出了眾多忠實的粉絲。近年來,以《小時代》系列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為代表的青春電影均是在小說的基礎上進行的改編和再創(chuàng)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眾多書迷的的期待;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青春文學在經歷了市場的考驗之后,被證實了是受到消費者的喜愛的,它們的架構和故事都比較完整,為電影的改編提供了非常可靠的基礎。由青春小說到青春電影,這種決策體現(xiàn)出了制片方的周全考慮,同樣是較為成熟的電影制作策略。
1.一味迎合觀眾需求,缺乏反思
影片《左耳》用階段性的變化表現(xiàn)出了李珥對愛情的追求。在轉折處,劇情中出現(xiàn)的誤會讓張漾與吧啦的愛情成為了悲劇,這表現(xiàn)出了青春的殘酷,電影中的主角們開始蛻變成長??梢钥闯觯捌瑵M足了觀眾消費“青春疼痛”這一固有情結的需求,但是在成長主題的反思之上卻缺乏應有的力度。
回顧近年的青春電影,人們看到了青春的尷尬、傷痛、頹唐和遺憾,這是對青春美好形象的一種片面化的曲解。泛濫的“青春殘酷物語”只能滿足消費者對故事的需求,標簽式的販賣、無病呻吟的痛苦和吸引眼球的炒作讓影片缺乏反思,使得影片止步于憂傷和欲望的宣泄,這阻礙著青春類型片的發(fā)展和成熟。時下的青春電影不應只迎合觀眾需求,因市場而迷失了創(chuàng)作的純粹本質。中國的電影工作者應積極拓展青春片的故事類型,將更多的理性思考容納到影像的表達中來。
2.情節(jié)程式化
《左耳》的四位主要角色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呈現(xiàn)出網絡狀的聯(lián)系,其中有友情、暗戀,也有仇恨以及“三角戀”這樣的關系。另外,影片中出現(xiàn)了車禍、跳海救人這樣的情節(jié)。盡管能看出編劇在劇情設置上的用心,但仍沖不出俗套的圈子。不僅是《左耳》,近兩年出現(xiàn)的青春電影大多有著固定的套路,在情節(jié)上的展示上表現(xiàn)出程式化的大趨勢。在老同學的婚禮上展開回憶成為了標準的開頭,學生時代的快樂必然要跟畢業(yè)后的挫折相對應,甚至于墮胎這樣的情節(jié)也曾多次出現(xiàn)。在電影娛樂化的浪潮下,青春電影的創(chuàng)作者為了追求平穩(wěn)而致力于模仿成功的先例,這讓國產青春片顯得千篇一律,在熱鬧和娛樂之外,可以細細品味的東西所剩無幾。風格單一、想象力匱乏的電影作品無法經歷時間的考驗,它們的成功依賴于有利的市場條件,一旦風潮過去,程式化的情節(jié)將成為電影的致命傷,這是中國的電影人所應認識到的問題。
3.影片脫離實際
電影《左耳》中主角李珥的左耳失聰,但影片并未對此多做展開,生理上的缺陷對主角造成的影響在影片中被弱化,這降低了角色的可信度。在女二吧啦陷入愛戀的部分,影片缺乏對主人公內心活動的表現(xiàn),這讓劇情顯得莫名其妙、脫離實際。
在符號消費的觀念中,觀眾通過解讀事物所具有的符號價值而選擇消費的對象。作為青春電影主要受眾的年輕人面臨著學業(yè)和事業(yè)等多方面的壓力,他們需要用幻想和自由來撫慰自己的心靈。青春電影的存在提供了傷感、時尚和懷念等等象征性的符號,即使這樣的青春膚淺而脫離現(xiàn)實,也仍然得到了觀眾的關注。快餐式的內在理念從側面反映出當今青春電影的娛樂化趨勢。其實,當代的青年導演可以更多地將目光投向生活在校園之外的年輕人。用鏡頭反映普通人平凡而現(xiàn)實的生活,也許可以更加動人。
與《左耳》同期上映的電影還有李玉導演的《萬物生長》以及由男星黃曉明作為核心的《何以笙簫默》。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對明星薈萃的多部同類型影片的“圍剿”,《左耳》成為市場黑馬,在上映數周后取得了接近五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這樣的成果對于一部啟用新人導演和演員的電影來說實在難能可貴。除了受眾的準確把握之外,《左耳》的制片方非常重視影片的營銷和宣傳。從前期預熱、中期引爆到后期的升華,演員和原作者在媒體上頻繁露面,在網絡上形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
《左耳》宣傳的運作模式反映出了中國青春電影的商業(yè)化趨勢。近幾年的青春電影成功地將信息時代的傳播理念融入到了電影的營銷中來,微博、微信平臺以及電視媒體逐漸成為電影的主要宣傳渠道,偶像效應吸引了大量觀眾的注意,發(fā)布會、訪問和綜藝節(jié)目等多種形式的推廣為電影聚集了大量的人氣。此外,合適的檔期選擇以及主題曲的先行曝光也為影片的造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青春電影的營銷模式逐漸成熟。
在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上,動作片、科幻片等主流商業(yè)類型片的發(fā)展空間非常有限,而青春電影用票房收入說明了它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在題材同質化的背景下,青春電影中的父輩形象應得到更多體現(xiàn),懷舊的策略以及利用青春文學作為基礎的創(chuàng)作方式則是值得堅持的;泛濫的娛樂化會讓影片顯得缺乏反思、脫離實際,這是中國的電影人所應重視的問題;最后,營銷的商業(yè)化是非常成功的,這有利于青春電影的推廣和發(fā)展,同時也反映出中國電影市場的可塑性是較強的。中國的電影工作者要繼續(xù)堅持探索,促使青春片這一電影類型獲得更為長遠的發(fā)展,進而為中國電影市場的開拓打下堅實的基礎。
1.韓琛.后革命時代的青春期小史——論青年亞文化與“第六代”電影的青春敘事[J].東方論壇,2007(3):52-56.
2.李顯杰. 當代敘事學與電影敘事理論 [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99,38(6):18-28。
辛 玨:華南農業(yè)大學藝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