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
摘 要:濫用職權與玩忽職守兩罪名罪狀比較簡單,兩罪的犯罪客體、犯罪主體以及可適用的刑罰相同。這種立法方式引發(fā)了理論上對兩罪主客觀方面的廣泛爭議,也導致了兩罪在司法實踐中往往難以區(qū)分。實踐中涉案情況錯綜復雜,應牢牢把握住客觀和主觀兩個核心區(qū)別點。
關鍵詞: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區(qū)分
一、從兩罪侵犯的直接客體進行區(qū)分
濫用職權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和程序,濫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玩忽職守指不認真、不負責地對待本職工作。兩罪均屬于瀆職罪,當然其同類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但濫用職權與玩忽職守卻是瀆職罪中兩款不同的犯罪,各有其自身構成犯罪的特殊要件,侵犯的直接客體并不完全相同。任何一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都應當在職務活動中正確地履行職責,依法貫徹執(zhí)行國家的方針、政策,一切違規(guī)違法的濫用職權活動,都是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正當性原則的侵犯,從而危害到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因此,濫用職權罪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的正當性。任何一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都應當恪盡職守,完成國家機關賦予的任務,一切撤離職守的不履行職責行為或馬虎草率的不認真履行職責的行為,都是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勤政性原則的侵犯,從而危害到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因此,玩忽職守罪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的勤政性。
二、從兩罪的客觀方面表現(xiàn)進行區(qū)分
1.濫用職權案犯罪客觀方面
表現(xiàn)為行為人超越職權,違法決定、處理其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或者違反規(guī)定處理公務,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一是超越職權。有某種職權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超越法律賦予的與其職務和身份相適應的權限,違背法律規(guī)定決定、審批、處理其無權決定、審批、處理的事項的行為,在客觀上體現(xiàn)為作為的方式。如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逾越職權行使審批權限,下級機關非法行使上級機關的職權或者上級機關直接代替下級機關行使職權等等。
二是不正當行使職權。擁有某種職權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法律規(guī)定權限之內,沒有正確地依法行使其職權,隨心所欲,胡作非為,胡亂處理公務等行為,在客觀上體現(xiàn)為作為的方式。如強迫命令、瞎指揮、盲目蠻干,或者弄虛作假、胡作非為等等。此類情形最為普遍、典型。如負責通關的海關人員對出口貨物本應抽樣檢查,卻濫用權力,強制全部開箱檢查,或本應全部檢查,卻隨心所欲,擅自決定抽樣檢查,或者對進口貨物本不應放行,卻予以放行,或對進口貨物本應放行,卻故意不予放行。
濫用職權的行為,前提必須是行為人手中有權,其次是濫用手中的權力,也就是說必須與其職權相聯(lián)系,即使是超越職權也必須是與其職權相關聯(lián),與其職權不相關的行為,不構成濫用職權犯罪。
2.玩忽職守案犯罪客觀方面
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不認真履行職責,導致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表現(xiàn)為作為(積極行為)、不作為(消極行為)兩種形式。該為而不為屬于不作為,如負有安全監(jiān)管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疏于履行監(jiān)管職責,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或者發(fā)現(xiàn)后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制止,致使出現(xiàn)傷亡事故等。不該為而為是作為,如:擅自批準、登記不符合法定條件的設立、登記申請的行為:
一是不履行職責。犯罪嫌疑人應當履行其職責義務而不予履行的行為,其特點是職責的放棄性。這種“當為而不為”,可以分解為三類行為:①擅離職守,如看守所值班人員為辦私事,擅自離開值班崗位,致使被看管人員逃跑;②放棄職責,如值勤公安人員由于擔心受傷而對正在發(fā)生的殺人行為置之不理;③未盡職責,如應當追究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而不予追究行為。
二是不認真履行職責。即犯罪嫌疑人雖已履行職責,但具有敷衍、草率等不恪盡職守行為,其特點是職責履行的缺陷性,即履行職責的不完全、不到位??梢苑纸鉃槿愋袨椋孩俾男新氊煵贿B慣,如在整個押解過程中,由于押解人員一時打盹造成被押解犯人逃跑,押解人員履行職責的過程出現(xiàn)了斷裂;②履行職責不全面,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與外商工程建設談判中,顧此失彼,僅查驗了對象資質、資金條件,而忽略了對其信譽、劣跡的審查;③履行職責不深入,如環(huán)保人員對企業(yè)超標排污的監(jiān)控中,隔靴撓癢,沒有取樣化驗,只通過肉眼觀察,便做出符合排放標準的結論。
三、從兩罪的主觀方面表現(xiàn)進行區(qū)分
主觀罪過,反映的是犯罪嫌疑人對其行為結果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包括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認識因素,是犯罪嫌疑人對其行為所產生后果是否預見及預見程度的認識。包括應當預見的義務、后果可能發(fā)生的跡象、犯罪嫌疑人對某種跡象的獲知和對結果發(fā)生的可能性的明確認識等。意志因素,是犯罪嫌疑人對其行為所產生后果所持心理態(tài)度。包括犯罪嫌疑人對客觀已存在和可能發(fā)生的危害后果所表現(xiàn)出的處置態(tài)度、處置方法和由于沒有有效防止而致后果發(fā)生等材料。
1.濫用職權
犯罪嫌疑人對濫用職權行為將導致后果的心理態(tài)度上存在著二種情況:在間接故意中表現(xiàn)為放任結果發(fā)生的心理;在直接故意中表現(xiàn)為希望結果發(fā)生的心理。
濫用職權案中,行為人不可能對可能發(fā)生的危害后果沒有認識。如果有證據證明行為人在職權范圍內履行職務疏忽大意,違反國家的工作紀律和規(guī)章制度,以致造成嚴重后果的,則應當承擔玩忽職守罪的刑事責任。
2.玩忽職守
對玩忽職守行為結果,犯罪嫌疑人在認識因素上存在應當預見卻沒有預見、應當預見且已經預見程度二種,其預見程度由弱到強分屬于玩忽職守罪的疏忽大意過失、過于自信過失之中。
犯罪嫌疑人對玩忽職守行為將導致后果的心理態(tài)度上存在二種情況:在疏忽大意過失中表現(xiàn)為對結果沒有預見的排斥心理;在過于自信過失中表現(xiàn)為輕信結果能夠避免的排斥心理。
濫用職權犯罪嫌疑人對行為結果認識因素上均表現(xiàn)為已經預見,但預見內容程度有所區(qū)別,由弱到強分屬間接故意、直接故意之中:間接故意在預見內容上表現(xiàn)為對可能性后果的明知,直接故意在預見內容上表現(xiàn)為對必然性后果的明知。
參考文獻:
[1]陳祺,張建國.職務犯罪案件中證人出庭的公訴應難——以李某受賄、濫用職權案為視角[J].中國檢察官,2014(12):58-60.
[2]徐德高,劉云榮,潘舫.一個招商明量的墜落軌跡——江蘇省如東縣招商總局原副局長許勁剛濫用職權、貪污案始末[J].先鋒隊月刊,2010(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