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課堂實錄

2015-11-17 18:32
中學(xué)語文·教師版 2015年11期
關(guān)鍵詞:辛德勒羅森塔爾奧斯維辛

學(xué)生:深圳市鹽田高級中學(xué)高一(1)班

執(zhí)教:熊芳芳

課堂實錄:

師:今天學(xué)習(xí)《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本單元是新聞和報告文學(xué)單元,一共四篇課文。我打算只講前面兩篇短新聞,后面兩篇報告文學(xué)一帶而過。知道為什么嗎?

生(齊):后面兩篇太長了。

師:不是太長了。(稍作停頓)是又臭又長。

(生笑,且面露驚詫)

師:我們只學(xué)經(jīng)典。前面兩篇短新聞可謂新聞作品中的精品。所以,要好好欣賞。先看作者:(點擊PPT)

羅森塔爾,美國《紐約時報》記者。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獲普利策新聞獎,被譽為“美國新聞寫作中不朽的名篇”。

今天早讀你們讀過這篇新聞了,能否告訴我,你覺得,它憑什么獲獎?(點擊PPT)

憑什么獲獎?

在講《別了,“不列顛尼亞”》的時候,我們說過,新聞有三個主要特征,還記得是哪三個?

生:真實性、時效性、可讀性。

師:非常好。我們首先看真實性。這篇新聞?wù)鎸崋幔?/p>

生:真實。

師:這種真實,足夠具體嗎?足夠徹底嗎?對于奧斯維辛那段慘絕人寰的歷史真相,它有足夠具體和足夠徹底的呈現(xiàn)嗎?

生:沒有。

師:對,作者對那些殘酷的真相點到即止,甚至刻意回避。顯然,真實性不是它的優(yōu)勢。那么,時效性呢?夠不夠及時?

生:不及時。隔了十多年了。之前已經(jīng)有過許多報道。

師:對,關(guān)于奧斯維辛,所有該知道的,大家都已經(jīng)知道了;在千百篇相關(guān)的新聞報道之后,就連作者自己都說“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所以,顯然,時效性也不是它的優(yōu)勢。那么,它到底憑什么獲獎?

生:可讀性。

師:為什么說它有可讀性?

生:語言。

師:不只是語言。一篇文章的可讀性不會僅僅體現(xiàn)在語言方面。除了語言之外,我們還可以觀察和欣賞它的哪些方面呢?

生1:角度。

生2:細節(jié)。

生3:結(jié)構(gòu)。

生4:手法。

師:除了這些以外,最重要的是,這篇文章所傳遞出來的……?

生(齊):思想和情感。

師:好,我將它合并為“情思”。(板書:語言、角度、細節(jié)、結(jié)構(gòu)、手法、情思)那么,現(xiàn)在就請大家從這些方面去發(fā)現(xiàn)和欣賞——這篇新聞為什么有可讀性。

生1:我覺得開頭的景物描寫很好,眼前的景象跟歷史的記憶形成鮮明的對比,溫馨的氛圍反襯了曾經(jīng)的悲慘,感覺到一種淡淡的凄涼。

師:非常好,歷史與現(xiàn)實形成強烈的反差(板書:對比、反差),歷史本是沉重壓抑的黑白,現(xiàn)實卻是陽光明媚,綠草如茵,還有孩子們在追逐游戲。這曾是一個負載了深重罪惡的人間地獄,它怎么可以轉(zhuǎn)眼變得如此陽光明媚?它應(yīng)該是一個永遠讓人懺悔的地方,怎么可以轉(zhuǎn)瞬就變得快樂溫馨?這是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感觸,情緒充沛的文字將讀者也帶入情境。用這樣明媚的景象來表達悲傷情緒的手法,在古詩詞中也經(jīng)常運用,叫什么?

生(齊):以樂景寫哀情。

師:非常好,繼續(xù)找。(板書:以樂景寫哀情)

生2:我覺得作者的語言很平和,他沒有具體地去寫那些慘不忍睹的畫面,卻花很多筆墨在寫參觀者,寫他們的反應(yīng)。

師:很好!用平和而節(jié)制的文字,透過參觀者的表情和心情,來委婉含蓄地表現(xiàn)畫面的慘不忍睹,這樣的描寫叫什么?

生(齊):側(cè)面描寫。

師:太棒了!這就是角度!換個角度,就有了不同的效果。繼續(xù)。(板書:側(cè)面描寫)

生3:我覺得13自然段中那個關(guān)于姑娘的描寫很好。

師:好,我們一起來朗讀這一處。

(生齊讀:“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xiàn)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又在想什么呢?”)

師:這一處的描寫手法叫什么?

生(齊):細節(jié)。

師:如果用電影拍攝的手法來說,可以叫什么?

生:鏡頭。

師:對準人物的面部進行近距離的細致刻畫的鏡頭,叫什么鏡頭?

生:特寫鏡頭。

師:好!就是特寫鏡頭。(板書:特寫)這個特寫,有什么樣的效果?

生:我覺得在一個壓抑的環(huán)境中,她的笑容很鮮明,很美好。

師:就像是一個黑白的世界里,突然跳脫出一抹彩色,很鮮亮,很富有生氣,是嗎?

生:是的。

師:她的笑容,她的夢想,她青春的生命,在地獄一樣的集中營里,顯得格外炫目,這樣寫有什么樣的效果?

生:讓人感覺到和平的寶貴、生命的珍貴。

師:很好,如果作者選擇一個面露恐懼的糟老頭子來做特寫,可能就沒有這個效果。這個人物被作者刻畫得越可愛,(板書:可愛)她的死才會讓讀者覺得越……?

生(齊):可惜。

師:對。(板書:可惜)同時,對那些扼殺她生命的納粹,我們才會覺得越……?

生(齊):可恨。

師:非常好!(板書:可恨)這樣的描寫極富張力。繼續(xù)說,還有哪些寫法值得研究。

生:我覺得標題好。

師:為什么?

生:他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就讓讀者感到很好奇,產(chǎn)生一種逆反心理,反而很想讀下去,看他寫什么。

師:是啊,作者自己都說“沒有什么新聞”,那他還寫什么?。夷?!標題就設(shè)下了懸念,特別吸引讀者。(板書:懸念)

生:我注意到這樣一個地方,“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p>

師:你感覺到什么?

生:我感覺到生與死的對比和反差。廢墟下面是死亡,上面是生命。特別震撼的感覺。

師:非常好!知道雛菊的花語是什么嗎?(生搖頭)是天真,純潔,夢想,美,還有愛,都是世間最美麗的。今天廢墟上面的一切都是他們曾經(jīng)的夢想,可是他們自己卻成為了這夢想下面的土壤。

生:我注意到兩個地方:一個是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說到的“400萬”,這樣驚人的數(shù)據(jù);一個是第10自然段說到的長條盒子,“6英尺寬,3英尺高”。

師:包括后面的交代“每夜要塞進去五到十人睡覺”,是吧?

生(點頭):對。

師:這樣狹窄的盒子,要塞進去這么多人。作者在用數(shù)據(jù)說話。數(shù)據(jù)是最有說服力的。這是“列數(shù)據(jù)”的手法。(板書:列數(shù)據(jù))

生:參觀者對解說員說“夠了”,這里我覺得很好??梢娔抢锏木跋笳娴膽K不忍睹。

師:對,不忍心再看下去了,而且,這樣的慘景太多了,看也看不完。同時,這句話也有對納粹的強烈憤怒:這樣的滅絕人性、慘絕人寰,你們真是夠了!

生:我注意到這里:“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p>

師:你怎么理解?

生:我覺得那里的人們太絕望了,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

師:人類禱告是為了得到什么?

生:拯救。

師:對。什么是禱告呢?禱告就是人對上帝說話,希望得到上帝的拯救。禱告是人與上帝之間的事情。(板書:人——上帝)曾經(jīng)有一段簡單而深刻的對話:

有人問:“告訴我,在奧斯維辛,神曾經(jīng)在哪里?”于是有人反問說:“人曾經(jīng)在哪里?”

禱告是人與上帝之間的事,上帝造天地萬物時,只對人吹了一口氣,讓人成了有靈魂的生命,只有人類才有靈魂,上帝只跟人類對話,不跟野獸對話。奧斯維辛沒有人,只有滅絕人性的魔鬼和野獸。這里沒有人,所以上帝也不在場。所以奧斯維辛毀了人,毀了詩,甚至毀了上帝。

我覺得你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jīng)]有找出來。請看文章的結(jié)尾,有什么特點?

生1:回到了現(xiàn)實。

生2:呼應(yīng)了開頭!

師:對,回到了現(xiàn)實,呼應(yīng)了開頭。(板書:首尾呼應(yīng))再次描繪那個陽光明媚、綠草如茵、孩童嬉戲的畫面,兩幅完全相同的畫面,首尾交疊,有什么效果?

生:我覺得作者在呼吁。

師:呼吁什么?

生:呼吁人們珍愛和平,珍愛生命。

師:真好。作者并未用戰(zhàn)爭的恐怖來迫使人們遠離戰(zhàn)爭,而是用和平的美好與珍貴來喚醒人們。這篇和風(fēng)細雨甚至充滿詩的意境的新聞,它的可讀性,就是它獲獎的原因。

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籍猶太人作家、政治活動家埃利·威塞爾曾經(jīng)說過:“‘大屠殺現(xiàn)在成為風(fēng)靡一時的流行話題,容易引人注意,并很快獲得成功……”1999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德國作家格拉斯也曾說過:“爭斗,尤其是血腥的爭斗,總是故事的好材料。種族滅絕很早就隨著洪水和旱災(zāi)、豐年和荒年的輪替而進入故事畫面?!痹S多作者喜歡選擇大屠殺、大災(zāi)難作為寫作題材,他們喜歡宏大敘事,借用事件本身的震撼力來俘獲讀者。但這篇新聞的作者羅森塔爾,對于大屠殺卻處處點到即止,甚至刻意回避,他拒絕用血腥的畫面來博取眼球,為自己的作品加分。他選擇了一種溫和的方式,這是寫作的智慧,也是他對于自己寫作藝術(shù)的高度自信!

圣經(jīng)說:“日光之下,并無新事?!本拖裎覀儗懳恼?,所有的字詞,都在那一本《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但不同的人,用同樣那些字詞,寫出了不同的文章。人間的故事每天都在重復(fù)發(fā)生,愛,恨,生,死,但每一個講故事的人,都應(yīng)當對舊事物重新發(fā)現(xiàn)。就像歌德所說:“凡是值得思想的事情,沒有不是人思考過的;我們必須做的只是試圖重新加以思考而已?!保c擊PPT)

獨特性

決定存在的必要性

你的文章的獨特性,決定它存在的必要性。如果你的文章跟前人的一模一樣,那么,它可以消失了。它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

就好像我昨天買了一件衣服,今天又發(fā)現(xiàn)了另一件色彩款式都跟它十分相似的衣服,你覺得我還會再買下來嗎?

生:不會。

師:對,因為它對我而言,沒有存在的“必要性”,它跟我昨天那件衣服雷同了。但如果我家里有一千件衣服,今天又發(fā)現(xiàn)一件色彩款式都非常漂亮獨特、讓我十分動心的衣服,我不缺衣服,你覺得,我會買下嗎?

(生笑,有說會的,也有說不會的。)

師:我會。這不是“女人的衣柜里永遠缺少一件衣服”的貪婪,而是因為求新是人性的本能。一篇文章也是如此。如果它不夠“陌生化”,不夠有“獨特性”,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羅森塔爾在千百篇已有的關(guān)于奧斯維辛的宏大敘事的新聞之后,獨辟蹊徑地以陽光明媚的草地上孩子的嬉戲為切口導(dǎo)入,又以陽光明媚的草地上孩子的嬉戲收束。為什么是孩子?(點擊PPT)

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帶來了訊息:上帝對人類并未灰心失望。

——泰戈爾

因為孩子,我們才更有責任守護這個世界的和平;因為孩子,我們才更有必要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我們昨天觀看的《美麗人生》,那位父親在地獄一般的集中營中,為孩子營造了一個童話世界,把死亡變成了一個游戲,他守護了孩子的心靈,不讓它沾染一點恐懼。這樣的愛、勇氣和智慧,是這位父親賜予整個世界的恩典。

大家有機會再去看看《辛德勒名單》,這是一部黑白的影片,只有最后一個鏡頭是全屏彩色:幸存的猶太人重獲自由,走出一片新天地。另有一個片段是局部彩色:一個紅衣小女孩在死神陣營里兀自穿行,喚醒了辛德勒麻木沉睡的人性。

(播放短片:《辛德勒名單》電影紅衣女孩片段)

邊播放邊解說:紅衣女孩穿行在死亡陣營中,身邊不時有人被擊斃。辛德勒的目光緊緊追隨,十分牽掛她的安危。在童聲合唱的音樂背景中,排列成隊的人被德軍軍官逐個擊斃,紅衣女孩在槍林彈雨和德軍的鐵蹄聲中躲入床底……

辛德勒是一個發(fā)戰(zhàn)爭財?shù)募{粹商人,他本來一直花天酒地,對猶太人的命運無動于衷,直到有一天,這個穿紅裙子的小女孩牽動了他麻木冷酷的心,讓他內(nèi)心深處的人性開始復(fù)蘇。然而有一天,辛德勒在手推運尸車上看到了小女孩冰冷的尸體,尸體被埋下又被刨起,最終被扔進了焚尸爐。

辛德勒深深地震驚了。他開始認識到納粹的瘋狂與戰(zhàn)爭的罪惡。他開始羅列一份名單,代價就是用全部的財產(chǎn)去賄賂德國的軍官并供養(yǎng)這些名單上的“工人”。

我想請問同學(xué)們,為什么周圍是令人窒息的黑白世界,只有紅衣女孩是彩色?有人說這簡直是神來之筆,你覺得導(dǎo)演為什么要這樣處理?

生:為了表現(xiàn)小女孩可愛的生命強烈觸動了辛德勒的心靈。

師:很好。黑白世界中唯一的紅色,象征生命的鮮明的顏色,那么飽滿,又那么脆弱。還有,紅色是血的顏色,而血,在西方宗教中意味著救贖。耶穌就是用自己的血來救贖人類的。辛德勒在拯救猶太人的同時,自己的靈魂也得到了救贖。那個紅衣女孩,就是他靈魂的救贖。

所以,孩子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孩子讓這個世界永遠充滿了希望,就因為如此,希特勒才會在猶太婦女身上做不育試驗,希望通過讓猶太婦女不育而讓整個猶太民族徹底滅絕。

然而羅森塔爾反復(fù)用明媚的畫面來感召每一個人:為了孩子,我們有責任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我們來看看普利策新聞獎評審組寫給他的頒獎詞,看看我們剛才對作者文字的觀察與欣賞,是否跟那些評委一致呢?(點擊PPT)

奧斯威辛作為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的“殺人工廠”而為人們所熟悉,各國記者紛紛報道它的殘酷、血腥。羅森塔爾本著記者的良知獨辟蹊徑,突破了“客觀報道”的框框,著眼細節(jié),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博物館,在恐怖與快樂、戰(zhàn)爭與和平、歷史與現(xiàn)實的反差中,它召喚起人們對于災(zāi)難的記憶、關(guān)于生命的思考、關(guān)于人性的自省。它的發(fā)表,充分地表現(xiàn)了一名新聞記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為新聞史不朽的名篇。

看來,我們比他們觀察得更細致,歸納得更細致。

這里所說的“客觀報道”,就是新聞一直強調(diào)的“零度寫作”,作者要冷靜地敘述,理性地旁觀,不摻雜任何個人的情感和想法。前幾天給你們看過了柴靜的《人物》專訪,柴靜的新聞節(jié)目就常常被人們批評“太感性”。

然而,羅森塔爾毅然決然地讓自己深沉的情感在文字間肆意流淌。他打破了框架,卻收獲了成功。在所有關(guān)于奧斯維辛的新聞中,他獨樹一幟。正因為是這樣慘痛的題材,如果作者居然還能保持絕對冷靜和完全理性,那恰恰就是人性的缺失。造成奧斯維辛悲劇的原因正是人性的缺失。羅森塔爾的這篇新聞,就是在用人性呼喚人性,用溫暖感染溫暖。

德國哲學(xué)家、美學(xué)家阿多諾曾說:“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币驗閵W斯維辛讓詩歌失去了得以存在的人性基礎(chǔ),它宣告了藝術(shù)與美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徹底失敗。所以,那些奧斯維辛的幸存者,最終也走不出奧斯維辛的死亡陰影:

1951年,沒有死于毒氣室的波蘭詩人布洛夫斯基開煤氣自殺;

1970年,用詩化的語言成功再現(xiàn)了集中營中猶太人悲慘命運的奧地利詩人保羅·策蘭從塞納河米拉波橋上跳下;

1987年,極有可能獲得這一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幸存的作家萊維跳樓自殺……

萊維這樣說:(點擊PPT)

幾乎每一個有良心的幸存者都會覺得自己活下來是一種罪惡,有些人為了自己能夠多活一兩天,只能做納粹的勞動工具,親手推送自己的同胞進入焚尸爐。萊維曾回憶說自己偶然找到了一點水,他卻只告訴了身邊一個最親密的朋友,將其他囚犯自動忽略。這種罪惡感牢牢纏繞著包括萊維在內(nèi)的許多幸存者,他們認為自己能夠存活是踩在了無數(shù)死去的人的肩膀上。他們不堪記憶和良心的負重,不得不自殺而終。他們覺得自己好像只是代替那些死去的人而活下來,為了講述歷史的真相,為死難者作證,一旦完成使命,他們就覺得應(yīng)該追隨死難者,回到他們自以為早就該去的地方。對他們來說,活下來講述故事是一種神圣使命,也是一種痛苦折磨,每一次的講述都像重新揭開傷口,讓它血肉模糊,永難痊愈。

如同《俄狄浦斯王》中所說的一樣,“我不愿意忍受兩次苦:經(jīng)受了艱苦,又來敘述一次。”

然而格拉斯說:

“但我們?nèi)匀辉趯懽?。我們靠心中的承擔來寫作……無人有保持沉默的欲望和能力。引導(dǎo)迷路的德國走上正道,引導(dǎo)它從田園詩中,從迷茫的情感和思想中走出來,這就是我們的責任。

在奧斯維辛之后寫作——無論寫詩還是寫散文,唯一可以進行的方式,是為了紀念,為了防止歷史重演,為了終結(jié)這一段歷史?!?/p>

[作者通聯(lián):深圳鹽田高級中學(xué)]

猜你喜歡
辛德勒羅森塔爾奧斯維辛
今夜,奧斯維辛沒有星星
羅森塔爾心理護理在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護理中的應(yīng)用效果
李斯特鋼琴體系的傳承與發(fā)展—論羅森塔爾與達爾貝特的鋼琴演奏及教學(xué)(上)
世間依然留有羅森塔爾的傳說德國國家瓷器博物館學(xué)術(shù)交流工作手記
探訪奧斯維辛集中營
奧斯維辛集中營警世: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
中國的“辛德勒”
70年歷史銘記 奧斯維辛呼喚世界和平
小餅干的大道理
淺析《辛德勒的名單》中人性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