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平
疑似領(lǐng)導(dǎo)
□孫春平
驗過票了,列車長和乘警在列車中部的軟席車廂碰情況。列車長說,前面正常。乘警說,后面的12號車廂有情況。列車長瞪圓了一雙漂亮的杏眼,催著乘警說過去看看。乘警將登記夾送到列車長面前,指點說,你看64席。列車長看了,那個名字和職務(wù)便刀刻一般記在了她的心里:靳奉民,省水利廳副廳長。列車長問,看過他的身份證了嗎?乘警答,他說機(jī)關(guān)在辦一個什么證件,臨時收上去了,在手提袋里翻半天,才翻出了工作證。工作證看不出真假。
這確是個不同尋常的情況。一位堂堂的副廳級領(lǐng)導(dǎo),放著國家配派的小轎車不坐,怎么來坐火車呢?況且,列車還掛著軟席車廂呢。列車長漆黑漂亮的柳眉擰上了。
這趟列車是從省內(nèi)西部的一個城市開往省城的,每日一個往返。一個月前,那個城市一個村莊的民眾因修建高速鐵路占地問題,與施工人員發(fā)生沖突,雙方動了棍棒,互有傷殘。村民們抬了傷員,鬧到鐵路局,又鬧到省政府,一時阻塞交通,省城嘩然。省政府給當(dāng)?shù)卣丸F路局下了死命令,民事糾紛,屬地解決。鐵路局具體落實到車站和列車上的措施就是嚴(yán)格驗證票據(jù),旅客實名登記,堅決防止村民再鬧進(jìn)省城。當(dāng)然,對旅客的說法卻很委婉,稱社會上又發(fā)現(xiàn)某種疫情,此舉是為防止疫情擴(kuò)散。
列車長沉思片刻,獨(dú)自起身而去。她是要當(dāng)面驗證,再做進(jìn)一步的決斷。走進(jìn)12號車廂,她的目光飄出去,看似無意地溜向64席。那是一位相貌平平的旅客,年過半百,黑瘦,寸發(fā),鬢角已見花白,藍(lán)色半袖T恤衫,牛仔褲,一雙黑色輕便旅游鞋,那一刻,此人正側(cè)著臉若有所思地觀看著窗外的山野。若看模樣和裝束,看不出一點廳級領(lǐng)導(dǎo)的樣子,說是城市里的工人、推銷員都行,說是鄉(xiāng)間進(jìn)城的打工者也不錯,唯獨(dú)不像個干部,尤其是那么高級別的領(lǐng)導(dǎo)。
列車長回到軟席車廂,第二步的應(yīng)對之策便是讓列車員詢問軟席車廂里是否有省直機(jī)關(guān)的干部,然后請他們裝作漫不經(jīng)心的樣子去12號車廂走一走,看是不是認(rèn)識那位旅客。兩位旅客先后去了,很快回來,都搖頭。
列車長只好親自去直接面對了。她再走進(jìn)12號車廂,敬禮,握手,莊重而得體:“歡迎首長檢查指導(dǎo)我們的工作。”她沒直呼“廳長”,那容易引起身邊旅客的注意,而稱“首長”,指代就寬泛了。
64號神情平淡:“什么檢查指導(dǎo),不就是坐坐車嗎?你坐?!?/p>
旅客不多,正好對面就有一個閑席,列車長落座:“首長,我同您簡單匯報一下列車上的情況。”
64號仍很淡漠:“別,你們工作上的事跟我不搭邊,該忙什么你去忙,都方便?!?/p>
淡漠也許同樣是一種素養(yǎng)和身份的象征,但卻讓人難做進(jìn)一步的深層次判定,如果有人以此掩飾或偽裝呢?列車長不甘心:“那我就不打擾首長休息了。請首長去軟席車廂吧,那里安靜,也舒適些?!?/p>
64號仍淡漠地?fù)u頭:“不去。一會兒就到站了,你去忙吧。”
列車長只好站起身,向列車員招手,列車員立刻送上一杯熱茶,恭恭敬敬地呈放到64號面前。車廂里有了些微的騷動,列車長從旅客的目光中讀出了驚異與新奇。她走到車廂連接處,對一直守候在那里的乘警吩咐,通知終點站,把情況說清楚。
列車徐徐開進(jìn)了省城,列車長和乘警恭送64號旅客下車,嘴里喃喃自責(zé),說對首長照顧不周,還請多多原諒。64號對虛套不在意,連那淡漠的笑意也省略不用了。
64號走下車梯,一位身著鐵路員工裝的中年人已迎候在那里,引人注意的是大檐帽上的三道杠杠,鮮紅奪目。大檐帽上前握手:“我是站長,歡迎首長來車站檢查指導(dǎo)工作。請首長到軟席候車室小坐。”
64號冷下臉,搖頭:“我還有會,沒時間?!?/p>
站長寵辱不驚:“好,我馬上給首長安排小車?!?/p>
64號說:“我有車,已等在站外了?!?/p>
站長說:“您告訴我車牌號,我讓車到軟席候車室門口接您。”
64號說了一個號碼,一個車站工作人員依著站長的眼色,急向出站口方向跑去。64號急不得,惱不得,也只好由站長和列車長陪著,走向站臺對面的軟席候車室。很快,一個小伙子來了,輕聲招呼:“靳廳長,我來了。”
靳廳長滿面不悅地起身而去,跨進(jìn)小車前留給跟在身后的站長和列車長的最后一句話是:“也不知是我擾民,還是你們不厭其煩,什么意思嘛!”
小車輕快地絕塵而去。工作人員向站長報告,說司機(jī)說,靳廳長去檢查防汛工作,正好他當(dāng)年在那里下鄉(xiāng),就把小車和秘書打發(fā)回來,自己留在鄉(xiāng)間住了兩天。站長列車長聽了,不由相視一笑,都長長地吁了口氣。
(原載《微型小說月報》2015年第8期 河南李金鋒薦)